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具有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蕴涵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具有发展体育产业的明显优势,在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体育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大力开发以草原、湖泊、冰雪、沙漠为载体的各种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民族体育资源优势,走科学化、商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民族体育摄影是体育摄影的一个分支,由于民族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的差异,因此民族体育摄影有其特有的拍摄方法与技巧。在第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将召开之际,笔者愿意就民族体育的拍摄技巧,结合参加4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采访的经验,与民族体育摄影爱好者共享民族体育摄影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4,(11):47-49
为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和展示少数民族体育研究成果.在第八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之前.湖南省民宗委.湖南省体育局开展了第八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体育科学论文征集活动。活动共征集到了大科研人员.管理干部和民族体育爱好者根据湖南民族体育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的情况撰写的相关论文30多篇.并结集出版。因篇幅所限.本刊仅摘编了部分论文的部分观点,希望能让读者了解到湖南民族体育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之一二。  相似文献   

4.
由云南省体委和省民委录制的电视片《古原走来的脚步——云南少数民族体育王国初探》首映式,8月在亚运村五洲大酒店举行。该片系统、真实、形象地记录了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用三条线索——民族体育与自然的关系,民族体育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民族体育与人本身的关系,清晰地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脉络,使观众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动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该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  相似文献   

5.
甘肃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甘肃省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利于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体质健康和身体素质.本文对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涵进行了初步的论证,分析了甘肃省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情况,确定了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可以说这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总方针。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举办少数民族体育赛事,推动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发展是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民族工作"两个共同"主题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少数民族众多,民族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庆民族体育文化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面临着观念层面、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制度等多方面的现实困境.因此,要不断更新观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养民族体育文化研发人才,打造重庆民族体育文化品牌等方面入手,推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传承中开发,在开发中传承,进而更好地推动重庆民...  相似文献   

8.
李晓东 《民族论坛》2012,(12):96-98,107
本文针对民族体育新闻报道的特殊性,从笔者2009年参与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新闻报道工作的实际经验出发,对如何把握民族体育新闻报道的精髓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民族体育新闻报道应突破升级现有传播方法和理念,发掘、展现民族体育的精彩内涵,并推进民族类体育进入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9.
安徽的回族素有习武的传统,查拳曾广泛流传于回族群众中。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民族体育,增强民族体质,使民族体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1952年,五河县临北回族乡的“狮子舞”舞进了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流传于蚌埠回民间的“石锁功”,在1999年举行的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表演二等奖。为了挖掘民族体育资源,增强民族体质,省民委、省体育总局还在一些学校开展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挂牌活动,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7月2日,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贵州省惠水县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族、体育和民族高校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湖北省民宗委副主任邓汉光在大会上作题为"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全力推进湖北民族体育事业发展"的经验交流发言。湖北民族体育工作得到中国少数民族体协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湖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现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近3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68%。历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政策法规、组织、经费和机制上给予保障,民族传统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政策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构成我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有两个方面:一是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本民族或民族社会的政治事务;二是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少数民族政治政策通过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对各民族平等政治权利的具体规定,通过各民族自治管理形式的制度安排,以及在各领域内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贯彻执行,来系统地保障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权利、实现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 ,探讨了明清时期台湾少数民族的农业开发。明清时期 ,台湾少数民族的农业开发主要表现出渔猎经济与粗放农业的内容与特色 ,除了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生态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 ,对于那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少数民族 ,常常不得不被动地受制于生态环境的变迁 ,其生产方式长期保持了一定的原始性与落后性 ,明清时期台湾少数民族的农业开发也正是如此。对于如何进一步认识生态环境与农业开发的关系 ,本文作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我国现阶段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在我国民族关系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矛盾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公民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由 5 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与宗教信仰 ,因此 ,少数民族人民的公民教育便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角度思考少数民族公民教育模式 ,探索多元文化基础上的公民培养机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街津口赫哲族基础教育的历史沿革、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能对改善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信任: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任是促进人际关系融洽和社会秩序良性循环的重要前提,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社会基础。中国与世界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证明,信任对于促进民族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当今各民族基本上形成一种信任关系,但影响民族间不信任的因素仍然存在。要在各民族中形成一种信任关系的互动,必须坚持在各民族平等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同时需要各民族在沟通中加强相互理解、尊重与宽容,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以诚相待、彼此取信。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从习惯法角度,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妇女的法律地位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各少数民族受汉族的影响程度,说明并不是所有民族的妇女在法律上都毫无地位可言,从而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具体状况。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预科教育是党和国家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采取的一项特殊的教育政策措施,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民族预科教育为推进教育公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民族预科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作用,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民族预科教育持续、稳定、科学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海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前的青海民族教育,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建国后,经过50多年的建设,民族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但受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教育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师资建设和教学手段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合格人才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自1949年以来,中国参照苏联模式建成一个"多民族国家",在50年代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政府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各地调查,最后正式"识别"出56个"民族",这样一个民族格局构成了现今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框架和所有制度、政策设计实践的基础。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建国后60年中国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实践,反思在民族工作中出现的经验和教训,重新思考并开展对5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的口述史调查,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讨论这一格局对今天中国民族问题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讨论了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民族问题研究者面对的几大难题,简略分析了"民族识别"工作的基本情况。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在思想和观念上得到解放,学术理论上也开阔了视野,对于20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的再认识,理应成为今后中国族群问题一个重要研究的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