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一书,虽非专门探讨美学(艺术)思想的著作,但字里行间透射出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艺术)思想,并且其哲学与美学实际上已贯通合一。因此,要对庄子美学思想进行探研,就必须由分析庄子的哲学思想入手。老子和庄子开创的道家哲学思想的一个主要范畴———“道”,可以看作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一块基石。庄子哲学最终要对“道”进行体认,体认的方式乃“唯道集虚”,而这种方式直接通向了审美,形成了他关于美与审美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庄子取法于自然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田园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陶渊明就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庄子的某些美学思想:其诗在审美对象上,直接取象于大自然;在审美心态上,取法于庄子"心斋""坐忘"的体道观,追求纯粹的心灵上的遨游;在美学风格上,承续了庄子法天贵真、明白纯净的素朴之美,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  相似文献   

3.
庄子美学的建构经历了一个"发明"的过程,因为庄子思想的复杂性以及美学家族的丰富性,人们所理解的庄子美学就聚讼纷纭了.庄子美学建构的样式根据对庄子美学定位的情况可以分为否定式、矛盾式和肯定式等几种情形,其间还可以细分.庄子美学建构的无定性,提醒我们在研究中要有反思之维,对"前见"要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审慎地加以辨识."庄子"与"美学"都不是无边的,二者如何达到有效的融合,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4.
"无"是《庄子》思想的主题,"无"之美是《庄子》美学的核心。《庄子》的"无"既不是空无,也不是虚无,而是蕴含了五层含义:一是与"有"共在的"无";二是"有"之"无",这是对自然之"有"的超越;三是作为否定的"无",即对人为之"有"的否定;如果说前三种"无"构成了"物"之"无"的内涵的话,那么,第四种"无"则是形而上的"道"之"无",它是万物的原初本性,也是前三种"无"存在的基底;第五种"无"是"无无",与其说它是"道"之"无"的否定,毋宁说它是真正的"道"之"无",它要否定任何将"无"变成"有"的企图。《庄子》之"无"的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显现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理路。因此,对于中国美学而言,审美既不能见物不见人(道),也不能见"有"不见"无"。  相似文献   

5.
庄子美学,既是庄子的"美学",又是"庄子"的美学。庄子的"美学",不可大而化之地等同于其哲学,其审美境界亦不可泛化为人生境界。从庄子的哲学到美学,有一个转化与抽绎的过程。"庄子"的美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无目的性、无功利性及直觉体验性等美学共性上,而应当进一步指出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庄子的审美境界,在他独特的对"形质"、"功利"、"认知"以至整体的"有"的层层剥离与消解的系统中展开。  相似文献   

6.
王凯 《东方论坛》2014,(6):110-115
天地有大美,因为它含着道的朴素;自然有大情,因为它涌动着永恒的生命之流。"物我为一"肯定了人与大自然的同质同源,"以物观物"主张以审美的目光观看万物。只有齐物,才能逍遥,"物化"之际,人与物交感互动,浑然一体。体现在心物关系上,是物的自然作用于心灵的自然,碰撞的结晶则是朴素、纯粹的美的情感的生成。庄子的心物观、物化观及其"逍遥游"的自然美学思想,深刻启迪和直接催发了中国古典美学许多重要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庄子美学中的审美活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活动是庄子实现人生意义的理想方式。"外物"、"坐忘"、"心斋"等功夫修养造就出了审美主体人格,也启动了审美知觉活动。"徇耳目内通"和"不将不迎"等命题具体描绘出了审美知觉过程及其状态特征。庄子美学中的审美活动达到了以道齐一的最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庄子在诸子百家中的地位历来为世人所重视,近年在庄子美学思想领域研究中多从基本理论、中西美学比较或文本释读方面进行研究.试从庄子审丑的角度来阐释庄子的自然美学精神,从而挖掘现代的审美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的庄子美学研究几乎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庄子哲学就其强调主体的超越性与自由性而言实为审美哲学。作为庄子主体心态阐释核心的“心斋”、“物化”、“游”,已被很多论者作为审美描述的方式加以研究。笔者试从以上诸范畴相互联系的角度作一系统审视,以阐明其内部关系及美学价值。一、“心斋”论“心斋”作为《庄子》内篇的主要论述对象,是庄子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复观先生认  相似文献   

10.
阮籍的美学思想由前期充满儒家经学实用的美学思想蜕变为后期庄学色彩浓厚的逍遥美学思想。它的蜕变与玄学思潮的影响以及魏晋朝代交替的残酷斗争息息相关。后期的逍遥美学思想是阮籍引庄入儒、引庄释儒,将乐的审美价值归结到实现个体心灵的自由,以庄子逍遥逸放的自由精神铸就魏晋风度的人格理想,从而为中国逍遥音乐美学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气论及其哲学、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本体论范畴,也是庄子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庄子的"气"具有三种基本的意义。庄子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就是通过"听之以气"的途径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真人、神人、至人的境界。庄子的"气"论对中国哲学影响巨大,奠定了"气"的宇宙文化在中国文化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它生成了中国文化的审美理想、审美范式及其美学的独特品质,对中国美学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物化"强调审美创作主客体"天人合一"的境界,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极具审美体验意味的重要范畴。"物化"在文学创作中体现为"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境界,只有经历了"物化"的过程才能成就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国的"物化"论对主客体平等的思想超越了西方的"移情"说,显示出它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庄子"至人"的审美标准是与天为一、无为无己、形全精复.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正是笔者所推崇的至人最美,至人之美突出精神美,知识分子通过"坐忘"而成至人.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先生的教育思想中也蕴含着他的美学思想,他认为通过读书来获得审美常识,尤其是懂得美学中的距离美、审美移情这两个原则,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教育生活中,获得一种超越自身的可能,从而使个体自身不再为日常琐事而困扰,取得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在情感与理智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人"的自身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道家思想集大成者庄子的思想,二千多年来,对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的美学思想,愈加为今人所重视。但庄子因其客观唯心主义,更在于他与儒家相反,反对一般的人为艺术创造,其艺术美思想便多为人们所否定。其实,我们只要撇开庄子思想中玄虚神秘的色彩,深入地进行发掘,历史地加以对待,就会发现在庄子的美学思想中审美辩证法是相当丰富和精辟的。诸如美与丑、虚与实、巧与拙、有法与无法、一与多、意与言、有我与无我等。他的审美辩证法冲破了其客观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释庄子艺术美学思想的框架结构由三部分组合而成:一、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心斋”。“坐忘”;二、艺术创作客体的审美风格;“自然”、“素朴”;三、艺术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得意”、“忘言”。全文力图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解析庄子的艺术哲学、艺术精神对其艺术美学思想的理论导向和规定。  相似文献   

17.
庄子重视"心"学,要人突破"成心"之偏见局限,培养一个开放的心灵,并以开放的心灵去观照事物.本文就从庄子的开放性心态切入,从"无己"忘我的审美心态、"无功"无名"的超功利性审美、"虚静"空明地观照审美客体、审美中的纯素淡然之心4个方面阐述了庄子的开放性心态在美学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一书的寓言形式暗含了它对知性思维的否定,从而开启了中国美学的主体特征。庄子美学启迪感性并赋予哲学以生命价值,同时《庄子》哲学的诗性语言,从内容到形式完成其思想建构。  相似文献   

19.
<画山水序>是宗炳绘画美学思想的结晶,也是宗炳绘画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虽然从文章体裁上来看,它是一篇有关山水的画论,但从论述的内容来看,它则是一篇集绘画创作方法和绘画美学思想的重要文献.<画山水序>中涉及的美学命题非常宽泛,其中"澄怀"说的提出便触及到了审美活动和审美心理活动中的第一环节--审美心态的营造问题,而宗炳所讲的在绘画创作和绘画欣赏中的"澄怀"就是一种审美心境,是整个审美活动能得以开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庄子美学是"逍遥游"的美学,以绝对自由为核心的"逍遥游"兼有人生、审美的双重意义,成为庄子人生哲学与美学的共同归宿点.在道家学派中,庄子比任何人都更集中、更突出地关注和思考了人生问题,并且把"道"和人生紧紧连在一起,把道的境界看做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庄子美学是从心灵体验出发,追问永恒长存的生命意义,把个体有限的生命纳入到宇宙大生命之中,从而实现美的超越,从有限进入到无限,最终使人生永恒化、艺术化,使审美本体化、人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