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少秀  张丰羽 《城市》2021,(5):41-49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集中表现为大城市数量和人口的迅速增加.笔者立足国际视角,探究驱动大城市人口集聚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及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在大城市的集聚程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越高、创新能力越强的国家,其人口在大城市的集聚程度越高;收入差距越大,其人口向大城市的集聚程度越高;便利的交通条件对于大城市的人口集聚程度有负向作用;环境条件和区位条件对于人口在大城市的集聚程度影响微弱;制度和政策对于城市规模分布有一定影响.由此,笔者得出统筹不同规模城市协调发展、完善产业调节机制以及促进人口变化与城市规划联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超大城市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社会治理的策源地和前沿阵地,对大中小城市发展具有示范引领效应.我国超大城市发展还存在着治理模式碎片化、管理方式较为粗放、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城市治理在资源动员、应急处置、协调配合、服务供给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亟须深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近郊区与滨海新区人口分布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伟 《城市》2007,(3):63-65
一、引言 对人口分布的研究不仅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对制定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国内学者对我国大城市的人口分布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如对上海、北京、武汉、杭州等大城市人口郊区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智慧农业不仅是应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短缺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方向.推进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可以大城市郊区为突破口,进一步探索"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慧化少人"的智慧农业道路,发挥大城市智慧农业先行先试的作用,以大城市智慧农业的发展带动全国智慧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必然伴随着人口的城市化。伴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城市的大型化、集群化已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据统计,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在1850年仅3座,到1980年就猛增到324座。大城市的日益增加也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显著特点。1949年我国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仅12座,到1994年就已增加至73座,增加了6倍。  相似文献   

6.
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病之一。交通拥堵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破解交通拥堵问题,实现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城市交通,成为国内外各大城市研究的重点之一。在综述交通拥堵相关理论、文献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广州市的交通拥堵现状、问题及成因,系统提出包括促进城市多中心发展、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倡导绿色共享出行、挖潜现有运输效能、合理控制机动车数量、优化道路规划建设、加快智能交通管理、提高市民法规意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人口密度较高、耕地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往往特大型、大型城市比较多。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经济实力也较落后,更加需要利用大城市的聚集效应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各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耕地和水。  相似文献   

8.
<正>挪威卑尔根是挪威第二大城市,也是文化、商业和零售中心,人口24万,该地区的人口有35万。早在1897年建市以后,便出现有轨电车,20世纪50年代有些线路改成无轨电车,到1965年有轨电车完全消失。70年代,挪威发现和开采石油和天然气以后,推动了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私人汽车成为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然而道路建  相似文献   

9.
李显波 《科学发展》2023,(3):69-72+97
超大城市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是功能交汇、潮流交汇、人流交汇的高地,具有较为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旅游业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提高超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统筹和设计能级,加强旅游业集群化建设,积极谋划特色旅游供给,深度构建文旅融合格局。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将证明,人类注定是一种城市化的生物。在20世纪初,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只有1.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不足10%。但是到了20世纪结束之时(1999年10月),世界上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50%,达到30亿,绝对数增加了20多倍。全世界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143个,并有23个具有8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型城市,其中亚洲就占了13个。如果说居住改变了中国,那么这种改变的最宏观描述就是——城市化。十几年间,中国已经有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涌进了城市,而这一切仅仅还只是个开始。据联合国预计。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还将有2亿人从农村贫困地区流向城镇,而亚洲发展银行预测,到201O年,中国将有3亿人口成为城镇新居民。这种人口流动大潮将使中国转变为一个城市化国家,根据《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城市化的11项战咯目标,它的主要内容有:用5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超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建成具有容纳11~12亿人口的城市容量,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大、中、小‘城市体系’;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占用面积不得超过国土总面积的2%。但其辐射带动的地理空间不得小于自身面积的50倍等。同时。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中国城市化战咯的核心,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中国城市体系,是解决“中国大城市不大、中城市不活、小城市不强”的根本途径。然而城市人口骤增经常意味着城市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及公共机构的能力常常跟不上需求。由于建筑不断崛起,风景遭到破坏,人的感觉会变差。在生存压力之下,人们可能作出糟糕的决定。按照经验推断,如果管理不善或经济增长长期停滞不前,各大城市很快就会出现大片的贫民窟,就如印度和拉丁美洲发生的情况那样。如何为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提供净水、下水道、学校、医院,将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那些现在已有很大压力的公共服务。因此,城市居住的合理发展,对这一切关系重大。未来的中国,什么样的城市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城市》2010,(6):79-79
全球20个最拥挤城市排行榜 2010年1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全球人口最稠密城市排行榜,印度孟买名列第一,深圳排名第五。上榜的中国城市还有上海、北京、天津。而重庆、沈阳、武汉等大城市虽然人口数量众多,但是由于城市建成区面积也很大,所以未能挤进20强,香港也是略逊一筹。排行榜前20名中,印度占了5个,每平方公里人口多达2.97万人的印度金融娱乐中心孟买排名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12.
庞玉萍 《城市》2012,(5):73-75
一、前言 交通拥挤是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都经历过严重的交通拥挤,经过长期的治理,现已有所缓解.进入21世纪,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现象逐步显现并日趋加重,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高峰时段的平均车速已下降到17千米/小时以下,部分市中心路段仅有5千米/小时.为治理交通拥挤,各城市不断出台新的措施,如北京2005年确立了公交优先发展的方针,并重点进行轨道交通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之后实行车号限行、提高停车收费、摇号购车等政策,但收效不大.据调查,80%的出行者没有感觉到拥挤有所缓解.那么,为什么我国城市的交通拥挤难以治理,甚至越来越严重呢?  相似文献   

13.
陈群元 《城市》2012,(6):30-32
中等城市是介于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城市.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论指导下,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而现在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没有设定城市规模的条文.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从1980年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以来,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大城市的数量仍在增多,规模还在继续膨胀。为了促进我国生产力与人口的合理布局,1989年1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城市规划法》时,将城市发展方针修改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修  相似文献   

15.
丁健 《城市》2009,(8):8-12
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主题.而大城市发展是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由于受到人口规模、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制度和国际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大城市的发展之路面临复杂的各种矛盾,其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大城市发展道路,即走内涵式、质量型和集约型的新型发展之路。因此我国大城市必须转换原有的发展方式.从战略高度创新发展模式与机制.促使我国的大城市从大变强.成为民富国强的支柱。  相似文献   

16.
雷克雅未克,是冰岛首都和第一大城市。位于冰岛西南端的法克萨湾,离北极圈很近,它是世界最北边的首都,“有10万人口,临近还有一个5万人口的卫星镇,是冰岛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雷克雅未克始建于874年,1786年正式建城,1801年为丹麦统治当局所在地。  相似文献   

17.
杨海华 《城市》2010,(6):51-55
郊区化指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离心分散过程。郊区化现象20世纪20年代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也相继进入郊区化阶段,郊区化逐渐成为我国大城市最具长远影响的趋势性变化。郊区化是城市聚集一扩散效应传导机制作用下城市空间扩展的结果,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它预示着现代城市发展的分野,  相似文献   

18.
新城建设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志勇  吕萌丽 《城市》2009,(4):41-45
一、引言 新城运动源自19世纪末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解决大城市过度拥挤和无序蔓延.发达国家在大都市区内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密度的新城市的运动。从新城运动的起源可以看出.建设新城最初和最主要的目标是疏散城市中心区人口.减轻中心区人口和住房压力.为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提供合适的就业和住房.降低大都市区的通勤压力.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一个国家越发达,其城市化水平越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20年来,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到1996年末,我国已有大小城市666个,其中2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11个,100到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23个,50到100万人口的大城市44个,20到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159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393人,按城市人口计算,城市化水平达到1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还是落后的,就城市化而言,“化”的质与量都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中国规划的高速铁路网,覆盖了93%的省会城市、80%的50万以上城市人口的大城市、70%的地级及以上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