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抱朴子内篇》是东晋葛洪所著的一部重要道教典籍,保留了较多的魏晋口语成分.连词“而”在《抱朴子内篇》中共1 082例,有的地方单独用为连词,有的地方跟其他词组成“而”字词组做连词,还有的地方与其他连词或副词搭配使用,组成关联词组.  相似文献   

2.
《抱朴子内篇》的复音连词共计41个,按其意义可分为承接、递进、选择、假设、因果、转折、让步等8类连词;按其构词方式,可分为并列式构词、词组凝固式构词、附加式构词、连词加语气词构成式等4类。  相似文献   

3.
1连词范围的争议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指出:“连词也有范围问题,一方面要跟有关联作用的副词(又,越,就,才等)划界,另一方面要跟有关联作用的短语(一方面,总而言之)划界。”史有为在《呼唤柔性———汉语语法探异》中指出:“连词和介词的界限,连词和副词的界限,的确是连词的两大问题。”胡明扬在《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中指出:“比较麻烦的是副词,特别是语气副词和关联副词和连词的划界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连词虽是一个封闭的类,然而它也是一个复杂的类,其范围难以确定。张静认为“越...越...”、“…  相似文献   

4.
《抱朴子》是东晋学者葛洪的代表作.它分为《抱朴子·外篇》与《抱朴子·内篇》两部分.《抱朴子·内篇》属于道家,历来毫无争议.《抱朴子·外篇》的归属却不明确.葛洪自认为属于儒家,后人却将其归入杂家或道家.根据书的内容及葛洪的思想倾向来看,《抱朴子·外篇》应该属于儒家.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宋书》中的词缀复的用法作全面考察。复不仅可缀于副词之后,也可缀于连词、动词之后。其中以副词为最,连词次之,动词较少。是魏晋南北朝一种颇为典型的词汇现象。词缀复在构词中已完全虚化,新词的意义实际上就是该词实语素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假设连词"即"的直接来源是时间副词,其产生时代不晚于战国末期,至汉代被广泛使用。运行义动词"即"首先在"即+V2"结构中虚化为时间副词,时间副词继续语法化为假设连词,在假设连词"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主观化程度的提高、句法位置的变化和与时间概念联系的松动化是其致变因素。  相似文献   

7.
推测假设连词是连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醒世姻缘传》是研究明末清初语言的重要语料,考察该书推测假设连词的使用情况,即可窥视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中推测假设连词的历史风貌。此期的推测假设连词数量多,在继承上古和中古连词的基础上出现了近代汉语新词,双音节的推测假设连词占据优势地位,且存在大量同义连词,在复句中的搭配使用也复杂多样。从这一时期的推测假设连词中已经可以看到现代汉语中推测假设连词系统的雏形。  相似文献   

8.
与副词"只"有关的几个连词的历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只"在近代汉语中引申和发展出转折连词"只是",条件连词"只有"和"只要"。连词化过程主要通过组合新的复合词分化语法功能,新的语法功能一般与引申前的源词意义有关联。副词与连词形成关联组合,也可以进一步分化连词的功能。在连词发展过程中,新产生的复合词,语法功能往往出现边界模糊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汉语是中古汉语的主体部分,此期使用的连词可以作为中古汉语连词范畴的主要词项。因此,研究魏晋南北朝汉语的连词对于研究中古汉语的连词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此期的连词跟副词、介词等词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系统深入地研究此期的连词又必须尽可能精确地确定研究对象。因此,从语法功能及语法意义两个角度,认真考察连词词项的分布环境,将起连接作用的副词及形似连词而实为介词的词项排除在连词范畴之外,就是深入研究此期连词的最重要的前提工作。  相似文献   

10.
英语单词but可以用作连词、介词和副词等等。本文深入地探讨了but的连调用法。在不同的语境当中, but可以用作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用作并列连词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用作从属连词时,可以引导不同类型的从句。本文同时也研究了有关but的一些固定短语和句型结构。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中"怕"分别有动词、副词、连词等用法.从语法化的角度来看,其中副词"怕"的形成是经历了"怕"动词实义的逐渐减弱及其句法功能的扩大.在副词"怕"的基础上,由于本身的语义及所处的句法位置,加之语境的诱因,最终"怕"产生了表假设的连词用法.  相似文献   

12.
《庄子》和《抱朴子内篇》分别是道家学说和早期道教思想的经典,它们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庄子》从"道"的立场来观照死亡,在精神层面上解决了对死亡的超越问题;而《抱朴子内篇》则把"道"与神仙道教联系起来,认为成仙才是得"道"的标志。二者生死观的差异导致了葛洪对庄子思想的非议和指责。  相似文献   

13.
“果然”的成词过程及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平 《东方论坛》2007,(1):75-78,118
语气副词"果然"是由名词"果"引申虚化为副词后,与词缀"然"构成谓词性偏正词组"果然"并在此基础上经过漫长的发展凝结而成的.先秦两汉时,它还只是一个使用频率很低的偏正词组,魏晋南北朝萌生了作副词的用法,唐宋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又引申出了作连词的用法.但"果然"作为副词用法的大量出现.是从元代开始的;作为连词用例的急剧增加则是在明清时期.副词"果然"在疑问句中表"究竟、到底"义的用法在进入现代汉语后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虚词“既”在古汉语中用作副词与连词时几种常被忽视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若"类让步连词与假设连词在语义上具有关联性,而且"若"类让步连词的使用年代均不早于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根据语法化相关理论推断"若"类让步连词是由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过程发生的句法环境是转折假设复句,语义上则经历了从[+假设]、[±转折]、[?让步]到[+假设]、[+转折]、[+让步]的转化。这两类关系密切的连词在表义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否前项,能否表示周遍性意义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若"类让步连词与假设连词在语义上具有关联性,而且"若"类让步连词的使用年代均不早于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根据语法化相关理论推断"若"类让步连词是由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过程发生的句法环境是转折假设复句,语义上则经历了从[+假设]、[±转折]、[?让步]到[+假设]、[+转折]、[+让步]的转化。这两类关系密切的连词在表义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否前项,能否表示周遍性意义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文言句首“盖”字说略张家英文言散文句首常见“盖”字,《文心雕龙·章句》称为“发端之首唱”,《史通·内篇·浮词》称为“发语之端”。现代常用文史工具书如《辞源(修订本)》、《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都将其用法归纳为副词、连词、发语词三类。本文考察了“...  相似文献   

18.
“before”的翻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fore因为有介词、连词和副词的词性,并且又要合乎汉语的习惯,所以翻译起来要灵活、得体、准确。  相似文献   

19.
并列连词起源较早,甲骨文中即已产生。今文《尚书》中的并列连词包括:而、及、暨、兼、乃惟、若、矧、矧惟、惟、以、有、于、與、越、曰、之,已渐成系统。今文《尚书》并列连词以单音节为主,但已出现了复音化的趋势,这些连词声韵上有一定的联系,这是促使并列连词复音化和历时同义类化的内部动因。并列连词来源于动词转化、介词进一步虚化和同音假借。并列连词的产生是汉语表达日益精密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义角度对引导副词从句的某些连词进行探讨,从而说明它们之间用法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