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以资源、资金的加大投入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不再依靠资源资金的过高投入,而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管理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的经济增长,其实质是资源、资金  相似文献   

2.
研究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及其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以辽宁省为例,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在综合考虐要素与非要素投入的前提下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显著性因素,测度它们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人力资本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财富。上海如何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对于上海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资金更加紧缺、出口与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破产倒闭的企业数量增多、失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一部分低收入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发展中国家要想改变这种被动的地位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与劳动生产率,不断转变粗放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调整其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5.
关于劳动生产力(率)问题,在学术界看法不一。本文认为:就劳动生产率的含义而言,不能简单的把马克思所说的劳动生产率,看作是一个单义词,而应看到马克思对它赋予了两种不同的规定。其一,以活劳动计量;其二,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之和计量。只有肯定劳动生产率具有几种表现形式,才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侧面考核经济工作的好坏。就劳动生产率这一概念范围而言,有“个别劳动生产率”、“部门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这几种劳动生产率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是不同的。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做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概念不同于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概念,马克思已明确区分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过程的各种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即西方经济学中使用partialproductivity,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的内涵是指总劳动过程的最终效率。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概念类似当代西方经济学使用的TotalFactorProductivity,但两者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永久性任务。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中,必须以特殊的方式按照新形成的客观条件来解决这一任务。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速度和质量的要素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和有效地利用劳动人民的教育水平和熟练能力,改善社会主义的经济一体化及管理、计划和经济鼓励,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非物质生产领域在国民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客观上日益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如何处理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如何调整技术结构和劳动结构,解决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使其有利于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从生产诸要素结合方式角度所划分的产业的不同类型即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体现着不同层次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大量劳动力剩余与工资上涨并存,出现刘易斯拐点争议。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论,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后,并根据中国1978—2012年剩余劳动力数量、工资和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同时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表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剩余数和工资之间存在着联动效应;工农业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化不协调是中国劳动力大量剩余和工资上涨并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努力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劳动生产率协调变化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流行使用的劳动生产率不同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的劳动生产率,流行使用的劳动生产率实际上只是劳动这一种生产投入要素的“单要素生产率”.当代西方经济理论所指的生产率是总劳动过程的效率,也不同于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这种定量的方法为生产率问题的研究开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研究方向.但是,目前,这种方法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就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对辽宁省近十余年来就业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指出辽宁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的效果为负,显然不利于辽宁经济的发展,并总结辽宁省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两家机床典型企业从1997-2003年度的有关数据,分析了这两家机床企业近年来发展规模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的状况,得出了近年来辽宁机床行业增长因素分析的结论。辽宁机床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资本生产率的增长,资本生产率的增长是围绕技术进步实现的。由此提出了我省机床行业今后在规模扩张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处理好劳动关系,关系到资源产业企业的顺利转型和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以某矿山企业为例,分析辽宁资源产业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特殊性,探讨劳动关系中的敏感性问题,如社会保险、补偿以及职工再就业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农民作业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辽宁省发展水稻机械化具备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惠农政策支持有力、补贴资金拉动强劲、专项资金投入加大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等有利条件。辽宁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显现出盘苗插秧机向高速化方向发展,水田耕作机具向复式作业方向发展,抛秧技术将进一步完善,直播技术发展空间扩大,水稻育苗向工厂化方向发展的喜人趋势。辽宁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应该实施重点突破,注重协调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装备水平;开展跨区作业,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业资源再配置的生产率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Based on 1384 county level panel data from 2002 to 2015,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resource reallocation and its productivity contribution by OP decomposition,taking labor productivity,land productivit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s examples.The results show that:1)overall,the reallocation of land factors and labor factors are both lagging behind,while agribusiness resource reallocation has improved; 2)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mple distribution,the reallocation of labor factors,land factor and integrated resource is lagging behind in northeast; 3)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vity effect,the optimal reallocation of labor factors can increase labor productivity by 54.64%,the optimal reallocation of land factors can increase land productivity by 55.86%,and resource reallocation contributes 17.37%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Agricultural resource reallocation has a larg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effect.Therefore,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n policy formulation,especially for the reallocation of land and labor,so a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productivity effect of resource reallocation.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陕西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形式是通过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实现的。由于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部门,因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正是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部门转移,所以,在劳动力的部门转移过程中必然伴随生产率的提高。陕西省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正因为如此,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文中1978-2005年间的陕西省内劳动生产率分析印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为加速这种劳动力的移动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分析了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与市场,结果表明:辽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要走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模式。该结果为辽宁的社会类型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分析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从劳动力禀赋效应、劳动生产率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消费需求效应五个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辽宁省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城镇化水平和研发强度对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经济的增长需要我们从关注资本和劳动生产率转移到关注资源生产率.发展以资源生产率为本质的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生产率有助于减缓经济增长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以使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