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农户很少有富裕资金用于教育投资,且相对于普通农户更易受流动性约束的影响.所以贫困农户的教育选择可能更加保守.本文通过建立农户教育投资模型,在微观层面定性研究了贫困农户教育选择的预算约束和教育投资与收入的代际流动,并以此为基础,对贫困农户的教育选择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持久性贫困与暂时性贫困对应着不同的反贫困政策.基于2000~2009年CHNS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暂时性贫困在当前农村贫困中已占绝对主体地位,且这种特征具有全局性,而不是仅仅出现在特定类型的农户群组中.不同特征农户群组中持久性贫困和暂时性贫困的相对比重存在明显的差异,暂时性贫困的比重与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呈倒U型关系,与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持久性贫困则完全相反.因此,在对少数持久性贫困农户继续实施以提高其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为主要手段的反贫困措施的同时,应结合当前农村贫困的动态结构特点对未来扶贫政策作出相应调整,实施以应对收入波动为主要手段的反贫困措施,从而提高扶贫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村扶贫资金各个部门投向与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联度,以探寻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增收的最有效的扶贫资金投向。分析结果显示,对增加贫困地区农户收入作用最为明显的是对农户人力资本的投资,其次是对农业生产和创收性方面的投资。另外,基本农田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等利于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数据,就健康冲击、“能力”投资及其与贫困脆弱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健康冲击会影响个体在消费与能力投资之间的资源配置决策,当个体受到财富约束、面临冲击致使收入下降时,个体会偏重当期消费,能力投资不足;(2)个体层次的健康冲击对个体或家户的劳动所得产生负向影响,对于低收入者,这种影响则更为严重,而在面对社区层次的冲击时,非劳动所得与劳动所得都将显著下降;(3)负的健康冲击会导致个人生产性支出与健康投资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负的冲击严重影响个体财富约束使得个体只能偏重当期消费,贫困和低收入人群一旦遇到负的健康冲击,很可能落入贫困陷阱.本文主张采取公共政策以促使个体能够向“能力”投资分配更多的资源,减除贫困脆弱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教育反贫困"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的问题是"在'十五'计划中期的中国西部农村,哪些特征因素影响农户的贫困状况?选择什么样的反贫困战略?"通过对2004年2至4月进行的大型调查的分析研究,我们将贫困线设定在每人每年637元的收入水平,得到了西部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估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的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村产生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贫困"和自然环境、经济结构、历史因素等构成累积的贫困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选择"教育反贫困"战略.本文立足于这一点,对中国西部农村"十一五"期间"教育反贫困"战略的实施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引导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业发展对贫困地区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武陵山区特色蔬菜种植村410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会促进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的几率较低,政策支持激励了农户的参与行为但降低了农户的参与意愿;家庭人口规模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会促进农户持续参与特色农业项目,而贫困农户和偏远地区农户更倾向于短暂参与,政策支持对农户短暂参与的促进作用比对持续参与的促进作用更大.为此,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农户的支持力度和持续性,提升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的预期和意愿;积极引导农户流转土地,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并鼓励农户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返贫为主要形式的脆弱性贫困的治理已成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的新课题. 利用宁夏农村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正规金融对宁夏农村脆弱性贫困的支持现状,结果表明,正规金融、财政扶贫资金对农户脆弱性贫困的治理作用并不显著,而社会资本则对脆弱性贫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正规金融对教育、自然灾害等负向冲击的直接平滑作用大于间接平滑作用,直接平滑作用力度大小依次为:受教育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和自然灾害. 因此,提出了重构与宁夏因地制宜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的金融减贫主体架构并重新整合地区减贫金融的增、存量等对策,以期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农户的脆弱性承受能力并降低农户的脆弱性孕造频率.  相似文献   

8.
在信贷配给与信贷约束下,中国农户信贷需求由于农村金融供需结构性失衡,农户寻求民间金融成为现实环境与制度环境下不得已的选择。浙江地区民间金融在一定的秩序框架下其金融深化程度与农户收入增长正相关,农户通过民间金融突破信贷约束,收入得以提高。农村的金融需求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构建多元化和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是社会网络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取向和分析工具.社会资本理论在个体、群体、组织和社区等不同层面的研究成果,正在受到扶贫领域公共政策制定者的重视.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框架,运用“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农户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对中国西北农村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惠行为是贫困家庭积累社会资本最重要的投资形式;贫困农户的社会关系构型同质性较高,表现为具有较强的紧密型关系,但缺少垂直型和跨越型关系;社会网络规模小,具有显著的封闭性,表现为存在大量无法跨越的结构洞.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probit和有序probit模型,采用收入、生活水平、健康和教育4个维度7个指标,实证分析了金融排斥、金融投资产品排斥和金融融资产品排斥对家庭多维贫困状态和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排斥较为严重;金融排斥会提高家庭多维贫困的发生率并加深家庭多维贫困程度;而且,农村贫困家庭多维贫困受到金融排斥的影响程度比城镇贫困家庭更大;在不同收入水平的贫困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程度受到的影响均高于中高收入家庭。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应建立健全农村贫困地区普惠金融体系,进一步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加快农户和小微企业之间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减少农村贫困家庭金融融资排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支持移动支付应用普及;加大对医疗、教育方面的补贴力度;重视对公民的金融教育,提高贫困家庭居民的金融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户经济收入增长、结构变迁及根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九五”期间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农户经济运行进行比较后发现:目前中国农户经济运行正处在一种徘徊趋势中,而农户家庭经济结构则处在一种微调状态下。农户家庭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呈恶化趋势。尽管农户的经济行为是严格按照经济理性原则进行的,但受家庭人力资本等积累水平制约,农户经济非农化进展缓慢。为此,政府应当在农村教育上加大投资力度,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更加尊重农民的选择,在非农化发展方向上进一步降低资本门槛。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南疆三地州是少数民族聚集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具有边境性、民族性、典型性等特征.采用2011年和2012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RHS),从收入、生活水平、教育、健康4个维度测算该连片特困区少数民族农户的多维贫困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运用面板排序模型估计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对减贫的微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多维贫困状况得到较好改善,且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农户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加均能有效较少多维贫困,其中社会资本积累的减贫效应最为显著;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在微观层面主要是通过农户的人力资本发挥减贫作用.应鼓励贫困农户通过积极参加专业性经济合作组织等方式积累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基层扶贫工作应抓落实、讲实效.  相似文献   

13.
冀县卿  王兴锋  王琢 《江海学刊》2023,(1):120-126+255-256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迫切需要加强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治理。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嵌入深刻影响农户收入获取,成为治理农户相对贫困的关键因素。基于CFPS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嵌入能够显著减缓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有助于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因此,应继续发挥政府在“互联网+共同富裕”中的掌舵作用,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共同富裕”的多元实现模式,包括农业生产维度的“互联网+特色产销”模式,就业创业维度的“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培训”“互联网+就业创业”“互联网+金融”等模式,社会服务维度的“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杨绍政 《兰州学刊》2012,(4):171-176
文章新提出的"高等教育按揭贷款"的本质是将贫困大学生的未来收益用于现期的高等教育投资,即通过银行借款,未来分期付款,以未来收益作为抵押来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金困难。核心是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保网络以低成本识别贷款学生的未来收入状况,形成一个全民统一、能够准确地反映国民个人收入基本信息的社会保障网络。能够节约比现行高校学生资助体系高得多的财政资金投入、行政经费、寻租交费、贫困生的识别费用等成本。实现教育公平,使大学生上学摆脱家庭贫困的束缚,使高等教育发展不受制于地方财政困难的约束。  相似文献   

15.
农村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对子女教育期望的性别差异、学校设置性别意识的缺失、家庭教育资源分配的性别差异、男女生受教育年限的差异等方面。传统的观念、传统劳动分工模式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缺乏等因素影响了农村教育的性别模式,贫困也是影响教育性别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中国贫困农村的农户由于多种生计资本供给不足,而呈现出非常典型的男孩优先的教育模式,从而导致妇女陷入多元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16.
农村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在迅速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产品综合商品率已达到60%以上,农民收入来自非农产业的部分已超过50%,乡镇企业产值已占社会总产值的1/4,占工业总产值的1/3。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高度化,农村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主要有:一是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二是农户的半商品性经济与大市场的矛盾;三是农户市场经营选择与国家计划约束的矛盾;四是农户土地的承包束缚与农户自主选择工商业经营的矛盾;五是集体经济贫困与其调控功能释放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核心是农户经营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现实,迫切要求我们深入探讨农户经营的市场改革问题,包括对农户经营为什么要加快实施市场改革策略;农村的市场改革如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与完善及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及推进农村市场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对策等。下面就这些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丁和生 《学术界》2008,(3):213-217
贫困的根源是积累率为零.通过对安徽省宿松县一个贫困乡镇的个案研究表明,在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农户要走出贫困,应该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耕地的流转和经营方式的转变等四个方面推进结构转型,不断开拓贫困农户的积累来源,在转型中走出贫困.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基于生计资产体系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户的生计资产体系,以甘肃省西河县XJ村为例,分析2008年汶川地震灾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地震灾害发生后,直接受到损害的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其中损失最严重的就是体现为现实物质的物质资本,因此灾后农户的生活状况明显下降.为了维持基本生活,贫困农户必须将能够直接用于交换的少量的金融资本转化为物质资本.此时的农户虽然物质资本有所恢复,但由于金融资本的极度匮乏,短期内其贫困程度表现为大幅加深.长期内地震灾害增加了农户走出贫困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村贫困症结在于多重风险叠加下的农户脆弱性。西部农村贫困结构复杂,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资源贫困与能力贫困、静态贫困与动态贫困交织并存。纷繁复杂的贫困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脆弱性根源。西部部分农村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在政策、制度、人才等的交织作用下,地方经济发展不足,社会管理缺位,文化教育落后,农户抗风险能力薄弱,形成了异常脆弱的“人类-环境”耦合系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贫困问题。提高反贫困效益,必须以降低农户脆弱性为切入点,将反贫困与建成全面小康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从多层面重构精准脱贫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依旧是农业现代化,而农业资本投入的缺乏依旧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为了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格局,就必须重新认识并破解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中的障碍,构建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实现机制。文章提出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双层激励机制、"企业+农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及宏观约束机制。通过"双层激励--利益联结--风险防范--宏观约束"的有机耦合,顺利实现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实现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