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杭州西湖湖山风景是南宋时期临安皇家造园活动的重要源泉,其中的"西湖冷泉"是南宋皇家园林写仿西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考证、图像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南宋临安皇家园林中的西湖冷泉写仿现象的动因、效果及意义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南宋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浏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公园时,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里的景名碑上,那个“鱼”字底部的4点少写了一点。原来,这块碑上所刻“花港观鱼”4个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  相似文献   

3.
随着杭州旅游业的发展,西湖十景的英译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选取了新旧十景中较有代表性的几个景点名称翻译,从景点背后的文化涵义着手,讨论了两种语言的差异,并对个别地方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老友》2003,(3)
桃红柳绿又一春。此时,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苏醒,百花盛开,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机。在神州大地,有不少以"春"命"景"的旅游胜地,值得携春风一游。苏堤春晓杭州"西湖十景"之首。苏堤两侧遍种花木,春季清晨漫步堤上,看晓雾中新柳如烟,桃蕾初放,春风骀荡,好鸟和鸣,意境十分动人。  相似文献   

5.
正一、前言西湖堪称为中国东南海岸的一颗明珠。其湖光山色之美,周围许多名胜古迹,以及历代文人韵事传说,早已誉满中外,成为人们神驰心仪的对象。清代王啅《西湖考》云:"吾杭西湖,名胜甲天下,其盛自唐宋迄今,笙歌画舫无虚日,甚至异域亦有披图而歆羡者。"王氏又列举当时全国各地被称为西湖者约五十多所,其中不少为模仿杭州西湖而取名西湖,如浙江龙游县西湖则:"宋马天骥拟杭州之西湖开此,以备游览。"此外,扬州瘦西湖、北京圆明园福海以及颐和园昆明池等,亦皆以仿照西湖而闻名。  相似文献   

6.
(一) 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还不能找到第二位与鲁迅那样一反传统的审美趣味的文学家。西湖上面的雷峰塔,“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是有名的西湖十景之一,叫做“雷峰夕照”,然而在鲁迅看来,一片“破破烂烂”,唯一的希望就是它快快倒掉。柔媚的小猫,玲珑的叭儿狗,预报吉祥的喜鹊,唧唧啾啾地叫、轻飘飘地跳的小雀  相似文献   

7.
晋川 《山西老年》2013,(2):34-34,63
苏东坡与袁公济是同科出身的好友,二人同在杭州做客时,经常互相唱酬。有一次,二人在西湖边踏雪赏景,袁公济走在雪上,触景生情,便说:“苏公,我有一谜,不知您能猜得否?”东坡说:“赏雪猜谜,也是一件雅事,请示谜面。”袁公济说:“雪径人踪灭,打七言唐诗半句。”苏东坡一听,不禁暗暗吃惊,心想,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云林”杭州灵隐寺为什么又称“云林禅寺”?据《西湖民间故事》介绍,康熙皇帝玄烨南巡时,灵隐寺老和尚请他题块匾额,他提笔一写,“雨”字头写得太大,以致“靈”字写不下了,侍候在旁边的大学士提醒他改写成“云”字,这就是“云林禅寺”的来历.当然,玄烨并不是这样昏庸无能的.至于“民间故事”那样写,不过以此来刻划封建统治者之不学无术,但它毕竟不是历史.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湖并非杭州一处。据统计,全国共有36处西湖。清《冷庐杂识》中说:“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惟杭州最著。”这36处西湖,在《永乐大典》中有记载,其中浙江9处;广东、湖南、四川各4处;福建、江西各3处;河北2处;广西、云南、湖北、河南、安徽、山东、陕西各1处。真可谓“西湖遍天下”。而风景较为著名的除杭州西湖外,还有安徽阜阳西湖、福建闽侯西湖、湖北天门西湖、浙江严州西湖、广东惠州西湖。我国西湖有三十六处@劳川  相似文献   

10.
追忆西湖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与其说许多人知道杭州,不如说许多人知道西湖。我总觉得杭州西湖是那样令人神往,充满了古老而灵秀的色彩,所以我便常常由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联想到白居易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我之所以喜欢西湖,只是因为一个故事——白娘子的故事。一个痴情女子的故事,一个凄美而浪漫的传说,一个千年等一回的绝唱。它与西湖一样,是多情的,是动人的,也是伤感的。西湖的断桥,西湖的雨伞,西湖的金钗,都使我感慨万分。一条小小的白蛇,经过深山中千年的勤修苦练,终于脱胎换骨变成了美丽的…  相似文献   

11.
古都杭州在历史上的繁荣,离不开西湖。杭州和西湖的关系,大文豪苏轼形象地比为“人”和“眉目”的关系。他在《乞开杭州西湖状》中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接着他又说。“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西湖若没有人工的浚治,也会象许多古代的其他湖泊一样,沿着治泽化的途径,加上人为的侵占而湮废。当时苏轼就面临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的严重局面。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历代较有远见的统治者,都重视  相似文献   

12.
1915年,鲁迅登门拜见之后不久,俞明震即辞官南下,移居且终老于杭州。俞明震之所以选择移居杭州,是因为此前他至少六次到访杭州,杭州给他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而且,西湖边上有一位非常理想的结邻对象。俞明震在西湖边构筑了一个富于古典诗意的乌托邦,在此度过生命的最后两年时光。居杭期间,他的生命达到了澹定澄明的境界。俞明震及其友人对杭州的迷恋堪称“恋地情结”,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政治、文化和生命意识,而鲁迅对杭州的态度则显现出了明显的反差。  相似文献   

13.
今年十月间,我和陈漱渝同志到杭州参加浙江省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会议空闲时间,我们在西湖边上散步。漱渝同志对我说:“王先生,你为我的书写一篇序好吗?”我说:“什么书?要我写序?我是不会写的,从来也不曾写过什么‘序’。如果你的书出版了,我来写一篇读后感,这事我倒是能够做到的。”他说:  相似文献   

14.
每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被焚毁的忌日。毁灭这一人类文化宝库的罪魁,就是英法联军头子——英军全权代表额尔金。他曾于咸丰八年攻入天津,住在三岔河口崇禧观,与清政府派的桂良、花沙纳在海光寺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他下令在抢掠之后焚烧圆明园,于是,营造了150年,占地5000亩、置景140  相似文献   

15.
或由于杭州西湖山水景色的秀美,或由于历朝当政者的大力扶持,或由于杭州西湖经济的繁荣,或由于杭州西湖崇佛人群的大量存在,数目众多的庵堂寺观相继结庐此处,把杭州西湖点缀的如梦如幻,折服了一代又一代深怀佛教情结的文士,纷纷倾情歌咏之,他们诗作中的杭州西湖印象,总是美得那么宁静空灵,美得那么超尘脱俗,而佛教就是成就杭州西湖之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缺少了佛教的融入,杭州西湖已经不再是他们印象中的杭州西湖了。  相似文献   

16.
在清初小说创作中,《西湖佳话》颇具特色,令人瞩目。首先,作者所叙写之故事均发生在西湖周围,主人公命运也均与西湖紧密相关,因此《西湖佳话》可说是西湖之佳话;而其背景又是秀丽之西湖,因此,《西湖佳话》又无异是“西湖风景”之“导游用’,其次,作者在故事中着力赞颂西湖之“灵秀之气”,则是通过或追慕人物之丰功伟绩,或赞扬人物之火情实意,或公写人物独特个性表而出之的,因此,其价值又非“导游图”所能范围、总之,该书取材广泛,人物个性鲜明,传奇色彩浓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杭州文化特指西湖文化,以婉约精致为特征。随着时代的推进,“杭派文化”的概念随着“大杭州”地域的形成也逐渐成型。其内涵包括西湖文化、运河文化和钱塘江文化三部分。杭派文化将在西湖文化基础上,逐步形成大气开放与婉约精致和谐一体的新型现代地域文化。然而,就杭州文化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而言,上述“杭派文化”的表示遗漏了杭州地理上一个重要的组成空间,即萧山沙地等钱塘江人海口的文化沉淀,该区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及其孕育的具有“海岸带”区域特色的文化风貌显示出江南文化与东海海洋文化兼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徜徉中国文化的长廊,我们不难发现,在仿写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佳作比比皆是。由此可见,“仿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训练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选择一些名家名文,让学生在学习后进行有意识地“仿写”,在亦步亦趋的仿写中让学生“人格”。当然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后,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出格”,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9.
《水经注》中的灵隐山,不限于指今杭州灵隐寺附近的几座山峰,而是泛指今西湖以西群山,包括灵山在内。当然,灵山不等于灵隐山,灵山只是广义灵隐山的一个组成部分。《水经注》中描述的具有“高崖洞穴”特征的灵隐山,则正是灵山。《水经注》中的灵隐山,具有广狭二层含义。一、《水经注》中的灵隐山杭州西湖右侧有驰名中外的胜迹灵隐寺,灵隐寺附近的几座山峰,一般认为即古  相似文献   

20.
近来浙江省出版的一些书刊上,介绍杭州西湖名胜的许多文章,几乎都认为古代的明圣湖就是今天的西湖.又《光明日报》一九七九年四月十日第一版《伟大的祖国》栏内登载的《春到西湖》说:“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新编《辞海》在《明圣湖》条也说:“古湖名.即今浙江杭州市西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