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融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尚不明确,文章旨在分析金融创新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并对其进行验证。以我国2003-2011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衡量了各地区金融创新及技术进步水平,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金融创新、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考虑金融创新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内生性的情况下,金融创新对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是显著且为正向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1—2010年产业结构与成品油消费数据构建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与成品油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演进对成品油消费具有重要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了成品油消费需求;第一产业发展对汽油和柴油消费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煤油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负相关性;第二产业发展对汽油、柴油和煤油消费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第三产业发展对汽油和柴油消费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与煤油消费的影响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产业结构演进可以缓解资源约束,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份额长期在低位徘徊,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产业结构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视角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引入全要素生产率调整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衡量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协同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使用26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R&D强度差异:基于产业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产业结构是影响R&D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2000-2003年各年度中国除北京、西藏外29个省市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显示,省际产业结构差异与R&D强度差异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运用Bennet分解法对2000年截面数据的分析则具体说明了造成其他省市与上海R&D强度差异的产业结构影响的大小.省际之间的产业结构应该是互补而非完全趋同,由此决定了省际R&D强度存在差别是客观必然.各级地方政府如果忽视产业结构的客观差别,片面强调提高R&D强度到某一水平或相互赶超,必将导致资源的错误、低效率配置并有可能造成产业结构的扭曲.  相似文献   

5.
西南四省市产业结构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产业结构一直都处于不太合理的状态之中.我们运用产业结构变动度分析发现,最近8年,西南地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一个从"不良"到优化的过程;而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发现,西南四省市最近5年来,第一产业偏离度一直为正值,第二、三产业的偏离度处于微调之中,偏离最大的省份是贵州.因此,本文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产业结构一直都处于不太合理的状态之中。我们运用产业结构变动度分析发现,最近8年,西南地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一个从“不良”到优化的过程;而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发现,西南四省市最近5年来,第一产业偏离度一直为正值,第二、三产业的偏离度处于微调之中,偏离最大的省份是贵州。因此,本文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素质的根本体现,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对产业结构的分析。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西藏与西部其他省市(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得出结论:西藏产业结构比例严重不协调,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高,第二产业比例太低,第三产业比例虚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形态严重阻碍了西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融合有利于整合区域间各种产业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加速区域间资源的流动与重组,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安徽省毗邻长三角,前者的区位、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后者的金融、信息技术、资金和市场等优势突出。后危机时代,四省市若想尽快提升各自产业结构,产业融合不失为一良策。在分析了沪浙苏皖产业融合条件的基础上,以四省市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及旅游业为例探讨了其产业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东部地区物流业竞争力影响要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要素投入与物流业竞争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根据2007~2013年我国东部11省市物流数据,构建物流业竞争力固定效应回归计量模型,分析要素投入包括科技人员、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对物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运用逐步回归对其显著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物流业竞争力呈现正相关,科技人员和第三产业发展对物流业竞争力的提升呈现负相关。因此东部地区在积极投资物流基础设施的同时亟需走以创新型人力资本为主体,以产业结构优化为方向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1—2012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我国教育财政投入与GDP以及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及三次产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因此,通过增加教育财政投入对加快经济增长,并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教育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工业增长水平、工业研发强度、政府支持力度、工业能耗水平、污染治理效率等5个方面构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模型综合评价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其中浙江、上海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优势明显,综合评价得分在0.8以上;中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大,而西部地区相对较低。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模型,可将各省市划分为较高、一般、较低三大类地区,较高地区为上海、江苏、浙江等6个省市,一般地区为安徽、山东、湖南等11个省市,较低地区为河南、江西、陕西等14个省市。据此提出提升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打造工业产业分布集群;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工业绿色设计,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构建绿色工业体系,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产业结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13省市整体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发展态势。从区域间的产业结构看,东部、西部发展较快,中部地区发展缓慢。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加剧,产业发展思路同质化,使得中部凹陷,区域内互补性不强,影响了流域经济整体竞争力。长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东部地区现代生产型服务业,中部地区重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西部地区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实现长江流域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必须始终重视实现充分就业问题。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从1986-2005年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混合的数据,对失业因素进行回归检验,得出城乡收入差距、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和贸易问题是导致我国失业问题严重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是就业结构的决定因素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相适应直接关系到一国失业率的高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产业结构的超前发展造成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带来了严重的失业问题。本文在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和我国失业原因的基础上 ,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绩效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2006年福建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进展进行评价与监测,并与华东六省市进行横向比较评价,得出福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华东六省市的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节约能源是提高福建省资源节约度最为关键的因素等结论,提出现念先行、建立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发挥市场引导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建立监测预警管理信息系统等加快福建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伴随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地位提升,旅游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结构效益不佳等问题也不断凸显,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梳理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相关研究文献和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研究现状、研究领域与研究特点,全面把握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重点与研究趋势,以期为加快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29个省市1993-2014年的数据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变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并与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集聚类型密切相关。(2)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型和空间异质性。(3)资本存量、劳动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8.
张磊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3-26,48
对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产业结构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继而通过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和协整分析法等,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产业结构的影响作了综合性的计量分析。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了安徽第二产业比重,而降低了第三产业在安徽GDP的比重。结合其他省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针对本省实际,对安徽省如何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能源系数法分别对2003—2014年安徽、上海、江苏和浙江四省市物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利用LMDI方法定量分析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及人口等因素对四省市物流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流能源效率低下是安徽省发展低碳物流面临的最大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内,安徽省物流业碳排放总量会伴随经济发展保持较高速率的增长。因此要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升三方面着手,发展低碳物流。  相似文献   

20.
原有的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在低碳经济转型的目标下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据此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内涵,并从产业结构生态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3个方面重构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001—2011年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历史演变以及2011年全国30个省市(除西藏)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 (1)“十一五”前期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优于“十五”期间,2008年金融危机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不断下滑,但下滑速度趋缓;(2)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从地域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整体特征;(3)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山西、四川等部分省份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匹配;(4)各省域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生态化三个方面呈现显著的差异,各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据此,各级政府需要有效协调产业结构生态化、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关系,才能最终实现低碳经济目标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并最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