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受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在就业机会、就业培训、就业条件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应从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政策协调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劳动用工制度,构建平等就业的教育体制和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着手,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2.
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就业体制转换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本文通过城市非国有部门的产生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阐释了在二元化的城市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就业体制转换的机理。文章认为,无论在比较严重的失业现象出现之前还是之后,国有企业所依托的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决定和就业吸纳的传统制度因素,都是这种体制转换的实质性障碍;而现行的以歧视性就业为特征的政府反失业政策,具有加强传统体制的效果。因此,放弃歧视性就业政策,开放城乡劳动力市场,是实现就业体制转换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就业是对传统二元就业制度的变革,是新时期我国就业工作重点转变的重要内容.必须从宏观上总体把握,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和指导就业工作,寻找统筹城乡就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树立和谐动态的就业观念,需要劳动者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就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促进就业方面政府应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无法替代的作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城乡就业一体化的重要前提.淡化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就业、医疗保障等福利制度,恢复户口的本来面目是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统筹和实现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真正实现城乡劳动力的自由、公平和有效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特点和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2008年的调查数据,以就业问题为主题,分析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特点和变化.并对扩大和促进就业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我国城乡就业状况的基本特点表现为:市场化导向的就业制度初步形成;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强,非正规就业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非农就业成为农村居民重要的就业经历.我国城乡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失业问题有所加剧;非正规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障水平及就业质量亟待提高;城乡隔绝的就业制度虽被打破,但城乡分割的就业市场依然存在.扩大和促进就业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实行就业优先的经济振兴计划;更加积极地鼓励和规范灵活就业;重视把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的社会意义;重视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逐步建立调查失业率的监控和公布制度. .  相似文献   

5.
在厦漳泉同城化进程中,不仅要解决好三市的产业协调与分工的问题,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三市的劳动力资源。文章主要分析了三市的劳动力市场在就业方面的基本情况,就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如何提升三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城乡就业,缓解三市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实现劳动保障互认等方面提出同城化进程中提高三市劳动力就业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社区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女性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工业化过程中 ,早期的农村社区劳动力市场使妇女在本社区内部实现了工业就业和工资就业。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 ,使得农村社区劳动力市场不再对妇女宽容 ,这导致妇女就业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障碍和约束。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试图从分析农村女性实现本地非农就业、平等进入农村社区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出发 ,提出促进女性劳动力平等转移的对策和公共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国内有关城乡劳动力工资差异的研究着重强调劳动力市场户籍歧视的作用,而忽视了前劳动力市场教育歧视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应用Neumark分解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前劳动力市场教育歧视对城乡劳动力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城乡劳动力的工资差异中,由个体特征所导致的工资差异占71.47%,劳动力市场户籍歧视所引起的工资差异占17.53%,而前劳动力市场教育歧视造成的工资差异占11.00%。因此,只有综合考虑前劳动力市场教育歧视的作用,才能准确地估计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所导致的城乡劳动力工资差异。  相似文献   

8.
论市场对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中国目前的就业水平和结构 ,放到一个劳动力市场形成过程的分析框架中进行评价 ,着重分析改革以来市场是怎样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 ,重新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的 ,并揭示出阻碍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发育的制度性障碍。在此基础上 ,对劳动力市场发育进行展望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 广东劳动力市场经近十年的发育,已初步形成国家、民办、私营和自发四个层次的市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劳动力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配置的积极作用.而且,市场配置劳动力的复盖面越来越大.目前,广东的外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劳动力配置,基本置于市场机制作用之中.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及外省民工流入广东务工中,基本上是通过市场配置的.据不完全统计,到1990年,广东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中就业已达800多万人.同时,12年来有400多万外省劳动力先后进入广东务工经商,目前仍有约200万人在广东就业.全民单位和大集体单位的劳动合同职工和临时工,也基本由市场调节配置.据粗略统计,每年新进入第二、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中,有90%以上是通过劳动力市场这个媒介进入就业岗位的.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演进及对就业问题的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大虎 《天府新论》2005,4(4):47-49
由于中国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之间构成的劳动力市场是非一体化的,是被分割的,而且这种分割更多的不是体现为功能性分割,而是一种制度性分割,劳动力市场由于既有制度的差异被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活动的劳动力,有可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分割性收益”。因此,人们想方设法进入分割收益区,造成了主要劳动力市场激烈的职位竞争状况。而在由西部地区、农村和乡镇企业所构成的劳动力市场里,就业则相对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1.
丹麦劳动力市场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劳动力市场模式中非常成功的一种模式,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丹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将灵活化的劳动力市场、慷慨的福利制度与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金三角”,成功地平衡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丹麦劳动力市场模式以其传统的价值理念、良好的社会合作机制和混合经济体制为基础。随着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丹麦劳动力市场模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垄断劳动力市场、最低工资限制和不平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劳动力垄断市场对于加总经济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现有主流经济学已经有了很规范的结论,即垄断肯定会造成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损失。本论文主要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垄断对不平等的影响以及最低工资限制对不平等的作用。本论文的分析表明:首先,同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相比,完全垄断市场肯定会加剧不平等;其次,即使在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下,最低工资限制对不平等的影响也是不一定的,它具体取决于均衡状态劳动需求弹性的大小;最后,在劳动力市场存在买方垄断的情况下,高于完全垄断市场工资水平的最低工资限制肯定会使得失业和不平等同时改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劳动管理体制也处在不断地演化之中。本文根据改革过程中各劳动治理主体功能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以及各项配套体制的完善性等,将我国劳动管理体制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对于劳动管理体制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特征和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分析,继而在新的经济政治形势下,对我国劳动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毅 《学术研究》2012,(3):60-66,160
对劳动力的市场分割问题,以往的研究更多是着眼于城乡劳动力的收入差异.本研究将城镇劳动力分为本地非农、本地农业、外地非农、外地农业等4种户籍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着重研究4类劳动力的城镇就业机会差异.利用2007年广东城镇住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数据,通过Multinomial Logit模型估计和Blinder-Oaxaca分解,研究不同户籍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隔离程度,并分解出个人禀赋差异与制度差异所占的份额.  相似文献   

15.
构建包含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化冲击的城镇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模型,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加剧了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城镇化发展则有助于减轻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上述效应由于受到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的调节而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地区的城镇劳动需求弹性较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要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一方面,应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减轻城镇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市场化进程和扩大对外开放,打破要素市场分割,使城镇非农部门的劳动需求更加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络建设:制约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是有充分的信息保证 ,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作必须依靠信息支撑 ,信息网络建设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生命线。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突出了劳动力信息网络建设的紧迫性 ,由于体制分割、采集手段落后、劳动力市场信息功能单一、职业介绍市场化进程滞后以及管理体制的落后制约了劳动力信息网络的发展 ,也制约了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建设一个以准确性、权威性、科学性、快捷性、规范性和延伸性为要求的劳动力信息网络 ,已经成为促进并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市场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统一、灵活和充满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城镇失业率加速攀升,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继而带来贫困、收入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社会不安定因素大大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促进就业,必须充分重视劳动力市场,维护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让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杜建华 《兰州学刊》2005,(4):229-231
当前受劳动力市场中的诸多矛盾及体制性弊端的影响,我国的劳动力就业面临着内部阻力和外部压力,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创造就业机会、转换就业结构、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从而促进我国劳动力的顺利就业与再就业.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将其供给量调整到合理水平所需的费用可称为微观调节成本。引进微观调节成本概念,将在宏观层面上界定一个“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社会就业一旦进入该区间,市场机制便不可能再对其作出调节。确认“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存在,将使我们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市场的运行特点:劳动市场是“连续非出清市场”劳动市场的波动是供求总量波动的“减幅谐振”劳动市场存在两个层面的运行失衡劳动市场的调控需采取多种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