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用心扫地     
贺柏武 《社区》2012,(8):60
这些年没什么大事,我们一家老小都很少回乡下老家。母亲也慢慢地在城里待习惯了,这次专程回家是因为八十七岁高龄的外婆特想母亲,非要母亲回去待上一段时间不可。于是,我就特意请了几天假陪母亲回去,顺便看望一下年  相似文献   

2.
在在 《北京纪事》2013,(7):54-56
抑郁少年,有强烈的自我世界 陈坤出生于重庆市江北区,幼年时父母离异,他与妈妈、外婆和两个弟弟挤在一间13平方米的房子里。母亲整日劳作,陈坤跟随外婆长大。在那个民风淳朴的地方,他是少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目睹母亲和外婆含辛茹苦抚养3个孩子,这一切让陈坤敏感而自尊。  相似文献   

3.
张鹰 《百姓生活》2012,(2):23-23
外婆的名字是我小时候久探而不得的秘密。我外公姓谢,别人喊我外婆总喊“谢婆、婶、姨”之类的。我甚至怀疑常在家吹胡子瞪眼睛的外公,也不知道外婆的名字,因为我只听到外公口口声声叫外婆“阿秀娘”。“阿秀”是我母亲的小名。  相似文献   

4.
郭华悦 《山西老年》2012,(10):26-27
前阵子,母亲从老家来看望我们,在我家住了下来。看到小外孙的淘气样,母亲便说起小时候的事。母亲说,她小时候家里穷,想读书都没钱,所以至今一个字也不认得。最后,母亲竟然对刚上小学的小外孙说,要不然,你当我的小老师,教外婆读书好不好?一旁的我听了,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接着对母亲说,他连自己都管不好,还能教你?哪知,儿子不服气地说:"谁说不能呀,我要教外婆读书!"本以为只是玩笑话,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就开始当起了"小老师"。晚上吃完饭,母亲收拾好桌子,就开始让外孙教她认字读书。儿子也才刚上一年级,就从最基本的拼音教起。遇到不明白的,或者儿子没讲清楚的知识点,母亲就不断提问。看着儿子皱眉苦思的样子,我不禁哑然失笑。后来,每次在“教学”中遇到不明白的,儿子总会在隔天去问老师。经常被外婆的问题难住,儿子也觉得没面子,上课时自然认真了许多,力求真正掌握知识点,以便回家后能将外婆这个喜欢提问的“学生”镇住。慢慢地,我发现儿子的成绩提高得很快。而且,据学校老师反映,儿子在学校也守规矩了很多。  相似文献   

5.
夏爱华 《社区》2014,(28):53-53
母亲住在郊区,去母亲家一次,需坐长途车。因为这个,也因为工作忙,成家后,我们姐弟四人各忙各的,去看母亲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重阳节那天,我回去看母素。4个小时的旅途,让我觉得很是疲惫。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走到母亲的小院前。  相似文献   

6.
正连着几个周末都在外地工作,转眼就到了27号,想着之前对外婆承诺的"我一定每个月都回来看你一次"即将失效,心里满是愧疚。给外婆拨电话,照例很快接起来,仍是大嗓门在话筒里问:"哪位?"我十分抱歉地对外婆说:"外婆,最近周末都比较忙,这个月不能去看你了。"外婆说:"没关系,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呢?""下个月一定回去看你。""今天几号啊?""27号了。""那你是1号还是2号回来啊?"外婆问得特别自然。  相似文献   

7.
吴长海 《社区》2010,(5):10-10
要乔迁新居了,母亲把旧家具、旧衣服等物什卖的卖、送人的送人,处理得差不多了。墙角还有几袋我和弟弟读书时用过的书.母亲不敢擅作主张.说让我回去处理一下。  相似文献   

8.
何雪梅今年9岁,家住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父亲何本军以及母亲郑秋华自从女儿出生后,夫妻俩就双双出外打工了。因此,何雪梅一直被寄养在金乐村的外婆向金花家。  相似文献   

9.
1 小时候,父亲在贵州工作,母亲每天要下地,我便成了外婆家的常客. 记忆中,那是个秋天的夜晚,天黑了母亲还没有来接我.外婆点起煤油灯,我缠着外婆讲故事.外婆拿来针线簸箕,一边纳鞋底,一边用细柔的声音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还有一个小和尚……”  相似文献   

10.
母亲在乡下,买衣服很不方便。每次打电话给母亲,总会问一下她最近缺什么,回家时好带回去。可母亲总是淡淡地拒绝,说:“我年纪大了,原来的衣服就够穿了,家里也不缺别的。你的钱就存起来,多吃点好的给自己补补身体。”于是,我每次便真的空手回去,也从来不知道母亲喜欢什么颜色、穿多大尺码的衣服。  相似文献   

11.
因为工作的原因,生下女儿悠悠之后,她一直由外婆和阿姨照顾。和外婆还有小姨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很听话,可是每次我下班后去接她,她就会千方百计地和我作对,要么是缠着我不肯好好吃饭、睡觉,要么就是故意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变成了“两面派”的问题儿童。害得我经常抱怨母亲说:“这孩子这么不听话,都是你惯的!”母亲宽容地笑笑说:“她还小呢!”  相似文献   

12.
2005年8月,昆明,一间很平常的房间内,一个追寻作家梦的少年,亲手将爱他的母亲和外婆杀死后,和两具尸体相伴生活了将近一个月!  相似文献   

13.
潘有炜 《社区》2003,(10):43-43
母亲的“蝴蝶”牌缝纫机是50年代初期结婚时外婆送的嫁妆。母亲也像当兵的父亲对钢枪那样对待缝纫机,带着它随父亲走南闯北,把它当作自己的生命。这台缝纫机为母亲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我们家赢得了荣誉。 母亲心灵手巧,从小跟外婆学会了一手好针线活,剪、裁、缝、补、绣样样出色。使我们兄弟四个的衣服式样总那么时髦、新潮,连身上的补丁也做成花草和动物,别具一格,难怪小弟弟高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世界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因为这颗原子弹,我父亲感染了辐射尘,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迫于无奈将我从广岛送到了佐贺外婆家里,从此,我就和年迈的外婆相依为命了整整8年。  相似文献   

15.
乐祥涛 《百姓生活》2010,(10):26-26
那天,母亲见我回去,很神秘地叫我来到她和父亲的卧室,用手指了指挂在墙上的一幅新照片让我看,并说:“这是我和你父亲刚拍的照片。”我陪着母亲仔细看那张合影,随后又看了看父母在不同时期拍的照片。从照片中又一次重温了父母互敬互爱牵手走过的不平凡人生历程。当我的目光落在母亲那双布满沧桑的双手上时,一种酸楚立刻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6.
那年春节,我回家过年,哥哥、妹妹也都回去了,举家团圆,最高兴的自然是母亲。没想到,因为兴奋,加上连日来操劳,睡眠不好,母亲起夜时突然晕倒了!幸亏发现及时,送去医院,最后总算安然无恙,但精神大不如前。时常神情恍惚,丢三落四。所以,尽管假期已过,我却不放心走。母亲虽然舍不得我走,但是一向要强的她不愿意我因为她的缘故耽误工作,她强打精神,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说自己完全好了,催促我早点走。我拗不过母亲,只好去订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正>尊敬的汪老师:您好!我出生没多久母亲就离家出走了,父亲经常不在家,外婆辛苦打工,抚养我长大。我想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也让外婆安享晚年。进入中职后,邻桌的男生常请喝饮料、吃零食,令我心生好感。可后来我发现他对学习没什么兴趣,没有上进心,就渐渐对他没了好感,也花了很大的力气跟他撇清关系。临近期末,我在社团里认识了一个男生。他说话温柔,见识广,也常给我带好吃的,我们悄悄谈起了恋爱。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双脚     
那天,在母亲那里吃过晚饭后,母亲说:“今晚别回去了,就住在这里吧。”我一边洗碗,一边应承着说:“好。”等看完电视准备睡觉的时候,母亲端到客厅一盆热水,坐在沙发上开始洗脚,母亲一边洗一边说:“人老了,腰都弯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19.
周燕 《社区》2004,(7):38-40
80年前的4月25日,一个漂亮的东方女孩在法国巴黎一所医院的手术室里降生了。女孩的母亲正是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后来成为新中国妇女领袖的蔡畅大姐。同在法国留学的外婆葛健豪还给小女孩起了一个新奇的名字——李特特。不满4岁的“地下交通”1925年初,特特的父亲李富春和母亲蔡畅被中共旅欧支部派往苏联学习。刚出生8个月的特特在外婆怀抱中历尽艰难,远渡重洋回到长沙。和特特一起生活的还有三舅蔡和森的女儿蔡妮、儿子蔡博。外婆从不向年幼的孩子们提及父母的事情,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是推翻旧世界的共产党人。她担心孩子们受到株连。特特曾调…  相似文献   

20.
广岛母亲     
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广岛的母亲。在这个晴朗的日子里,她的心情很好。也许,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外婆,让孩子享受外婆轻柔的抚摩;也许,她抱着自己的孩子去户外走走,听听夏风温柔的低吟;也许,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去迎接心上的他——孩子他爸,即将到来的团聚,让她一路欢唱;也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