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编辑部纪事     
孟谦 《社区》2012,(11):1
正做小事也是一种精细近来,社区管理"精细化"正逐渐成为一个热词,在本期中也有多篇文章提及这一观念。简单说,精细化的含义也就是要把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精准定位,落到实处,最终为居民提供更到位的服务。精细化是社区管理与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从粗放到集约,从面到点,  相似文献   

2.
孟谦 《社区》2014,(18):1-1
做社区工作的人,大都知道“百步亭”。多年以来,它是中国社区建设领域的一面旗帜。“百步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是一处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于一体的混合型社区。社区的开发始于20年前,随着一期—期新楼盘的落成,—批批居民的入住,如今居住人口已达14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大社区”。但百步亭的名气之大,并非因其规模,而是其独树一帜的发展模式,简单说就是开发商不仅负责前期的工程建设,而且参与到后期的社区管理服务中,实践证明,后期的工作对社区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也因此有了百步亭“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发展概念,被人们称为“百步亭模式’。  相似文献   

3.
方召海 《社区》2011,(25):14-15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鲸园街道结合地处中心城区的实际,本着“设置无缝化、教育现代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优质化”的原则,从组织设置、社区教育、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四方面人手,探索推行了社区党建工作“四模式”。  相似文献   

4.
庞启 《社区》2002,(5):7-7
2002年1月18日,在北京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北京市市长刘淇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和落实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工作也不例外。当前,在社区建设上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好社区管理和服务,要明确我们的各项工作只有落实到社区才算真正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的发生使社会弱者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凸现出来,社区社会组织从产生起就承载着对城市弱者提供社会支持的使命。单位体制的改变等因素使得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转移到社区,其中包括对社区内社会弱者的救助与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对城市弱者提供社会支持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社会组织在帮助社区下岗人员再就业、救助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老年人、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协同政府管理社区“社会弱者”事务及动员公众参与“社会弱者”的支持工作中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黄东玲  任君孝 《社区》2012,(34):22-23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以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强化社区管理服务为重点,努力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零距离”。  相似文献   

7.
吴晓立 《社区》2002,(22):9-10
“政府办社区”是时下社区建设热潮中的一个首要问题,也可以说是政府的职能超载。在从“单位制”逐步向“社区制”转变过程中,原由企业、学校、机关包办的“生、老、病、死”等社会职能将移交给社区,这些社会职能名义上由社区来承担,但在“政社合一”的体制下,它们仍然由政府全盘接管,形成了一种“将所有问题都自己扛”的局面。“政府办社区”造成的另一后果是居民对社区组织普遍缺乏认同感,对社区工作主动参与程度不够高。社区组织建设工作的出发点是引导居民走“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道路,社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居民自我管理、自…  相似文献   

8.
共建共治共享视角下我国社区分类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分类治理是基于社区异质化和社会问题社区化的现状考察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社区治理理念。从目标、依据、表现形式等三个方面对社区分类治理的意涵和内容体系进行阐述,社区分类治理要以“共建共治共享”作为逻辑前提。社区分类治理的具体推进路径是治理理念要从行政化逻辑转向以治理需求为中心,治理机制要从“一刀切” 转向“创新引领”,治理资源的整合要从“一元管理” 转向“多元共治”,借助信息科技,实现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精细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李向军  姚广 《社区》2013,(24):17-17
“没想到,不用出社区就能找到工作!”近日,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区的“彩虹民生一号”服务品牌启动现场,来自滨州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吴阳高兴地说。当天,她不但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还得到了—次免费体检机会。今年以来,彩虹湖社区以建设精品社区为目标,以“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从转作风、强服务入手,紧紧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从7月开始,在每月的1号,面向社区居民集中提供服务,倾情打造“彩虹民生一号”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0.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与历史使命、新的组织设计与管理技术、新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的一种崭新的社会管理范式。基于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估和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索及其存在问题的梳理,提出“以信息化支撑网格化、以网格化追求精细化、以精细化实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定位,进而提出科学划分网格区域以推进社区社会管理精细化、搭建完善服务平台以推进社区社会管理集成化、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以推进社区社会管理数字化、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以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多元化、加强落实协同服务以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制度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制”虽然有效消解了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失灵,但是在现实中面临着制度性和管理性的双重困境。在制度性运行方面,“项目制”导致了“一刀切”式服务供给、项目稳定性弱、“弱合作”社区嵌入、社区公共服务发展之间“马太效应”等现象的发生;在管理运行方面,“项目制”暴露出志愿组织项目开发能力不足、项目管理机制低效、项目绩效评估僵滞、项目推广效应弱等缺点。项目供给不足与社区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项目分配过程中的公共价值偏离、项目监督弱化、科层治理与项目治理双重逻辑影响下的政府寻租,是导致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制”遇到双重困境的主要原因。对此,要从强化群众满意价值导向、增强政府部门全过程统筹、搭建项目嵌入社区工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积极促成资源整合五条路径来优化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制”运行。  相似文献   

12.
王桐叙 《社区》2008,(22):32-34
社区主体是居民,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大多数社区居民对于参与社区建设的认识仍停留在“参加活动”的阶段,即“你组织活动,请我参加”的被动参与状态。虽然不少社区建立了多种多样的社区民间组织,但这些组织也仅处于搞活动、自娱自乐、自我服务状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参与社区治理意识不强,途径不畅,是制约社区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所属社区,在解决社区工作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诊断工作法”,提升了居民社区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张颖 《社区》2012,(25):28-28
创新社会管理已成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在社区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设立专门的“社区管理办公室”,理顺政府、社区、服务中心的关系。由于社区是自治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有许多下沉到社区,造成了社区事务繁杂,负担重。为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关系,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可以探索在街办设立专门的“社区管理办公室”,社区的各项工作通过“社区管理办公室”依照“准入制度”和“费随事转”制度进入社区,社区职能职责才能得到进一步明确,工作关系才能简单明白,社区管理力度才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4.
张大维 《社区》2005,(13):29-30
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曹家林社区是远近闻名的“穷”社区。曹家林社区“穷”,并不是说居民收入低,经济“穷”,而是说曹家林社区居委会“穷”。他们既没有可供支配的公共资源及可创收的项目(如公有门面房租金收入,公有居住房租金收入等),街道办事处和上级职能部门拨给的办公经费也很少,曾经还没有办公用房,就只有书记主任一肩挑的“铁娘子”带领着3名女青年开展社区工作。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穷”社区,“娘子”们凭借着“亲民”的政策,竟然打开了社区工作的局面。“志愿服务”捞筹码“‘穷’社区,志不穷,我们还有31名有奉献精神的直管党员,这…  相似文献   

15.
朱华桥  岳强 《社区》2009,(19):26-27
武汉市汉阳区以“一站式”社区服务站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开展革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对社区公共管理服务的“八大员”进行有效整合,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八大员进社区”暴露出许多问题近几年来,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和省、市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把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有效延伸到社区,采取聘用方式为社区配备社会公共管理服务专职工作人员,共有八类:即低保、社保、医保、  相似文献   

16.
陈林 《社区》2012,(34):15-15
近几年来,为了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很多地方都引入了网格化管理,并且根据各地的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比如,本期刊登的四川平昌县将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居民小组长、楼院长划分为三级网格的“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也有将网格管理和党建工作结合在一起,像山东邹城的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等等。别小看这些小网格,有关部门和社区组织依靠网格提高了服务效率,居民虽然不知道啥是网格,但是原来需要自己跑断腿的事,现在在“格”里全能办了,还不用自己费心。因此,网格化管理越来越被众多的社区所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孔娜娜  张大维 《社区》2008,(9):36-37
社区信息采集,是指政府公务员和社区工作者为顺利完成职责范围内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事务,对社区内工作对象基本信息的采集、录入、分类、汇总、上报、更新和反馈的行为和过程。在社会事务社区化、政府职能社区化的背景下,现有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对社区信息的依赖性更强,大多数管理和服务工作都需要借助信息的准确采集才能很好地完成。因此,社区信息采集方式的优劣和事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事务等其他环节开展的好坏,最终决定着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高低。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现有的社区信息采集方式存在着许多弊端,只有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街道、社区管理机制,再造信息采集事务流程,才能优化信息采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11,(19):11-13
从几年前北京的“魅力社区评选”,到时下宁波的“公益创投”,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项目工作法”,在社区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今年4月18日,宁波市(《海曙区公益创投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正式出台.说明社区工作“项目制”管理,已经从一开始的满足某次活动需求的临时性应用,发展成了制度性应用。几年来,在这种工作方式的运作过程中,人们看到精彩的工作个案和创意独到的项目大量出现,这不仅拓宽了社区服务的思路,而且也使创办和承接项目的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力不断提升。以下内容是这些“公益创投”项目申请书的节选。  相似文献   

19.
胡运桃 《社区》2012,(4):21-22
用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街道力行街社区居民的话来说:“我们社区的网格,实实在在地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力行街社区处于宜昌市中心城区,辖区有12个驻社区单位,是一个高档物业小区和杂居小区并存的社区。力行街社区居委会以社区实际出发,推行网格化管理,让网格管理员将精细化服务送到居民家,既为居民创造了温馨便利的居住环境,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全面好评。  相似文献   

20.
徐轲 《社区》2014,(31):14-15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弥补社区服务缺失,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在“选聘分离”框架下“一委一居一中心”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下,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专兼结合,建立社区居委会专职委员制度,通过居民服务居民,实现社区服务全天候覆盖,有效弥补了当前社区服务扩大化、人员年轻化、工作行政化趋势下社区管理的潜在盲区。这种高效率、低成本、精细化、多样式的居民自治模式实施以来,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