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黛钗比较论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人物,都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林黛玉是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她美得有个性。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淑女,诗才略逊于黛玉,但她是个学问家。本文试采用文艺美学的方法,从她们的容貌、内心、性格、情感和诗才等方面分析二者。创新之处:运用接受美学、解释学、符号学及原型理论解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薛宝钗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淑女形象 ,在她身上我们确实能够看到许多美的东西 ,天资聪慧 ,容艳貌美 ,知书达礼 ,雍容华贵 ;但她毕竟深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 ,她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伦理观造成了她一生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本文通过对薛宝钗美丑两个方面的对照分析 ,诠释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3.
袁盎和薛宝钗,一个处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规范逐渐形成并确立起统治地位的阶段,一个处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规范极度强化并风雨飘摇的时期;他们二人都是封建礼教道德的维护者、卫道者,同时又是封建礼教道德的受害者、殉葬者。他们的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维护等级尊卑、压抑人性、摧残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规范,从它的开始,就预示着它的必然消亡。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这是大家公认的。可是 ,她反抗的是什么 ?是封建礼教吗 ?不是的。恰恰相反 ,她反抗的是违反封建礼教的行为 ,她是为维护封建礼教而抗争的。反抗愈烈 ,说明她中毒愈深。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制订了各种有利于统治的封建礼教 ,宣扬各种有利于统治的封建道德观念 ,来毒害人们的思想 ,束缚人们的手脚。对妇女的毒害和束缚则更为严重。封建统治者制订的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主要的就是所谓“三从”、“四德”。“三从”是指“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  相似文献   

5.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争议最多的复杂形象。她的复杂不在于是不是一个封建型的女性,而在于人品如何。关于她的人品,从清代的“旧红学”开始,就一直争论不休。“旧红学”的“尊林抑薛”派,说它具有“凤姐之黠”、“袭人之柔奸”是个“热面冷心”的“奸人”(涂瀛《红楼梦论赞》、《红楼梦问答》)。“尊薛抑林”派,则称赞薛宝钗  相似文献   

6.
薛宝钗是反面人物,还是正面人物?她在维护封建政治道德的活动中,有没有个人的目的、动机、欲望?这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们先看她的一首《柳絮词》: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陣乱纷紛:儿會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千絲終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相似文献   

7.
凤姐的悲剧是双重性的悲剧。她的悲剧是她作为封建家庭的维护者蛀蚀了其所依存的大厦 ,加速封建家庭崩溃的悲剧 ,也是她作为封建时代受封建礼教戕害的妇女的悲剧。第一种悲剧中的凤姐罪有应得 ,第二种悲剧中的凤姐则令人叹惜、同情。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薛宝钗研究的繁荣时期,此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出现了索隐派将薛宝钗比附为某些历史人物、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论和太愚的薛宝钗是正统的封建淑女等主要观点.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中,多数学者认为薛宝钗是封建阶级忠实的代表者.十年浩劫时期兴盛阴谋红学,"四人帮"及其写作班子借批判薛宝钗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开始以不同的视角关注薛宝钗这一形象,认识到薛宝钗是一个复杂的有丰富内涵的人物,对她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薛宝钗的性格,是在多维艺术空间里铸就的。作者将许多矛盾的性格因素融为有机的整体。在她身上呈现着美与丑、冷与热、真与伪、智与诈、“礼”与“欲”、高尚与卑微、质朴与矫饰、浑厚与尖刻等等多种矛盾性格的对立与交织。宝钗丰富的性格因素,在多维构造中展开,构成了难以测准的艺术的大千世界。宝钗的形象寓意表明:她体现着封建末世贵族所追求的理想的完美人格的化身,从多方面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积极因素的光辉;同时又携带着封建末世的社会胎病的毒瘤并表现出广泛的消极面。在她身上既闪耀着作者理想之光,同时又展示了理想终于破灭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二姑的爱情和幸福是被封建文化的"死水潭"吞没的.她的凄凉人生是封建文化摧残人性和生命的见证,是对封建礼教戕害中国妇女身心的控诉.  相似文献   

11.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备受争议的人物。站在入世的立场,她被视为封建淑女的典范,言行举止既有难能的宽忍大度,又难免世故圆滑的自保。但若另辟蹊径,从出世的角度分析,我们却能够从薛宝钗身上感受到淡淡的禅意。她没有王夫人的向佛而伪善,也没有惜春的弃世而绝情,反而在现实中以和、淡、安、稳之心待人、处事、视物、对情,以自然出世的心态践行着儒家的入世之道。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善于交往、长于处世 ,她采取的是一种儒道互补的处世哲学。对待亲人 ,薛宝钗采取的是儒家的孝悌之礼、忠孝思想 ;对待其他人 ,薛宝钗体现的是儒家的“仁爱”思想 ,但这种“仁爱”绝非“兼爱” ,其本质是“爱有差等 ,推己及人”。从道家角度看 ,薛宝钗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 ,善于回避矛盾 ,钝化矛盾 ;对己则做到修心养性 ,独善其身。薛宝钗用这种儒道互补的严正的生活态度来处身涉世 ,将自己塑造成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近似完美的封建淑女形象 ,但社会回报给她的是一生的悲剧 ,宝钗的悲剧正是这种处世哲学的悲剧 ,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一、宝钗必有可怀处薛宝钗何许人也?按那“石上所书”,薛宝钗是“山中高士昌莹雪”,看来不大象是“坏人”。但就她的机变、合乎时宜来说,却又是难免讨人嫌恶的。尤其是人们出于同情弱者、怀疑强者的普遍心态,更容易将她列入奸诈一流,何“晶莹”之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是寄托封建主义理想和道路的一种性格典型,是作者塑适众多人物形象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二重性格典型。因此,薛宝钗是一个立体人物,既不能把她简单地归结为封建淑女的典型,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林黛玉的对立者。  相似文献   

15.
封建专制时代,由于存在着封建经济制度,因而在上层建筑方面,也存在着封建政治制度,封建意识形态占据统治地位。在欧洲,不仅存在着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割据和封建领主的专制统治,而且有封建化了的天主教会的教义为这一制度制造理论依据。他们把人世间由于封建制度所造成的社会不平等和一切不幸,都归因子上帝的安排;并以原罪的说教让人们安心忍受着一切不幸的遭遇。在我们中国,除开存在着君主专制制度和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外,还有儒家的学说为这种制度进行论证和辩解。所谓伦理纲常等把主奴关系严格地规定下来。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土地上自然地产生了封建的依附关系。忠于皇帝,忠于封建主、忠于主人,这是最高的美德。一般的农民在这种封建礼教的毒害下,忍受着封建纲常的束缚,为其主人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只有在他们被逼迫得再也无法生存的时候,才可能对其君主或主人进行反抗,甚至发动农民起义。但是每当新的统治者对他们的封建重压稍为缓和一些的时候,他们就又会安分起来。总之,在这样的社会里,农民是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的。他们没有自由,没有作为一个人应当享有的起码的民主权利,他们只有无条件、无休止地为封建主和地主服务。  相似文献   

16.
馬克思主义认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因而,我們探討这个問題不是沒有意义的。关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态的問題,当前史学界正在展开热烈的討論,从討論的情况看来,各家的意见还有很大的分歧,大致有这样三种不同的看法:一、认为是国有制形态,二、认为是私有制形态,三、认为是国有制和私有制的两种形态并存。本人贊同第三种主张。爭論的焦点在于:封建社会有沒有土地私有制(权)?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国有还是私有的?怎样认識封建地租与国稅的关系及其区別?对于这些問題进行深入的討論不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王船山的思想倾向,目前学术界存在着较多分歧。本文对王船山的“野”和“狂”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他对封建君主制和对老庄、佛教、申韩等封建思想体系的批判等方面,探讨了他的思想倾向。文章最后对王船山的思想中存在的矛盾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教育决定人的素质高低──薛家兄妹比较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蟠和薛宝钗兄妹虽同生于书香继世之家,但由于个人的习性与父母督导之不同,致使薛蟠略识几个字,成了个十足的集文盲、法盲、流氓于一身的纨子弟。最终伤命受刑,酿成悲剧。薛宝钗却是饱读诗文、潜心修养,具有完美的大家闺秀之儒雅风范。通情达理,举止有度,品格端方,随分从时;众口一词,交口赞誉。然而,正是由于受封建文化的浸染过重,致使她思想禁锢过深,难以自拔;过分谨慎,倍受压抑。连自己的前途命运都拱手交给别人任意摆布而无恨无怨,同样是封建礼教的殉葬品,酿成人生大悲剧。由此可见,完全不受教育之人,无拘无束,无法无天;读书过多之人,易被负面之清规戒律羁绊,作茧自缚。此二者走向极端的做法均不足取。  相似文献   

19.
在近世的词评界和文学史著中,姜夔虽然不是一位最有争议的词人,但对他的词作的评价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争议的焦点是《白石道人歌曲》在词史上、扩而大之也是在文学史上究竟应该占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为此又联系到:他是否有民族气节和爱国观念?他的身分是豪门食客还是江湖布衣?究竟应该怎样比较白石词和稼轩词?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词  相似文献   

20.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是作为与林黛玉对立的典型来刻画的,她安分随时,罕言寡语,才貌双全,冰雪聪明,是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的喜爱.但几百年来学者对这个人物形象褒贬不一,很难达成一个大致趋同的意见.有人称她是典型的封建淑女,更多的人则说她是一个标准的封建女市侩①.文章在前人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谈谈自己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与诸位同仁探讨,并期望得到方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