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名农民工在物业公司担任保安,因讨要加班费被公司开除,2007年7月4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判决某物业公司分别支付原告袁先生等4人加班工资3,400余元;还同时支付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关系一个月工资850元和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850元。  相似文献   

2.
一次劳动争议仲裁,四次法院判决,四川中汽零部件公司的23名职工用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走完了法律规定的所有程序。但胜诉后的他们最终又回到了起点,因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的请求,还得通过劳动行政执法解决。就在其艰难奔波之时,企业资产已“灰飞烟灭”,所剩无几。  相似文献   

3.
正沈一端生前是某公司的职工,2011年因病去世时,其子沈小梧才两周岁多,公司送到沈家慰问金1万元。2012年秋天,其儿子开始上幼儿园,上学费用令沈妻觉得难以承担。那么,沈一端生前所在的公司是不是应该承担一部分儿子的抚养费、教育费?经咨询,沈妻得知,虽然丈夫不是因工身亡,但根据法律规定,职工非因工死亡的,单位应支付丧葬费、一次性救助金及供养亲属困难补助金。  相似文献   

4.
<正>案情简介王某等22人自1982年从事农村电工工作,1982年至1988年由所在村管理并向其发放工资;1989年至2001年归当地乡电站管理,其待遇是通过电价加价形式向农民平摊。2001年2月,当地农村电网改造完成,王某等22人不再从事农村电工工作。2013年9月,王某等22人到当地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王某等人与某供电公司自1986年至2013年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某供电公司支付其2001年2月至2013年的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经查,王某等人的仲裁申请已明显超过1年的仲裁时效,仲裁委遂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王某等人不服,认为仲裁委侵犯了其应当享有的仲裁请求权,要求仲裁委立案审查。该案经多级上访后,仲裁委不得已立案受理,并经开庭审理后,于2013年11月以申请人仲裁请求超过仲裁时效为由裁定驳回其申请请求。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牟某于2002年5月17日到天安公司工作。天安公司一直未与牟某签订劳动合同。2010年7月1日,牟某提出辞职。2010年7月13日,牟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天安公司支付二倍工资。仲裁委以其仲裁请求已超过仲裁时效为由不予受理。牟某不服遂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6.
劳动者郭某到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某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等费用。仲裁委经审理,最终因劳动者提供的证据不足,裁决对其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事实不予认可,驳回申请人的仲裁请求。  相似文献   

7.
案情简介任某2001年3月进入某奶业公司做销售工作。工作期间,奶业公司从未给任某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也从未与任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因奶业公司拖欠了任某的销售提成。2009年5月,任某以奶业公司  相似文献   

8.
案情:黄某自1972年2月起一直在某石油公司上班。2000年,公司进行改制,经黄某本人申请于当年8月24日与公司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并领取了一次性自谋职业扶持金71450元,《协议》经公证后生效。公司改制后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绵阳销售分公司管理。其后,黄某的妻子以黄某于1993年便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单位不能对他解除劳动合同为由,多次找有关部门上访。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申请人高某于2002年到被申请人某交通运输公司工作,任客车司机,双方签订有书面劳动合同。2010年8月劳动合同到期,被申请人与申请人终止了劳动合同。申请人以被申请人未安排其2008年至2010年带薪年休假为由于2011年1月26日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向其支付未休带薪年休  相似文献   

10.
<正>案情简介周某为某实业有限公司职工,劳动合同期限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15年3月31日止。劳动合同约定,周某在公司的生产线岗位从事操作工工作,工作时间采用倒班跟班运转制,具体安排为两天早中班、两天夜班、两天休息,以此循环。早中班工作时间为7点至22点,夜班工作时间为22点至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17日公布并施行的《劳动人事争议办案规则》在很多方面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了细化规定,对仲裁实务操作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引领作用。但同时要承认,《办案规则》如能引进《民事诉讼法》中比较成熟的一些规定,将更加有利于仲裁案件的程序处理,有利于劳动关系中双方权益的维护,便利民众申请仲裁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应对《办案规则》中立案条件及部分程序问题作出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2.
咨询台:我公司一名职工前不久因触犯刑律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请问,我公司是否应依据法院判决解除与该职工的劳动合同?此外,该职工已接近法定退休年龄,如  相似文献   

13.
王某1994年8月到山东省昌乐县某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至2006年4月1日的劳动合同,2005年5月,王某下岗,不再到公司上班。2009年10月,公司在报纸上发布公告要求王某回公司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  相似文献   

14.
正现实中,许多明明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却最终被法院驳回了要求获得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这是为什么呢?以下几个案例或许能帮助您了解其中缘由。同意补签,等于放弃二倍工资【案例】:罗虹是2013年1月2日入职到一家公司的,虽然彼此就岗位、职责、工资、期限等内容达成了一致,但一直到2013年10月3日,公司才提出与罗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且将劳动合同起始期限倒签到了2013年1月2日,罗虹当时并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陈先生原是某公司的物资销售员。2003年10月,公司经过股东会研究决定并经职代会同意,对物资销售员进行承包经营。同年12月1日,陈先生与公司签订3年期《承包协议》。协议约定,公司提供物资和周转金共折合人民币49万元,给陈先生做为承包经营铺底资金;承包经营期间内,陈先生每月应上交包括公司应为其缴纳的  相似文献   

16.
矿工井下死亡,其家属与煤矿签订了赔偿协议,获赔了10万元。但死者家属事后获知赔偿的金额不足法定最低标准.又将煤矿诉至法院。近日泸县人民法院对此案审理终结,法院判决煤矿除已赔偿的10万元外,还另行赔偿死者家属10万元。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往往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对是否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进行申请确认。仲裁和司法实践中,摆在裁判者面前的是劳动关系确认是否适用仲裁时效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不同裁判者的裁判理由和结果也大相径庭。因此,有必要对劳动关系确认是否适用仲裁时效作一系统探讨,以求得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让案件裁判体现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8.
正用人单位假借减员增效之名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主张要求支付双倍补偿金获支持。近日,某人民法院审结该案,判决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26 880元。【案例】:2007年9月12日,万某受聘到一家饲料公司(该公司系上市公司,员工在500人以上)的客服部从事销管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两年的书面劳动合  相似文献   

19.
案情简介原告江某等26人原系某免税公司(原属国有企业,现已改制)员工。该公司于2000年9月1日制定了《企业年金方案》,规定企业年金(即补充养老保险)与公司的经济效益挂钩,实施范围为具有本市户籍的在职员工,还规定了企业年金的具体缴费办法,方案从即日起开始实施。2001年1月20日,市社保局批复同意该方案。免税公司陆续为50多名高层管理人员办理了参加企业年金手续,并补缴了1997年1月至2000年8月的企业年金所需费用。免税公司没有为普通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下简称《调解仲裁法》)第54条规定:本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因该法在劳动仲裁时效、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等方面作了较大调整,尤其是仲裁时效延长,部分案件有条件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