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事实启示我们认识到:一部堪称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需要满足两个互为依存的条件:既为儿童喜爱,也耐成人寻味。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就是这样。他的《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夜莺》、《母亲的故事》等等作品,与其说是受到了儿童的欢迎,莫如说是更受到了成人衷心的喜爱。然而,长久以来,我们即使承认这个事实,也好象在回避研讨它,似乎担心触得过深就有把安徒生推出儿童文学领域的危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中有不少篇目以其生动的趣味性深受儿童读者的喜爱,可视为儿童文学作品。《聊斋志异》对传统的志怪小说中儿童文学题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更丰富全面,现实主义精神更强烈,幻想色彩更大胆有趣,而精神境界也更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小朋友》创刊七十年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4月6日,中华书局创办《小朋友》杂志。主编是黎锦晖(在任时间1922年4月至1926年5月);编辑有吕伯攸、吴翰云、陈醉云、陆衣言、潘汉年、王人路、汉光、赵蓝天等。他们既是编辑,又是作者,是支持刊物的基本力量。这一时期的办刊宗旨是“陶冶儿童性情,增进儿童智慧。”刊物的阅读对象,以中年级为主,照顾低幼。刊期为周刊。《小朋友》创办初期,栏目很多,通常都有封面故事、诗、长篇故事、笑话、寓言、童话、故事诗、博物故事、故事画、小游戏、儿歌、谜语、歌舞、滑稽画、长篇小说、悬赏、小朋友作品、小朋友像片、编辑室谈话等十多个。多数稿件都很短,全书补白处,登谜语或儿歌,全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主张教师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幼儿能够感受到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的丰富与优美,而童谣就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谣语言流畅,节奏鲜明,童谣的内容贴近于幼儿,读起来朗朗上口,更便于幼儿间广泛的流传。有学者将童谣比喻为"跳动的音符",足见其具有音韵美。童谣植根于民间,洋溢原生态的乡土气息,可吟可诵,节奏韵律感极强。有学者认为:"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儿童好动好玩,喜欢用自己喜爱的独特方式反映自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5.
《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流传至今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其中不仅飞扬着诗意的想象,且有深邃的内涵.通过对两部作品特征分析,阐述了图像时代的儿童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儿歌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近、想象丰富、充满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深受幼儿的喜爱,是儿童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样式,贯穿于幼儿园从小班到大班的整个语言教育活动之中。但在儿歌教学中,由于教师一些陈旧的教学手段和形式让儿歌学习陷入“无趣”、“无聊”的境界。幼儿教师需结合具体案例,将多媒体引入到儿歌教学中,从解决儿歌理解难点、欣赏儿歌美感、尝试朗读儿.歌、发挥想象创编儿歌等四个方面入手,研究其使用、注意点及所发挥的作用,促进幼儿对儿歌的欣赏、学习和创造。  相似文献   

7.
张继楼是我省为数不多的专业儿童诗歌工作者。最近,应省人民出版社之约,他将解放以来出版的几个儿童诗集和一些散见报刊的零星作品加以整理,选编成了《写给孩子们的诗》。这本诗集是作者儿童文学创作的缩影和结晶,我们可以从中大略窥见作者在创作实践上走过的坚实道路。《写给孩子们的诗》收录了内容不同、风格迥异的长短诗歌八十首,按诗体形式分为儿歌、儿童诗、童话诗、朗诵诗等四辑。题材丰富多样,是诗集在内容上给人留下  相似文献   

8.
一,明清时期的侗族诗歌明清时代的侗族诗歌是侗族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清代,涌现一些文化水平较高、致力于发扬民族文化的著名歌师,创作了相当数量的优秀诗篇。目前广泛流传着的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侗族诗歌,大部分是清代作品。这时期堪称侗族诗歌繁荣期。  相似文献   

9.
朱溥生是香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发表在《华侨日报》副刊《儿童周刊》(1947-1961)上的早期儿童文学作品以说故事为主,文艺色彩较淡,侧重的是故事的流畅性,着意于开首、结尾与中间的情节发展。他认为故事的意义在于教训与思辨,从趣味入手,选择幽默的语言、讽刺夸张的技巧、对比的手法创作故事,意在说明他的“故事”有“小说”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由“大人写给小孩看”的儿童文学,尚存在诸多并未将儿童设为目标读者却大受儿童欢迎的“非传统”儿童文学作品。诺贝尔文学奖大师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即是典型代表之一。本文以该作为例,探讨此类“非传统”作品获得经典性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小银和我》包含“真”“善”“美”的内在特质。上述三点构成了它的经典性内涵,满足了儿童读者阅读需求的德育认知、审美天性以及思维习惯。这正是《小银和我》能够成为儿童文学经典的根本原因,值得儿童文学创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19世纪后期进入西方读者视野到20世纪末通过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电影享誉全球,“木兰”这个东方故事里的传统女孩,在美国历经了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的过程.“木兰故事”在美国的传播有3次高潮:20世纪70年代随着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的广泛流传,“木兰”这个中国传统女孩开始为西方读者所关注;20世纪90年代,多元主义思潮席卷美国,儿童绘本中东方女英雄的传奇故事赢得了美国大众的喜爱;在世纪之交,美国迪斯尼公司两部《木兰》动画电影的推出,最终使这股“木兰旋风”席卷全球.通过梳理“木兰故事”在美国传播的路径,探究分析美国读者对“木兰故事”以及“木兰”形象的接受、误读与重新诠释,以期探索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哈里·波特》与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英国女作家J.K .罗琳创作的儿童文学小说《哈里·波特》风靡全球 ,这部小说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和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 :具有时代感和亲和力 ;想像力丰富 ,具有幻想性 ;独特鲜活的儿童文学艺术形象 ;张扬游戏精神 ,重视娱乐性 ;创作手法不拘一格 ,语言夸张幽默 ,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笔者认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 ,儿童文学作家只有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才能“激活儿童文学的创作生产力” ,创作出脱俗的、新颖的、为广大儿童所喜爱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梅杰的《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将个人立场与历史细部相结合,坚持还原历史,论从史出。这一重写不仅以新的史料质疑了部分儿童文学研究的主流定论,也探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古今关系、儿童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本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儿童文学作家主体性与作品成就之间的关系、作家作品在不同时代的传承影响关系等。这些关系有所区分地整合进了文学史的叙录评断之中,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一体化书写范式。“儿童本位”论与“泛儿童文学”观的对照书写,突显了中国儿童文学观的历史演变进程及“儿童本位”的重要意义,对此后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撰写、儿童文学的创作与批评以及儿童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儿童文学研究中,不少文章指出:张天翼擅长于儿童心理描写。这种见解是颇具眼力的。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作家情趣盎然地托出了儿童的心灵世界,字里行间都使人感触到一颗欢快跳跃的童心。屠格涅夫说过,心理学家应当隐藏在艺术家身上,正如骨骼之隐伏于有血有肉的驱体之中,作为它的稳固而无形的支柱而不为肉眼所见。张大翼是一位兼有心理学家才能的殊有造诣的作家。他“给孩子们”的作品,或小说,或故事,或童话,或剧本,无论是对坏蛋的憎恶还是对好人的喜爱(《奇怪的地方》、《失题的故事》、《大灰狼》),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儿童文学创作评略邰宇沈从文于二、三十年代写下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儿童小说、儿童散文,也有儿童诗歌。他的这些作品清幽、淡雅、惹人喜爱。他以真挚的感情对儿童心理作了细腻的、准确的描绘,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沈从文的儿童小说主要见于《沈从文文集》(...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代表性作家之一的刘御,他的儿童文学创作丰富了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长廊。在刘御的儿歌创作中,鸟兽草木形象的刻画和塑造是最为成功的。他在其儿歌创作中倾注了自己对儿童的全部关爱和创作激情,试图构建一座大自然的艺术馆,让少年儿童还有苦难中摸索的国人能掌握大自然的神秘钥匙。他的儿童诗歌是自然之歌,是乡土之诗。在平实素朴的语言和自然清新的格调中,他将儿歌的独特艺术魅力发展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7.
一儿歌,我国古代文献中一般称作童谣。《国语·晋语》载卜偃引“童谣”,韦昭注:“童,童子;徒歌曰谣。”《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引周宣王时童谣作“女童谣”,颜师古注:“女童谣,间里童女为歌谣也。”从韦昭、颜师古的注释可以看出,古代文献中的童谣,就是指男女儿童口头所唱的歌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儿歌。明杨慎对童谣的解释较为具体: 《尔雅》曰:“徒歌曰谣”。《说文》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的后40年里,后现代主义理论对美国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文学分支,儿童文学也不例外,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无论从题材还是叙事都受到了后现代文学理论的极大影响,极具颠覆性和解放性。然而公众对于儿童文学的实用性或者教育性的强调却极端地边缘化了其实验性和审美价值。由乔恩·钱斯卡写作、来恩·史密斯配图的《臭奶酪人以及其他几篇蠢化故事》和《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充分体现了美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后现代性趋势。这两部作品的创作建立于传统童话故事的基础之上,但是它们打破了传统的童话叙事模式,变换了叙事视角和声音,承认了儿童的解构主义读者身份,采用了滑稽模仿、碎片叙事、互文性等典型的后现代文本表现方式,从而创造了一种开放式的、可以让读者读入意义的后现代文学文本,并且可以反映美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外国当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精选”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一套大型丛书,目前已出版了《狐狸节》(日本部分)、《女巫的扫帚》(英国部分)、《童年的天空》(苏联部分)、《比萨斜塔和外星人》(意大利部分)、《鲁滨逊和孤岛》(法国部分)、《黑鸟》(北欧部分)、《苹果树下的宇宙飞船)(美国部分)等七卷计130万字。“当代外国儿童文学”既是一个时间概念,是指20世纪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的外国儿童文学,同时,它也体现了外国儿童文学的新特征和新风格。当代外国儿童文学,以其形式的更自由灵活,内容的更开放和更接近现实生  相似文献   

20.
儿歌是儿童口头上流传的歌谣,也是儿童在幼年时期接触最早、最广泛的一种文学形式。传统的民间儿歌,象其他民间歌谣一样,在群众中世代相传。这些儿歌的作者,大部分不是儿童,而是抚养他们、最初教他们观察生活、认识社会的妇女们。因此,儿歌也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成了孩子们的启蒙教材,使他们在进行娱乐游戏的同时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其中,反映各地的民俗风情,就是传统儿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扬州地区的传统儿歌,过去很少有人搜集整理。随着当代儿童生活和教育方式的变化,传统儿歌在儿童们中间已很少流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