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间词话〉〈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内王国维研究权威陈鸿祥先生的新著。其突出的特点是,从东西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与传统的张力场中,对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给予了一种新的注释和新的阐述。并在这宏阔的综合注评中,给《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文本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到了迄今为止对《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当代注评的总体叙述的惊人效果,为我国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王国维一生在文艺研究与创作上有三大贡献,即“论”“话”“考”。“论”为第一个…  相似文献   

2.
<〈人间词话〉〈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内王国维研究权威陈鸿祥先生的新著.其突出的特点是,从东西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与传统的张力场中,对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给予了一种新的注释和新的阐述.并在这宏阔的综合注评中,给<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文本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到了迄今为止对<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当代注评的总体叙述的惊人效果,为我国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五则是针对李姐及其词作的人们对这五例词话的认识分歧很大。本文以这五则调话为基本材料,力求全面客观地探讨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李煜及其词的评价问题。王国维紧紧把握住李煜词情感底蕴与哲理内涵,挖掘其深广的抒情境界,特别注意挖掘其根源与成因。我们承认,王国维的阐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结论也并非无懈可击,但在方法论上却可以给我们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文论经典的《人间词话》,不仅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英语世界的文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涂经诒的英译《人间词话》起步晚于李又安,但其译本的出版则在李又安译本之前。涂经诒与李又安在两种不同母语背景之下的英译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李又安对中国文学批评的特点和方法有深刻的研究,她钻研《人间词话》的时间长,又得到钱钟书、周策纵等人指点,对王国维的若干词学范畴、术语有颇为精到的把握,其译本更具学术价值。王国维早年曾通过对辜鸿铭英译《中庸》的批评而对若干中国语的英译表达了担忧,而英译《人间词话》的情形似乎正印证了王国维的担忧。但英译《人间词话》对于传播中国文论思想,促进中西文论的交融,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之《人间词话》自面世以来。早已成为显学,其于当世词学地位之盛者,无过其右;然王氏词话虽有得易简之趣,却不免伤于质直,至其所标榜之境界说,亦非其所拈出,此前辈学者乔大壮、黄墨谷、饶师宗颐等先生早有平议。而况周颐之《蕙风词话》,其初刊行时,亦曾广为推崇,惜其后则日渐湮没。笔者认为,此或与民初胡适、陈子展等人之力诋梦窗派(包括况蕙风)及加誉于观堂之词学有关,其偏见影响及于解放后。其实《蕙风词话》体系严密,于词论中兼批评、分析、考据与教导学词门径,而其词学理论亦多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6.
彭玉平 《学术研究》2008,19(2):132-138
王国维<人间词话>自1908-1909年之交在<国粹学报>发表之后,在近20年时间内波澜不惊,1926年俞平伯将其标点由朴社单行后.则借助于王国维国学大师的身份而迅速进入学术视野.俞平伯的<重印人间词话序>首次对<人间词话>的核心范畴及其丰富意蕴作了高度评价,并通过后续著述中的征引及评论,体现出其对王国维词学思想细腻而准确的认识.俞平伯对<人间词话>的标点和评论,大体上奠定了<人间词话>学术史的发展方向,标点本<人间词话>的通行,也促进了对王国维词学文献的增补、校订和笺释,这为此后的<人间词话>理论研究和<人间词话>的经典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被忽略到强势进入学术领域,再到成为祛魅的对象,转而到当下又被奉为词学经典,《人间词话》经典化的百年历程是一个不断被阐释和建构的历程。对这个过程进行细致地考察,能展示王国维和所处时代之间的对话、接受者和中西文化的对话、接受者和王国维之间的对话、接受者和所处时代之间的对话的机制,有助于理解《人间词话》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理论错位、语境错位、解读错位而带来的阐释的冲突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孟洋 《北方论丛》2012,(3):21-24
王国维《人间词话》标举"境界"说,并推崇纳兰性德为有清一代"独得意境之深"的重要词人。王国维不仅于词学批评上对纳兰抱持赞赏与接受态度,而且在词体创作方面也接近纳兰,尤其以袭用纳兰词中"人间"意象为其创作接受的鲜明标志。二人赋予"人间"意象以丰富深邃的意蕴内涵,既有对男女爱情的讴歌,也有对历史兴衰的忧嗟和对世态冷暖的鞭挞。王国维从纳兰词中汲取了丰厚的创作养料,同时也激活了纳兰词中富有时代特性的生命细胞。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成书于一九○八年九月,这大概已成定论。但是,这部对后世文学批评理论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究竟始作于何年?目前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回答。姚名达在《王静安先生年表》中作了这样的记载:宣统元年(一九○九年)著《人间词话》至翌年(一九一○年)秋始既稿。这样,《人间词话》的写作年代遂被姚氏划定在一九○九年至一九一○年之间,这是错误的。其实,《人间词话》上卷的内容早在一九○八年到一九○九年就已在《国粹学报》分三期刊行于世。(见《国粹学报》戊申、  相似文献   

10.
词学三题     
施议对 《学术研究》2003,(10):139-141
全部词学史以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发表为界划分为古词学与今词学两个阶段 ,今词学又可分为开拓期、创造期、蜕变期三个时期 ,而李清照“别是一家”说、王国维境界说、吴世昌词体结构论则是中国词学史上的三座里程碑 ;王国维《人间词话》涉及到天、地、人三者关系的问题 ,是一种人文精神思考 ;王国维的境界说曾被推衍为风格论 ,境界说的回归与再造 ,迟迟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李小兰 《理论界》2010,(2):139-141
《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令人瞩目。本文从批评文体的角度进行观照,认为它们的文体皆是王国维自觉批评意识下的主动选择,指出《红楼梦评论》的颇受指摘与《人间词话》的备受赞誉与它们使用的文体密切相关,并从正面比较和反面假设中揭示《人间词话》的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间词话》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到,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概括地说,《人间词话》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王国维明确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那么,怎样才叫做“有境界”呢,境界的基本涵义是什么呢?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所谓写“真景物”,是说写景妙造自然、体物得神,而  相似文献   

13.
王艳丽 《齐鲁学刊》2012,(3):126-130
从"遗民"视角进入《人间词话》,可以发现"易代"的现实给知识分子带来的空前思考与表达自由,可以更好体悟《人间词话》的强烈个性色彩。但是,从王国维品评作家所依据的内在标准,又可以看出其身上所遗留的传统士大夫式的心理洁癖。正是这种新旧交替时代的过渡属性,造成了王国维进退失据的人生矛盾。  相似文献   

14.
程世波 《天府新论》2005,(4):123-126
对"失语症"的讨论,我们可以回溯到<人间词话>那里.<人间词话>建构了以"境界"为核心的理论系统,但它的出发点与根基却是人间情怀.正是深厚的人间情怀,使得<人间词话>从中西文论简单的二元对立中超越出来,进入现实的人生层面.王国维以及五四时期的学人,对待外来文论,以严肃的心态"热心为之";而上世纪80年代后的学人,更多的是游戏成份,理论在他们这里,最多不过是由理论到理论的旅行而已,尽管他们有时也会表现出人间关怀,但那早已无关痛痒而变得贫乏与无聊.其实,这就是为什么"失语症"一说会在今天提出来的缘由.可以说,"失语症"无意间洞穿了当今学人失去了自己学术出发点与根基之后的尴尬.如果我们还试图重建中国文论的话,回到现实人生,展现真切的人间情怀依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论》不仅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开端,而且都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文论形态的诗学文本。“红楼”痴情,“人间”寸心,同系于叩开中国现代诗学之门。这是《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共同意义和价值。《红楼梦评论》阐释的是一种新的文学观,而《人间词话》所演绎的则是一种新的鉴赏批评标准,这是二者诗学意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究竟作于何年呢?称其为“稼轩词之冠”的陈廷焯(见《白雨斋词话》)没有说,赞其“语语有境界”的王国维(见《人间词话》)没有说。最早为此词编年的是清人辛启泰,继有梁启超,定其作年都较早。现在流行的选本大多选用了此词,但均未注明具体年代,只有邓广铭先生的《稼秆词编年笺注》(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7.
柏秀娟 《江淮论坛》2002,(4):103-106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李煜、温庭筠、韦庄词的评论,注释者通常引用<介存斋论词杂著>"李煜词"一条来注解.实际上,王国维的品评之词是综合了诸多具体材料作出的评论,而并非仅限于<介存斋论词杂著>.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境界说”以及以此为基础理论阐发的批评实践中归纳的重要理论 ,其实都围绕着一个评论基点核心 ,并以此为贯穿《人间词话》文学批评的精神 ,这就是真切与自然  相似文献   

19.
郭芙秀 《理论界》2005,(9):194-194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对历史上的一些词人及词作有独到的评价,但他在论及姜白石时却过于偏颇。归纳起来,王氏对姜白石词作的批评可以分为三类:“隔”,“有格而无情”,既不能“入乎其内”又不能“出乎其外”。但其实这是对白石词的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20.
<正> 周一平先生在《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4期撰文,对王国维曾号“人间”进行辨析。这是因为:日本榎一雄先生在《东洋文库书报》第8号上发表的《王国维手钞手校词曲书二十五种》一文中,由“考证出‘人间’是王国维的号这一事实”,而否定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盖先生词中‘人间’二字数见,遂以名之”之说。周文及榎文还都提到了两个可注意之点,即:一、王氏曾号“人间”;二、曾题其居处为“学学山海居”。而集中说解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