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文化鲜明地反映了学校的教育取向、精神内涵,反映了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道德准则等,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力量,只有当其融入每个学校成员的心理结构之中,积淀为深层的心理基础,才会影响其行为,促进其发展.一所学校,要真正成为"打造金蓝领的摇篮",就必须增强文化意识,努力构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的总和.校园文化以校园为环境圈,以当地的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该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态为其外部表象,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与校园的发展.它是在社会文化传承和地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也是置身于现代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是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实际,经过长期的发展、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当然也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很多学者对校园文化有着多种表述,但在经过长时间的论证和实践后,大多数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在社会文化传统和地域文化基础上应运而生的、置身于现代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它产生于学校自身,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成为学校的灵魂,成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本质的东西,表现为学校的"特色"与"品牌".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份子,技工学校的校园文化除了具备普通中学的特点外,它还强烈地体现着"职业性",需要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夏艳 《职业》2016,(33):100-101
"立德树人"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如何提升高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如何从"六个融入"出发,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宣传教育全过程、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全过程、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教育教学全过程、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覆盖到师生员工,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舆论引导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相似文献   

5.
张晓玲 《职业》2007,(6):21-22
中职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拥有的带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群体文化.语文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居于突出地位,创新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让语文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能有力推进有职业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职业》2007,(4)
中职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拥有的带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群体文化。语文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居于突出地位,创新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让语文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能有力推进有职业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它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本文将就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外合作模式创新实践做理性升华的浅层次探讨。  相似文献   

8.
史宇  赵晶 《职业》2016,(23):59-60
文化的实质是以"文"化"人".校园文化,弥散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却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每个人的言行,影响着学校的各种决策,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每一点变化.本文介绍了湖州交通技师学院打造"桥文化"校园文化品牌的创新做法.学校在"交通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湖州"古桥文化"的地域特点,以"坚韧、沟通、宽容、跨越"的桥梁精神为引领,通过构建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视觉文化、环境文化五大校园文化体系,打造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让"桥文化"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源泉、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文化,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校园文化对每一个学生的影响和制约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而且是培养"素质高、技能强、能吃苦、可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郑东红 《职业时空》2008,4(6):68-69
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既受社会主导文化的规定和制约,又保持着先导性和广泛的参与性,是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师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普遍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重要保证。教职工群体是校园文化中稳定的主体,工会是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工会责无旁贷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骏 《职业时空》2008,4(8):118-118
一、高校制度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从高校校园文化的视角看,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其中间层。始于80年代中后期的高校校园文化研究,认为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和群体,自然地衍生出自己的文化,即校园文化。它是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师生群体中通行的规范准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一般从内容上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2.
倪国兴 《职业》2013,(13):60-62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发展而来的;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地“内化与创新”; 校园精神文化架构是学校创新育人途径、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学校持续发展与基业长青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廖建霞 《职业》2012,(21):159-160
文化是土壤,教育只有扎根于文化,才能蓬勃发展。一所好的学校就应该是一个好的文化"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让人时刻感受到一种亲和力,一种凝聚力,激发旺盛的生命力。衢州中专把校园文化建设视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把提高文化竞争力作为学校办学的最高境界。近年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握"一个中心",即以坚持全纳教育的办学理念为中心,打造活动育人、经典育人和创新育人三大特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一、理念:品牌文化的向心力办学理念是学校对办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理想追求,是办学信念的集中体现,衢州中专针对职业教育现状,把  相似文献   

14.
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传统载体,也是校园信息的主要传播方式。校园媒体在一定程度充当着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纽带,它不仅从不同角度展示着各个学校所独有的文化内涵,而且向社会传递着最具体、最真实的校园文化信息。本文在论述介绍新、旧两种类型的校园媒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校园媒体对校园文化的传播作用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表现了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具有强大的教育引导功能.班主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班主任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大力营造班级文化和谐氛围,努力促进形成先进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樊正斌 《职业》2011,(3):121-121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是一所颇具特色的学校。它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组织管理和校园文化等方面都有鲜明而又突出的特色,尤其是其办学理念和发展策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一、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师生的视野,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议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怀亮 《职业》2011,(17):109-110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每所学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不容忽视且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的意义就在于整合和升华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9.
胡峪龙 《职业时空》2008,4(7):109-109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其教育功能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而绿色校园文化则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0.
高灵芝  李爱莲 《职业》2008,(15):7-8
绍兴技工学校是浙江省重点技工学校,这些年来,它致力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成为了我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