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子兴 《社会》2022,42(2):29-59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个具有浓厚社会理论色彩的寓言。鲁滨逊的故事不只是欧洲社会形式变革的产物,也是西方文明扩张的产物。在笛福看来,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写作,《鲁滨逊漂流记》也表达了他对时代与政治的思考。笛福借助鲁滨逊的航行来展示他对时代的观察,揭示远洋贸易对殖民地的奴役,批判海洋帝国在根基上的不正义。荒岛上的鲁滨逊是一个隐喻,旨在呈现生产与秩序的自然法则,展示财富与文明的自然基础。通过对文明与野蛮习俗本源的追索,笛福也消除了它们之间的对立,将其纳入连续而统一的历史进程。在笛福的历史视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自然与文明的辩证法。依据这种辩证法,在合乎自然正义的法律秩序中,不同的文明传统可以实现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回族是形成和生长于中国境内的一个民族,回族是在中国各民族关系发展的特有条件下,特别是在与汉族的密切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①回族形成于明代后期。在回族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内在联系和因素是伊斯兰教和汉语。一般认为,伊斯兰教是维系唐宋以来进入沿海和中原各地的大食、波斯人后裔,元代进入中原各地的回回人及其后裔,明代大量进入中原和甘陕各地的中亚人赖以生存、发展,并不断壮大,形成一个新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汉语是保证他们不能各自为族,最终统一成为一个民族的必要条件。回族自形成之日起,就成为中国民族…  相似文献   

3.
杨璐 《社会》2017,37(1):61-93
笛福是现代早期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第一部小说《鲁滨逊·克鲁索》,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大航海时代的冒险故事,也是在为现代早期个体所面临的困境寻找一条出路。本文通过解读鲁滨逊的出走、改造与重返,分析并讨论了这部小说所揭示的现代早期的人性面貌和精神危机。本文认为,在基督教传统无法安顿人心的时代,笛福试图在理性与启示之间,重新寻找一条自我治理的良知之路。理解笛福及其对传统资源的利用,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英国及现代个体主义的真正意涵,而且对我们重新回到中国个体问题兴起的语境中探索中国社会的路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8世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摩尔.弗兰德斯》和《罗克珊娜》中描写了两个"荡妇"形象——摩尔.弗兰德斯和罗克珊娜。笛福对他笔下的这两个女主人公的离经叛道、无所不为的行为既同情又责备,小说本身也因此对她们的道德缺失问题表现出一种矛盾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实这正反映了生活在父权传统文化中的笛福对女性问题关切而又无法开出良方的矛盾态度及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5.
金元之际中原文化的危机与挽救○丁国祥13世纪初,崛起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部族,挟其特有的锐气,向中原大地挺进,于是,北中国硝烟弥漫,遍地烽火。铁蹄在践踏广大民众的生命与家园的同时,也无情地横扫着中原文化。金亡前后的丧乱诗创作,诗人们以记实的手法描写了...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地区在中原地区先进政治制度强有力地影响下,在公元前2世纪前后,开始步入文明时代,中国古代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相继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其政治体制,都类似中原地区的君主制。当然,由于各地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其国体、政体,都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烙印,具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一、中原政治制度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中原政治文化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是普遍的,然而对各个地区的辐射强度却有所不同。基于地缘优势,中原政治文化首先对中国古代东北地区产生深刻影响。远在夏商周时代,中原政治文化对东北亚地区…  相似文献   

7.
伍尔夫创作思想形成轨迹略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甄艳华 《学术交流》2003,(8):157-15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女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人们往往认为,现代派作家对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笔抹杀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伍尔夫对现实主义作家如笛福和哈代评价极高。她所反对的并非现实主义,而是物质主义或自然主义。她曾说过:“我们对于笛福和他这部小说(指《鲁宾逊漂流记》)的心情,与希腊人对于荷马的崇敬十分相似。”[1]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伍尔夫十分尊重本国文学传统。事实上,伍尔夫不仅善于继承本国的传统,而且从俄国、法国、美国的优秀作家那里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我们可以说,伍尔夫的现代小说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固支撑,也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是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原文化软实力建设现状为引导,从四个维度出发提出中原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实施路径和优化举措。  相似文献   

9.
前燕官学教育兴起、庠学与小学的教育形式与发展进程、崇经尚武的办学特点与历史作用渗透着学校教育在前燕政权由向慕汉文化走向吸纳中原文化历程中的历史使命,加速了慕容鲜卑由游牧民族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迈进。从办学宗旨上看,是流寓前燕的中原士人以宣扬先进的中原文化推进慕容鲜卑由游牧民族社会迈向农耕社会为目的改良慕容鲜卑人教育观念的必然产物。官学教育不仅为慕容鲜卑本民族培养了一批文武兼通的人才,也推动和促进了前燕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卓有成效地提高了慕容鲜卑的文化素质,而接受官学教育旋即成为慕容鲜卑人出仕为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汤振兴  赵淑玲 《社科纵横》2010,25(5):135-137
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拥有丰富而厚重的文化资源,中原崛起宏伟目标的提出为河南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也为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中原崛起的重要内容,中原文化为中原崛起提供精神支持,要加强与中原崛起相适应的中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唐代中原与西域之间的贡赐贸易管窥王尚达自西汉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政治联系不断加强,商业往来逐步开拓扩大,作为重要贸易方式之一的贡赐贸易也渐次发展,对此史书多有记载。丝路发展到唐代,进入空前兴盛的新阶段,这时,广大的西域地区归入唐朝版图。...  相似文献   

12.
胡玉玺 《学术交流》2013,(1):158-161
中原武术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态势下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方法对中原武术文化研究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从中原武术文化的宏观研究、个案研究、内容研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归类综述,发现对中原武术文化的宏观研究较为薄弱,研究的深度、广度与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反笛卡儿主义──新的象征〔日〕松浦俊辅如果把制裁笛卡儿作为近代科学的始祖之一,那么所谓反笛卡儿主义也许可以理解为这样一种思想,包括表现近代科学特征的物质主义或者是与之对抗的还原分析主义,同时包括重视精神或者是重视用精神方面统一全体的思想,实际上,反笛...  相似文献   

14.
栗志强 《社会工作》2010,(21):26-2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转型,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中原大地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这个地处中部的黄河边上的乡村社会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取得了那些成就和经验教训?仍然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原乡村社会的转型》一书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中原文化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路线是很多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两种:一是陆路,二是海路。这些路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走向有所变化。一、大陆地区传播路线中原文化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主要通过陆路,早在夏商和西周时代就开始了这一伟大的文化传播活动。尤其是在公元前3世纪80年代初,秦开率军击溃东胡,开辟了进入东北的通道,燕国直接控制了东北的南部地区。随着郡县的设置,长城的修筑,商业的活动,文化的传播,使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燕国不仅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移植到东北南部,而且以此为基…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6年李庚香提出“中原学”命题以来,中原学研究在河南哲学社会科学界已形成了广泛共识,开枝散叶,成果斐然,在社科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原学不仅研究中原传统文化的内涵、发展历程与特质,研究中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实现中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研究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推进中原发展的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思潮,推动中原学与当代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构建有机互动体系。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8,(4):100-103
梁重置崖州标志着中原王朝恢复了对海南统治,主要基于如下背景:南北朝对峙使得岭南俚族重要性加强;大量粤西俚人部落渡海南下海南;岭南的动荡使得海南俚人寻求冯冼家族的保护,使得其得以顺利进入海南;冯冼家族为在统治秩序内管理海南而请设崖州。冯冼家族成为海南早期的主要管理者,他们在与朝廷协同加强对海南的统治、与土著黎人部落的抗衡、中原文化的南下与融合中,逐渐完成了海南早期政治治理向中央管辖的平稳过渡。琼南地区因地处海岛的最南端,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其融合进程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知秋 《东西南北》2008,(3):16-16
选择什么样的人才,显示着领导者的人格与胸怀。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三国大战场,曹氏集团能够平定中原,甚至一统天下,和他们的用人之道不无关系。另一方面,强极一时的曹氏集团之所以仅仅维持了二十几年即土崩瓦解,同样和他们的用人之道不无关系。一句话:得天下者,人也;失天下者,亦人也。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东北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和中原汉族联系密切。如满族的先民肃慎人,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向中原地区尧、舜为首的部落联盟贡献  矢石 ,它成为后来许多东北少数民族向中原王朝进贡的传统贡品。 明取代元,继续在东北实行有效的行政管辖,对东北少数民族推行“羁縻”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密切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关系。总结这个历史经验,仍然是我们研究东北民族关系史的重要课题。 (一) 早在辽、金时期,就从中原等地区大批掠夺各族人口,强迫迁居东北各地。元统一后,法律规定:“诸流远囚徒,惟女直、高丽二族流湖广,余并流奴儿干…  相似文献   

20.
羊守森 《社科纵横》2012,(4):147-150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是河南高校的重要职责,高校要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克服存在的不足,建立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人才培养机制、科研管理机制、科学管理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