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神话学是西方人文科学研究的产物,而中国神话学的发展是在西方神话理论的影响传播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梳理西方神话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我们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向西方的学习,也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内部的讨论和冲撞,最后在借鉴西方理论、结合中国神话现状的基础上,中国学人建构了自己的现代神话学体系,有了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资格.同时,神话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视野,赋予中国文化研究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图像文化史作为新兴的研究方法进入中国,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图像文化生产与传播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同时,西方图像学研究为各类文学、美术、电影等作品的解读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支持,研究者把图像学理论与文本分析有机结合,展开了艺术学与文化研究的批评实践。"十七年"时期的图像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与美学价值,目前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有进行学术史回顾与反思的必要。通过对现有的"十七年"时期图像文化研究成果的整合分析,可以展现中国图像文化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西方图像学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神话研究史的回顾反省,借鉴西方原型批评关于神话文学移位学说的理论,以及西方民间文学研究领域主题学的研究方法,从构建中国式神话研究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出在神话研究领域以“中体西用”取代“西体中用”的理论设想和具体操作程序,希望引起学界关注,扭转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的角度和视野,把中国神话的历史学、宗教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拉回到文学研究的本体中来.  相似文献   

4.
文化人类学是关于文化的研究的学科,在逾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文化理论流派,每个学派都创有自己的一套文化理论,西方人类学文化理论研究大致分为早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当代文化理论发展阶段。对西方人类学发展史上各流派关于文化的研究作出比较完整的回溯和分析,描绘出西方人类学文化理论研究的历史轨迹,对于中国的文化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国汉学家倭纳撰写的《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一书对于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神话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热心传播中国神话、传说以及相关民间信仰、宗教习俗的同时,也散布并强化了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神话的诸多偏见。其所持的"中国神话贫瘠论"强化了西方世界的相关偏见,这一偏见成为烙刻在"中国神话"上的标签。一部现代中国神话学史,就是在不断对"贫瘠论"进行申辩或反驳的过程中展开的。该书的强烈西方中心主义立场警示中国乃至东方的神话学者建立起一门"有差异的神话学"。其广义神话观对探究"神话"这一文类的边界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文明的起源都与洪水神话相关,而造成中西神话系统巨大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的文明土壤所滋养的不同的文化心理.西方神话着重强调神性的强大,中国神话则看重人性的伟大.通过对中西洪水神话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到,根本而言,西方神话是神本位的而中国神话是人本位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文化理论与当今中国文化的走势强胜河南省社会科学学院有关毛泽东的文化理论的研究,这几年可谓达到了顶峰,不论研究者从何种角度出发,都离不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这对不同质不同流的文化范畴,至于毛泽东的文化理论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还是西方文化为主,二...  相似文献   

8.
原型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批评流派,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弗莱深入探索了统治西方文化的神话的本质,系统地建立起了以神话原型为核心的文学类型批评理论。《所罗门之歌》中的原型模式,在叙事结构上对应了古代神话中追寻和飞翔的原型模式,而作品中的飞翔也是黑人文学传统中飞翔意象在现代主义文学文本中的生动再现。  相似文献   

9.
吕云 《东岳论丛》2011,32(7):89-92
诺思洛普.弗莱是北美著名文学批评家,他所开创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曾一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和精神分析学在五六十年代的西方理论界形成过"三足鼎立"的局面。近来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他的文化批评观,弗莱把文化界定为自然之外的人类的所有的活动,因而文化在他而言就是一个整体。弗莱的文化叙事是一种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相连的宏观叙事,因此他的文化观也就注定是涵盖上述各学科的整体性视角下的大文化观。  相似文献   

10.
略论西方美育理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与西方美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紧密相联。现代中国美育的概念形式,大多是在译介和传播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美学等现代知识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当代学者张君劢、沈建平在全面介绍并评述西方美育定义及其派系状态的过程中,对现代中国美育整体形式建构及其知识学之分类研究作出了较大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律学自先秦至清末,历经先秦刑名律学、两汉儒家化律学的兴起、魏晋律学的新发展、隋唐律学的兴盛、宋明律学的局部发展与承前启后、清代律学的繁荣等几个大的发展阶段,绵延两千余年,形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文化传统。作为古中国重要的法律传统之一,律学不同于西方“法学”传统的基本特征是以“律”为主要研究对象,重刑事、轻民事;以儒学为指导思想,以注释为基本形态;在总体风格上重实用、轻理论;律学研究者未能形成为独立的职业阶层;实行特殊的法律教育机制;律学成果直接影响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朝鲜族神话是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朝鲜族是由朝鲜过境而来的民族,研究该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就必须研究朝鲜原初文化的创造物──神话。朝鲜神话蕴涵着朝鲜民族童年时期的世界观、认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这种神话的文化意识的传承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影响也是一个动态过程。这种动态过程主要表现于对该民族神话形成的认识、传承、创新与传播。朝鲜的神话主要是通过中国朝鲜族过境口承和文字资料传入,其主要神话故事体系有开天辟地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日月神话、诸神争斗神话、图腾神话…  相似文献   

13.
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巨人。他在二、三十年代写的《神话杂论》、《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收入《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楚辞与中国神话》,《关于中国神话》、《读<中国的水神>》(收入《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是探讨神话学理论的专著,是“企图在神话领域内作一次大胆的探险”,“实在是开荒的性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序》)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迄今还没有人给予认真的总结和评述。本文力求系统全面地在评述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方面作一些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西方神话学理论的重要流派作出评介 ,阐明马克思神话观的基本内容及对神话学研究的美学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播的双向性与外来文化的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中西文化之融合已经先在地把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设定为对立的双方。由于西方文化在现时代所具有的某些优势,因此使人们在讨论中西文化融合时较多地看到西方文化向中国扩展的一面,而忽略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然而,世界文化史的许多实例表明,文化传播的途径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语言学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方人类语言学产生、发展过程的评述,归结出了其缘起逻辑、理论基座与理论核心并相较于中国文化语言学,剖析了二者的本质差异,认为中国文化语言学既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也不是对它的简单模仿,再次论证了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在批判继承古今中外语言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融汇贯通了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研究对语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探索汉语汉字的文化真谛和中华文化的语言本质而构建起来的学术新范型。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于西方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它是对西方世界的一种思考方式,如果不加批判地借用到中国来,就有可能在解释力上产生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采取双重阅读的方式对西方理论进行解构,看到其合理与不当之处。通过双重阅读,我们有了建立“中国学派”的自觉,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建设的实践是“中国学派”生成的重要渊源,利用这些渊源形成理论硬核,才可能启动理论发展的过程。在启动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实践”这个概念可以作为“中国学派”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是在对西方美学理论的直接引进下开始的。在即将过去的100年间,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冷到热,从引进到选择,从消化、吸收到反思的过程。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到朱光潜、李泽厚、刘纲纪、叶朗等,先后涌现出来的这些美学家,无一不是从学习借鉴西方美学理论开始自己的美学研究,进而构建自己的美学思想体系的。进入80年代,随着“美学热”不断升温,各种西方美学思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进中国。中国的美学研究者们为适应教学和科研的急需开始了对西方美学的较为系统的研究。朱光潜的《西…  相似文献   

19.
清朝末年,一批中国留日学生热心于学习西方音乐知识、研究并传播西方音乐文化。他们通过创办音乐刊物、研究音乐理论、创办音乐社团、组织社会活动、开展音乐教育、编撰音乐教材等社会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中国社会对西方音乐文化艺术的了解,推动了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和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他们的音乐传习活动,不仅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契合当时国民的心理,而且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研究上,海外学者率先采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模型、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是,西方研究者无论是在研究框架和分析模式上,还是在研究问题的选取、价值观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障碍,这是中国研究应当本土化的重要原因。尽管中国研究本土化也面临研究者自身知识和价值观的问题、理论和方法的问题,但中国本土研究者具有语言、文化和研究资料等方面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的转型和发展也为中国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