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如何摆脱蓝印花布服装“陈旧老套”的传统印象,使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值得人们思考.本文阐述了大审美经济形态下的服装消费诉求,重点探析如何通过创新设计,使蓝印花布服装在大审美经济下既保留经典化,又兼具时代性,既散发传统魅力又紧跟时尚流行.  相似文献   

2.
舞台服装在音乐表现中具有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双重特征。服装与音乐的融合互进,促成跨界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舞台服装通过身份表现和场景表现强化音乐意象,并提升音乐的审美体验;而音乐风格也深度影响着舞台服装,两者既交互又一致,从音乐角度创作服装或从服装角度设计音乐,在理论与实践中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3.
服装设计是一门系统的工程,它起码应该包括:设计构思→服装效果图→服装平面结构图→成衣.这是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基本过程,其中承担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环节就是服装效果图向服装平面结构图的转化.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服装成品的成败.因此,如何既准又快地把服装效果图转化为服装平面结构图,就成为一名服装版型师能力高低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在中专服装专业的服装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专业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开拓教学视野,博采众长,从培养人才的高度,积极合理地运用绘画、音乐、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合理巧妙地运用到服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之中,既可以打开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服装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为培养合格的服装专业毕业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Cosplay是动漫文化的附属文化,这种流行文化样式逐渐为全球范围内的众多年青人所喜爱。Cosplay服装的造型设计与动漫游戏服装、现实服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分析了Cosplay服装造型设计的内涵,对Cosplay服装造型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解构法、强调法、整体概括法、变更法四种造型设计方法,研究成果有助于开拓设计者的思路,有效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为Cosplay服装设计和制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人体的一种重要形态———弓身体形和姿势(统称为弓身形态),是对标准体形的适度偏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弓身形态的美,在人物绘画艺术、服装表演艺术中普遍存在,是一种非常经典的美。在服装纸样设计中,设计师要对基于标准体型的纸样进行调整,以满足弓身体形的曲势和弓身动势的需要。这样才能使服装既合乎人体形态,又符合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晓王 《山西老年》2011,(1):36-36
如今家庭装修如同服装一样,一年一个流行色。面对变幻莫测的家居潮流,怎样才能既不重复投资又不落伍呢?当然需要有点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多年来<服装结构与制图>课程教学总结,提出服装结构制图课程应与服装缝制工艺课密切配合.利用工艺课中制作服装的合体与否、造型优美与否来验证服装结构制图的正确性、合理性;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使学生理解"二维"图纸与"三雏"服装成品的关系;"教学工厂"式实践教学设计,建立教学新模式;探寻既科学又适合教学的制板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高等服装专业教育有20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办学目的与课程建设方向仍不清晰,学生毕业后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期。作为现阶段的服装专业的学生应该在业务上既具备准确地解决专业岗位要求的能力、掌握处理时尚流行信息和市场情报的分析能力,又能在企业的变革中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造就可持续发展的人格及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清代服饰是满族入关后 ,强行推行的游牧民族服饰 ,在中国服装演变史中是变化较大的一种 ,清代官服在此基础上产生。清代官服制度是我国历代官服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是在坚守本民族旧制度基础上参照了汉族服饰制度后加以发展的。清朝政府在制定服装制度时 ,既保留了汉族服装制度中的某些特点 ,又不失其本民族的习俗礼仪 ,是中国历史上服装制度中最为庞杂和繁缛的 ,其条文规章多于以前任何一代。考察清代官服对了解其时民俗与社会 ,以及衣、食、住、行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对于服装的认识并不局限于只是保暖的外在穿着,而是从一种艺术的角度去认识和审视它的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日趋看重服装的设计方面了。这就是说服装原有的实用性转向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的趋势发展。本文将就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本文提出了服装的艺术性必须与实用性相结合,充分利用好艺术对于服装设计的积极影响,使得未来的服装设计既能够美观,又能够实现其实用的作用,这才是服装设计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色彩在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一种色彩都具有其特定的政治、思想、文化及历史意义。紫色这种色彩就具有多种象征意义,既代表高贵、吉祥,又代表哀伤。紫色的色彩特点在服装中也表现得恰到好处,充分体现出了它的多种寓意。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上海报刊中的服饰时尚信息是民国史和服装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但是存在如何准确取得信息和正确运用的方法论问题.就民国上海服装史研究而言,当时上海报刊中的服饰信息既显重要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此类信息可以基于由资料收集、指向归类、信息提取和图景构建等四部分构成的模式加以选取.它们主要有服饰时尚的描述型、评价型以及外来服饰流行信息等三大类别,且对于当时的衣着风尚以及服装史研究各有不同的作用.根据服装史研究的相关目的和内容,依据信息选取模式和信息分类,合理、有效、科学地应用当时报刊中的服饰时尚信息,可以真实地展现民国上海服装面貌.  相似文献   

14.
面对服装设计向多元化、民族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一永恒话题的具体内涵和深远意义。正是因为各个时代的艺术并非孤立存在、互不相干,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所以我们在服装设计中,应该继承传统文明的精髓并发扬光大,借鉴一切有助于我们创作的世界优秀服装设计的艺术方法,使作品既富于创新精神,又不失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个性魅力,并最终使我国服装能屹立于世界服装之林,重新铸造辉煌!  相似文献   

15.
一服装的审美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美。服装的美是与人体配合的美,是集多方面为一体的整体效果的美,它在多样、对比、统一中求得体现。现代服装的美,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综合统一体。其总体流行趋势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依存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围绕着审美趣味去展现它那无限丰富和变化的美。讲求功能性,这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共同特点。作为服装设计,在不防碍美的造型的前提下,必须满足人体穿着舒适、合理、合体的要求。随着现代服装理论的发展与运用,对于着装者与服装,人体与服装结构,适体性与流行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引起一系列服装观念的改变。往日那种师徒相传、一把尺一根画粉的窄狭的行当界线,早已打破。服装已不再是古老裁缝店案板上的平面状态,它进入现代设计的广阔领域,由平面的、孤立的,跃入立体的、多元的、多方位的形态空间。服装设计不仅是多学科技术,而且也是综合艺术,一门不断变化求新、不断追求美的境界的艺术. 目前国外流行的女装,有一类是呈倒三角形的宽松式样,它们采用的是直线裁剪法。从单件衣服去看,轮廊简单、结构单调,既无曲线又少有变化,极少运用装饰的处理手法,与  相似文献   

16.
钟奇自从收到那张100元的假币之后,心里就很不平衡,决心把它花出去。他去过百货商场,但没敢拿出来,他见售货员既年轻又机敏,每收一张大票,就在眼前仔细地辨认;他跑进服装商店,但兜了一圈也出来了,因见收钱的柜台上放着一台验钞机。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大赛征集进展通报会上,文化战略专家曹世潮有过这样一个设问句:"奥运会入场,怎么知道他们就是当代中国人?"停了一刻,他说:"在服装上有所反映。"曹世潮所说,是入场式上在全世界观众面前的出色"亮相"。而这种视觉效果所要表达的,是既不夸张、又不造做的当代中国人的心情、风貌、气象和精神——中国的设计师有能力做到这些。  相似文献   

18.
振兴安徽服装业是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在对中部崛起与振兴安徽服装业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元素风格和文化张力与当代徽派服饰的发展问题,认为当代徽派服饰的发展要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优势;要借鉴徽派装饰艺术特点,形成地域品牌特色;要坚持产学研结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出一条既具地域特色又具时代气息的现代徽派服装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报装工艺的美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工艺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服装工艺的形式特征既有技术理性的美 ,又有艺术感性的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服饰既保持传统风格,又时时变革更新。以汉服服饰汲取周边民族服饰的优长不断改进为例,表明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服装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物质文化创造,凝聚和结晶了中国哲学和美学的丰满精髓,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服装材料、款式与图案、色彩等同时深受政治制度的影响,表现出等级森严、井然有序的基本特征,成为明贵贱、别等级的封建帝制的有力支持和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有力武器,对维护礼教制度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