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立法迈向"后体系时代"的背景下,立法学研究所凸显出的研究转向与研究之嬗变,需要我们认真考察。立法学嬗变的动因在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过程中的理论诉求,具体包括法律创制转向法律实施、宏观法治转向微观法治两个方面的理论诉求;立法学嬗变的走向是从立法原理的认识论、立法价值的价值论、立法制度设计的本体论转向以立法技术为中心的方法论研究;立法技术主要由包括形式结构规范技术、实质结构规范技术的立法表达技术与以立法前评估、立法后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立法评价技术构成。  相似文献   

2.
研究范式是特定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等研究模型的统称,各范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方法。目前民事诉讼法学界的研究范式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基于裁判者视角的规范法学研究范式,主要以法教义学和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二是基于立法者视角的社科法学研究范式,具体分为法律政治学、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和法律认知科学等,其中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这与罗马神雅努斯的两面形象正相契合。面对新时代“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问题,必须在这两类研究范式的基础之上进行第三种范式的探索和尝试,即规范法学与社科法学研究方法的结合互补,唯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才能摆脱困局。  相似文献   

3.
法学本科教学应当推行“判例教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制度的改革有赖法学教育的改革,而法律教学方法的改革尤显关键,“判例”制度因为世界各国法律的移植、互鉴和本国司法改革的大背景,其在中国的建立于理论和实务界均成共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面对法治时代日益严谨、细密和量化的要求已渐现适应之难,而“判例教学法”因其直观、规范和专业的特性不失为法律专业教学的“主体部件”,由“案例”到“判例”的教改思路展开论述,旨在法学本科教学中推行“判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律方法论研究在体系建构、知识创新、思维方式升级及法治话语塑造等方面均取得很大进步。方法论已经成为中国法理学的重要内容。法律方法论研究还逐步确立了法律思维规则在法治建设中的构成性功能;对逻辑的重视正在型塑与法治相匹配的法治思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的体系建构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新中国70年的法律方法论研究可分为:全面向苏联学习的阶级分析法学;向欧美学习推理、解释方法的技艺法学;新时代在中西结合基础上建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与法治话语的法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现有的法律方法论研究主要是对西方法学知识、原理、方法的继受性整合,研究成果的借鉴成分较多,原创性以及对中国问题的深入度不足。  相似文献   

5.
法律经济分析是指将经济学中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应用到法学领域,它为法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法律经济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法律的视角,因此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法律的经济分析体现在我国的法律现实中,在法律制度的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学教育摇摆在现实主义与科学主义之间:现实主义法学教育模式在2000年后作为纠偏我国传统法学教育的手段出现,其和科学主义之间强行扭合的结果,造成了浓重的偏实务技能的教育倾向,存在水土不服与法学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新近崛起的新科学主义与我国传统大学教育模式有较大亲缘性与融合性。在法学教育模式的选择上,应取新科学主义教育模式,重点采用基于德国模式的案例练习课教学法,扬弃美国模式的案例教学法,基础知识与智能训练并重,形成大学法学院与实务部门在技能训练方面的合理分工;在保持大学教育独立自治的前提下,重塑大学法学院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从案例教学法与应用法学教育的关系入手,阐述应用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模式: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法学教学中应用应当采用归纳法,以问题导向式案例教学为主,全面剖析式案例教学为辅;教学准备过程中应当把选择案例和设计讨论题作为重点,教学过程中以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为主,点评与总结要精当且富有启发性,并注意区别案例教学与举例说明的不同,让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法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民间法研究的话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民间法研究话语做一个解读.民间法研究反映出当代中国法学正在走出简单的唯国家中心主义立场,而转向社会本位的立场;在法学/法律制度的发展动力开始从唯政府推动的一元而转向多元;在法治建构上逐渐从一元图景取向向多元图景取向共存的立场过渡.当代中国民间法研究,是中国法学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法律方法论是人们认知法律之根本,同时也是法律人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石。近年,随着哲学诠释学观念的影响,法律方法或法学方法的研究日渐兴隆,引起了法律界和法学界的关切与重视。事实上,法治的成熟直接依赖于法律方法或法治方法,而法律方法论或法学方法论的缺失一直是我国法治或法学建设长期停滞不前的主因之一,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强法律(解释)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因此,从法律解释方法的概念、特性、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机关立足于现有法律体系框架,在借鉴普通法系判例制度的基础上所创设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截至2020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已公布了19批72例检察指导性案例,为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规范司法办案、维护社会公正提供了有益参照。在司法办案中,检察指导性案例的“存在感”和“活性”还不足,根本原因在于司法人员对指导性案例的规范性应用缺乏方法论的引导。因此,有必要立足检察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和价值,从检察指导性案例的应用内容、应用方向、应用方法和应用规范入手,对检察指导性案例制度进行系统性检视,并提出改进路径。因此,要找准检察指导性案例的定位、科学确定指导性案例、建立指导性案例应用机制,以充分优化释放检察指导性案例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社会主义法治观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法治机构和法的适用走向规范化、法律人才培养和法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和公民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国际法律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等七个方面,综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并指出了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形成是学生健康人格建设的关键,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法治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案例和文献分析法,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以建立健全制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以法律情感教育为载体构建全过程育人新模式、以产教研融合携手第二课堂探索法治人格塑造新路径,一方面丰富了“三全育人”和大学生法治人格塑造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对新时代高等学校如何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塑造大学生法治人格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法律本科教学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健全,对新时期法律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对中国法学教育者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新挑战。需要我们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秀经验,探索适合本科阶段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以使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更能适应现实社会和法律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以案讲法”教学法的涵义入手 ,探讨了“以案讲法”的特征和适用方法 ,认为“法律基础”课程采用“以案讲法”的方法 ,顺应了我国法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是不断提高“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律史学属法学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 承担着为中国法学提供自主经验和原创性知识的重任, 决定着中国法学的民族性问题。 然而, 由于知识类型的差异以及表达方式的特殊性, 中国法律史学地位极为边缘, 故而, 提升、 改变中国法律史学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地位必须处理好两个学术议题: 一是何谓 中国传统法律, 二是怎样评价 近现代中国的法律转型。 就研究方法而言, 必须正视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三种差异极大的法律体系和法学知识, 即中国传统的法律规范和法学知识, 清末民初传入中国的西方近现代法律规范和法学知识, 根据地政权创建的法律规范和法学知识。 这些分属不同时代、 不同文化、 不同性质的法制, 有的是民族性及民族精神的体现, 有的体现了现代法学学科的专业属性, 有的则是理解中国当下法治实践的独特视角, 都是研究中国法律史不可或缺的知识前提和历史维度, 都与当下中国的法治实践, 即法治中国建设有着明显的历史渊源。 任何对中国传统法律和近代法律转型的研究都不能对它们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法治50年论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中国法治建设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 194 9年 10月至195 7年 5月 ,为创立时期。在此期间 ,新中国的立法、司法、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都有巨大的发展。但也存在左倾思想及法律虚无主义的因素。 195 7年“反右”开始至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是曲折发展时期。法制建设的消极表现是 :党的“政策”取代国家法律 ,法制建设停滞不前 ,法律理论与现实矛盾。1966年至 1976年 ,是中国法制遭到全面破坏时期。 1976年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 2 0年 ,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辉煌时期。在此期间 ,国家立法工作获得突破性发展 ,社会主义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亦成绩斐  相似文献   

17.
在法学理论的层面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学同时在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法学体系、法学范畴与法学理论体系,法律方法与法律运行实践,本土资源、民间法与软法,法律与社会,法学交叉学科等重要主题的研究上也展现出了明显的学术发展与理论进步,这些发展与进步不仅体现在法学理论学科上,而且体现在包括各个主要部门法学、法律史学在内的法学整体学科群上。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健全,对新时期法律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对中国法学教育者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新挑战.需要我们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秀经验,探索适合本科阶段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以使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更能适应现实社会和法律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培养服务于高校所在地地方法治建设为目的,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是:“接地气”———地方性和“强实力”———应用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科划分的封闭与僵化、与法律实践部门合作办学力度不够、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未形成完整体系。解决的办法是:在学科体系上,建立以应用法学为学科体系的新体系;在培养方案上,实行分流培养新模式;在教学环节上,加强实践环节,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过程中,实行“三阶段”培养法。  相似文献   

20.
经验观察与实验科学两种研究方法的本质区别,为公司法研究实现科学转型提供指引,即重归纳、重实验,同时培养科学心态。法典化时代,编纂工作呈现出进化性、简约性、系统性的特征,要求公司法学在研究视角上由文本转向实践,借鉴美国现实主义法学观点,注重以指导性案例为核心的公司法典型案例的研究。大数据时代,量变引起质变,数目字管理、法律自创生系统论等理论“落地”具有现实可行性,要求公司法学在研究方法上由经验转向实验,系统运用波普尔“四段图示”证伪法,以及制度软化、市场竞争、社会互动等实验机制,同时采用数据挖掘、信息图谱等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