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乔金山 《决策探索》2011,(16):69-70
由于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传统观念,从上古时期就形成了重农思想,先秦时期的史书都不重视对经济的关注和记载,《春秋》《左传》《国语》等对经济的记载尤其是对工商业的记载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2.
《非十二子》是《荀子》书中极为重要的一篇,为专门评论和批驳先秦诸家学说之文。文章全面概括和总结了先秦诸子学说,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从《非十二子》的作者及时代背景、内容研究两方面对此文进行简要地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3.
李后强 《经营管理者》2023,(11):104-109
<正>《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典籍,内容广博,涉及学科众多,综合性很强,为中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症、诊法、治疗原则和针灸等问题。《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等问题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然而,它虽为历史著作,但文辞上的"情韵并美,文彩照耀"又使它成为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古文言句式所反映出的早期汉语句法特点也很有研究价值。本文主要通过统计、分类、列数据、百分比的方法来描写、归纳《左传》一书中的省略句,同时兼谈古汉语句子的句法成分省略现象和该省略现象的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5.
闫秀敏 《领导科学》2003,(18):54-55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共26卷,160篇,由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著而成。它包含着先秦时期的许多史料,融汇了战国诸子各派的学术思想,为安邦治国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策略和理论,而其贵公思想中的为公之道,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等待我们撷取。必先公,公则天下平《吕氏春秋》在《贵公》一篇中开门见山地指出:“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即天下大治的关键在于领导者能否首先具备一心为公的信念和胸怀,只有领导者能够一切从公心出发进行决策管理,社会才能安定团结,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因此…  相似文献   

6.
正"司岁备物"出自《黄帝内经》,说的是美食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化选择食材。因此,搭配时令水果,正是燕窝养生的上上之选。燕窝美食搭配自古就特别有讲究。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腻杂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所以,一般的燕窝美食,口味以清新恬淡为佳。各种天然的时令水果正是燕窝的最佳搭档。香港的"燕窝教父"黄伯权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娓娓  相似文献   

7.
《庄子》这部先秦时期重要的的哲学与文学著作,内容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自然也包含了庄子及其学派对于当时教育的的看法;另一方面,《庄子》里的典故所蕴含的思想十分丰富,能带给我们当今的教育更多的启示。《庄子·内篇》的七篇文章,被公认是庄子本人思想的集中体现,其教育宗旨是“行不言之教”。  相似文献   

8.
李阳 《领导科学》2012,(33):30-31
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历史文献中,"廉"是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一种政治思想主张和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一直受到圣人君子的崇尚.正是古代廉政思想的不断积累和发展创新,才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可以说,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和政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形成 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记载,帝尧的治国思想中已有了为政者要勤政、节用、爱民、尚贤等多层次含义,由此得知,廉政意识诞生于文明之初.随着国家形态的日渐成熟,廉政思想逐渐形成,到春秋战国时期,廉政思想开始了多元化发展.先秦诸子百家对"廉政"众说纷纭,见解各异,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他们的廉政思想对后世的廉政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思想以它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了先秦时期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要正确地辨别精华与糟粕,很好地批判、吸收、继承、创新、延续。  相似文献   

10.
<正>21世纪,面对政府转型,以何种领导思想作为领导策略成为重要议题。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反思历史,探寻历史中存在的领导思想派别。先秦时期作为中国领导思想的起点,对其加以考察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经考察,发现先秦时期存在四大学派,四大学派的领导思想又各不相同,并在借鉴和运用中赋予了当代特色。一、先秦时期领导思想的四大学派考察先秦时期的思想源流,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一大批思想家。他们为了表达不同时期的社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说课内容是人教(试验)版高级中学历史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晚清时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战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传统价值观与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儒家传统价值观儒家有“传统儒家”和“新儒家”之分 ,现代企业管理有国外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与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之分。要考察儒家价值观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首先要区分上述两对儿概念。儒家 ,从狭义上讲 ,是指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 ,以孔子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为宗师 ,崇奉孔子学说 ,其特点是强调对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 ,虽然在一些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过一定程度的批判 ,但是它一直是中国人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从广义上讲 ,儒家实际上成了中国传统思想 (甚至是东方…  相似文献   

13.
《韩非子》因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深刻洞察和对先秦诸子尤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而成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作。两千多年来,正是在“明儒暗法”的高度成熟的政治统治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封建统治得以长久延续。因此,研究《韩非子》的吏治思想,对我们今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启示之一:治国先治吏,治吏要先知人性“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一国的治乱,最重要的就是要治理好官吏,通过治理官吏达到“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  相似文献   

14.
<正>现在有一些人谈《金》色变,认为《金瓶梅》是一部"黄色小说",唯恐避之而不及。这部作品从总体上看,它不只在中国小说的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真实而深刻地暴露了中国社会腐败的一面,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是没有另外一部作品可以与它相比的。因此,它尽管一出世就被一些正统文人骂为"坏人心术",长期被列为禁书,但与此同时,一直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高度评价。当时就有人认为它是"稗官之上乘","读此书而以为淫者秽者,无目者也。"  相似文献   

15.
民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概念.先秦诸子百家重民生、知疾苦的述著非常丰富,有大量轻徭薄赋、养护民生的主张良策.成书于战国至西汉,被顾颉刚先生称为“稷下丛书”的《管子》记载了管仲的言行事迹,其中谈到管仲任相40年,推行“九惠之教”的国策.“九惠之教”是个相当完整的民生管理和社会保障方案.其内容之具体、措施之完整、规制之得当,堪为中国古代民生关怀之大成,对于今天的民生建设有诸多启迪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山海经》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古籍,主要记述了我国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产、巫术、宗教等,还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简而言之,包罗万象。《山海经》的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但是对于它的作者、成书时间和内容性质,古今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社会救助思想的萌芽和初步形成时期,而对老人的社会救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先秦时期的大同思想、民本思想、仁政思想及孝道思想都为其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养老出现困境,探析先秦时期的老人救助思想为我们解决面临的养老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以"诡道"一语而标新立异,独立于世。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诡道"即诡诈之道,《孙子兵法》就是一部孙子教人诡诈之道的书,这种认识失之于偏颇。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无日不战,战场上临阵倒戈的事情也常有发生,因此,培养老实的将帅是各国国君考虑的中心问题。此时产生的《孙子兵法》,就很贴合这种需要。它提出"将受命于君"、"将者,国之辅也"、  相似文献   

19.
“实事求是”原出《汉书》,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之作了新的诠释,赋予了它深刻的哲学意义,并使之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并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表明他们在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时已经把注意力放到对“善”的追求上。 一、如何理解实事求是 1.“实事”。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看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曾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以后又融入了佛教文化。儒家文化比较注重实际,有浓厚的入世特征,佛家…  相似文献   

20.
《洛神赋》是最能代表魏汉时期辞赋发展成就的作品之一。它通过对洛神动态美的生动刻画表达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思想感情,整篇作品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