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海棠 《社区》2010,(18):28-29
每年有大批“亲友团”来访,为尽地主之谊,陪吃陪玩陪购物,这一趟下来。不仅赔了周末,赔了体力,还得赔点钱,有时候还费力不讨好。 《社区》为你历数主人家的5个苦恼,教你一一化解之策。  相似文献   

2.
女王与总统,本来身份相符,但因个性不同,所以就形成了外交接见中最为奇怪的组合。一个不愿穿礼服的总统,为了尽地主之谊,不得不临时抱佛脚,只是为了赢得那个永远都可以保持得体仪容的女王的开心一笑,当然,这个单纯的愿望最后也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3.
日前,几个好友聚会,席间听闻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上映不到一天就被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挤下了北京院线,顿觉五雷轰顶.不久前,因为获悉<三峡好人>要在所谓的贺岁档上映,还在为之欢欣鼓舞呢!那是我今年唯一想要买票进电影院看而非等待盗版碟的片子,不为感觉胶片,就为用这种方式表示自己对民族优秀电影的支持.可惜……几个朋友顿足捶胸之余,打算结伙到石家庄去看<三峡好人>.与之相反的影片待遇是满城尽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大家一致表示:坚决不去影院看!要看只看盗版碟,而且只看借的盗版碟.  相似文献   

4.
天山明月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渡玉门关, 天山,在古代诗人眼里,是引人神往的地方。而置身于天山明月之间,那种旷达,飘逸,使人大有羽化登仙之感。 我第一次领略天山明月的风采,是在1986年8月。身为名记者的表姐远道来新疆开会、采访,还带看一个颇有浪漫气息的十八、九岁的女大学生——她的得意门生。作为弟弟,作为同行,我自然尽起了“地主之谊”。我邀她们上天池一游。 人常说“秀色可餐”,天山怀抱中的天池,就是大自然为人们精心制作的一份永远食之不尽的精神美味。游艇上凭栏与碧波  相似文献   

5.
有些老年朋友,常常用旧观念、老眼光观察分析问题,因此常有一些看不惯、不顺心的事情烦扰自己。这种心不爽、气不顺的心理状态,对老年人养生防病是极为不利的。很多尽享天年的老人以他们亲身体验告诉我们:随和平顺是养生长寿之本,而随和之心,来源于“三放”:  相似文献   

6.
中国酒文化渊远流长,什么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等等,宴请客人更是离不开酒,如果客人没有喝醉,主人会认为没有尽到地主之谊。其实这样客人累,主人也累,陪酒的人更累。"这酒啊,看起来像水,喝到嘴里辣嘴,喝到肚里闹鬼,走起路来绊腿,半夜起来找水,早上醒来后悔!"但是,这酒有时又不得不喝,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送别李叔同uk·扬费间叫虚,利用间叫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①,夕阳山外山②。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③;一杯浊酒尽④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注释①残:将结束。②山外山:指一座座连绵的山。③零落:原指花草凋落、分散,这里指朋友的分别或去世。④尽:尽量享受。◎赏析“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芸芸众生的永恒主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珍重…  相似文献   

8.
正一所中国小学代表团去日本小学参观学习。中午时分,日方热情地尽地主之谊,邀请来自中国的客人吃午餐。没想到,这顿饭,令中国的同行、学生们吃得很感慨。吃饭前,就见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口罩、白帽子的小学生们,抬着饭桶、牛奶箱,端着餐具来到餐厅。原来,这些都是前来帮厨的学生,主要是负责帮助厨房做饭、准备餐具等工作。学校每天都会分配一个班前来做工,每班的学生都  相似文献   

9.
类型一:成熟健康型特点和表现:这种类型的老人豁达大度,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和生活,会主动去从事一些有关的社会活动,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和朋友。相处之道:晚辈们只需要尽孝心,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时光匆匆,2008年以其数十年不遇的独特方式向我们走来.大凡有作者和朋友来到学报编辑部,都要"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海阔天空一番.虽有"神侃'之嫌,却总使人游目骋怀.  相似文献   

11.
《诗经.常棣》诗颂扬兄弟情谊,认为"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即兄弟重于朋友;同时又提出"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即朋友重于兄弟。对于此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观点,如朱熹等人已有"悖理之甚"的批评。其实,兄弟与朋友,孰轻孰重,未可一概而论。兄弟关系乃"天合"血亲关系,当我们处于"死丧"、"外侮"之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时,兄弟胜于朋友;朋友关系乃"人合"关系,当我们在精神上处于孤独、苦闷之际,需要精神上的理解和倾诉时,朋友胜于兄弟。《常棣》诗正是对兄弟、朋友关系的此种特点的形象化反映。  相似文献   

12.
释“十二”、“三十六”、“七十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里有些数字,看上去是实数,其实并不表示确定的数目,例如“三”和“九”,在许多情况下都是虚指,概略地表示为数之多.清汪中在《述学·释“三”“九”》里写道:“生人之措辞,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此言语之虚数也.实数可稽也,虚数不可执也.……推之十、百、千、万,固亦如是”.  相似文献   

13.
儒家强调“忠”,要求人们能够与人忠、与己忠,但只有通过“信”才是可能的,因为尽己之性才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对别人忠,首先要有信于人,竭尽全力,信实可靠,让人放心,让自己安心.有信于己,才能见信于人,不信则不足以爱人.通达自己,则一定能够忠于天地万物.信在言与行、主与客之间发挥一种统一和联结的作用,它打通本体与工夫、消除物我,因而既成为尽忠的一项修持工夫,又是人之为人所应该守护的根本.忠信统一,合德并称,而可通达天道自然.  相似文献   

14.
这个世界有很多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但所有发乎情、止于礼的爱都源于我们自己。只有我们先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他人,才有可能接触到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15.
李强 《社区》2002,(12):55-57
当我们庆贺乔迁,住进属于自己的天地时,却发现在钢筋水泥的建筑物里缺乏邻里和睦、朋友亲情,缺少曾经为之烦恼的家长里短…… 寂寞孤独的生活酝酿出一种新型的温暖家庭,我们暂且叫它“朋友家庭”。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所表现出的忠义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对“忠义”的颂扬,主要是通过成功塑造关羽这一被清人毛宗岗称为“义绝”的典型形象来实现的。关羽主要是尽忠义于某一个人,就是他“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君臣”的刘备,还有较浓的知恩图报的思想,当关羽的忠与义处于矛盾对立时,往往是朋友之义、兄弟之义高于一切的。所以,关羽的忠义被统治阶级利用来麻醉人民,使他效忠于统治者。而下层群众看重的则是关、张、刘三人“誓同生死,祸福共之”的义气,表现了人们要求摆脱世俗生活中“重利轻义”的偏见而追求真情实谊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7.
夜魅西塘     
观闻 《北京纪事》2015,(7):40-45
既然"上有天堂,下有西塘",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One night in Xitang"如何? 西塘的美人尽皆知,江南水乡的温柔妩媚、灵秀婉约被着以过多的笔墨.今天我们换个视角,睁开夜的眼睛,寻找一个不一样的西塘.白昼的优雅转换为夜晚的奔放,方寸之地亦可风情万种.来吧,月色中泛舟湖上细数星光,歌舞升平今夕何夕,一起体会西塘的夜之魅吧!  相似文献   

18.
明代全刻本<韩非子>由于其篇幅之全值得研究者重视.但是,由于有些版本已经较难见到,所以现在的<韩非子>校注者往往都没有认真地利用它们去进行校勘,以致产生了不少错误的认识.如陈奇猷将"赵用贤本"与"管韩合刻本"视为两种版本,说"管韩合刻本""出于赵本".陈启天、陈奇猷将周孔教本与黄策本当作两种版本.同时,他们所附录的序跋题识,也存在着很多错误.如陈启天<增订韩非子校释>与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的附录,将赵用贤<<韩非子)书序>之"余以为彼其尽绌圣贤之旨"误为"余以为彼其尽纳圣贤之旨",将王世贞<合刻<管子><韩非子>序>之"读之使人不胜乙"误为"读之使人不胜也"、"读之使人不能胜也".为了避免以讹传讹.我们有必要将第一手资料公之于世.本文详细考述明代<韩非子>之全刻本(赵用贤本、周孔教本、吴勉学本、凌瀛初本、沈景麟本、赵如源本、葛鼎本等),附录了其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序文,以及卢文弨、顾广圻、王渭等校雠名家的题识,以供学者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告作者朋友     
<正>·本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刊物,一贯坚持"学术,学者之学术;观点,学者之观点"的务本精神,真诚与以学术为事业的朋友结缘,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乘承"支持真正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学术事业.的理  相似文献   

20.
无违     
蔡慰望 《老友》2008,(6):22-22
去年,一位朋友的公子初得弄璋之喜。这位朋友"不惑"得子。是故,以近古稀之年始得娇孙。老两口之兴高采烈实在无以言表。吾辈友人的祝贺,自然地同样十分之热烈。此前,我们常互相串门。一壶酽茶、二两黄汤、半斤花生米,天空海阔,中外古今,谈笑间便打发了半日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