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语言的含糊现象十分普遍,尤其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不容忽视。恰当使用,可使话语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语言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目的。本文从分析语用含义、语用含糊的形成方式、语用含糊的语用功能着手,通过实例阐明含糊语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进一步揭示了含糊语的使用是日常有效交际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交叉质询是目的指向和任务驱使明确的交际过程,也是语言使用者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元语用意识不同程度的指导和调控,这些指导和调控因语言使用者的风格及社会利益不同而在语言结构层面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往往能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产生语用含糊。文章以交叉质询为语料,采用例证法和认知语用学的相关概念,从元语用的角度,分析语用含糊这种交际策略的语言表现手段,以及这些表现手段所具有的元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语用含糊在实际交际中并不含糊,其交际意图往往是明确的.从顺应论和关联理论的角度建立语用含糊生成与理解的认知语用模型,可以对商务英语信函中语用含糊的使用进行合理的阐释.说话人往往顺应其交际意图而选择使用语用含糊,而听话人通过明示—推理模式便可实现说话人语用含糊交际意图的互为显映.  相似文献   

4.
虚假语用预设:预设的一种超常操作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假语用预设是一种把非言语交际双方知识共有场中的信息处理为预设信息的语言现象.它常常带给我们不少幽默和睿智的色彩.本文作者从语篇信息流、话语意图、语句焦点和语用含糊的角度出发,通过具体例析,发现虚假语用预设与打破常规信息结构、误解话语意图、转移语句焦点和存在语用含糊现象有密切关系,并由此提出一些可行的交际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低调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解释了低调在交际中的功能。笔者认为,低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它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段,它的频繁使用说明它是构成人们的修辞思维方式的一个部分,而它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语用差异也反映了文化模型对认知和语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用含糊在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语用含糊策略是在言语交际中经常被使用的话语策略之一,对于交际参与者来说具有积极的交际意义;指出语用含糊不仅可以提高话语的灵活性,也可以加强话语的适合性,恰当的语用模糊可以创造出十分恰当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用模糊本来只是一种语言现象,但当说话者根据交际需要有意识地对语言的选择进行操纵时,便成了一种语用含糊策略。在商务谈判中,语用含糊策略的使用有助于缓和矛盾,推动交易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对于权势关系,人们通常认为通过政治手段,或付诸武力来实现。实际上,实现权势关系最主要最普遍的方式是语言的使用。笔者旨在透过语言的内外层面,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交际学的角度揭示权势关系的语用原则对跨文化差异的影响,并从跨文化角度对反映权势关系的语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用学学科的孕育、兴起、确立与发展,培养和提高我国外语学习者运用外语进行实际交际能力逐渐成为教学理念。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首要的,但到了已经具备相当的语言能力的大学英语阶段,应该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语用能力包括语用行事能力、语用推理能力、语用心理能力、语用文化能力、语用语境能力和语用效能能力等,从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语用含糊是日常言语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何自然先生指出语用含糊并不是人们交流中产生挫折、沮丧和焦虑的原因,语用含糊都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一个好帮手。兹在证实这种现象在口头交际中的积极意义以及进一步阐释它在日常交流中的积极效用。语用含糊的元语用意识、"省力原则"以及"反威胁面子行为"都证实了语用含糊的积极意义;说话人、听话人以及会话都是含糊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1.
语用含糊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交际策略.其使用过程是语言使用者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本文尝试用适用性原理分析教育口语中的语用含糊.  相似文献   

12.
语用失误有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表现形式。注重语言本身,而忽略了不同语言文化差异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成功消除语用失误所造成的障碍,必须了解目的语语言文化,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做到语用移情。文章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种类和原因,并且对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和语用移情的习惯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大量举例,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大量语言语用失误现象,并阐述其对交际产生的严重后果,分析了语言语用含义和语言语义含义之间的差别并总结了产生语言语用失误的四大原因:1.对美语和英语的差异缺乏了解;2.对中西文化差异缺乏了解;3.对英语语言习惯不了解;4.对话语的语用含义不明白, 并提出了一些克服语言语用失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语用含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写作商务英语信函时必须准确运用语言 ,以免对方误解 ,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然而 ,恰当地利用语用含糊 ,经常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在商务信函交往中 ,语用含糊的使用可以实现以下策略 :礼貌策略 ,自我保护策略和要约策略等。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交易双方完成有效的商务交易  相似文献   

15.
汉英两种语言不但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有很大差异,而且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也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这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影响交际中的信息获得,造成信息误导和信息障碍,制约了语用翻译的动态等效。因此,翻译时必须考虑不同文化差异因素,力求避免语用翻译失效。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新环境下,国际交流与活动更加频繁,而文化翻译对国际交流的成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论文从社会人文网络语言学的大视野、语用学的新分支———国际交流语用学分析国际交流中语言使用与语言的语用文化特征,建立和运用关联顺应翻译理论,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以意图为归宿,分析制约翻译活动的内外文化信息,从译语顺应国际交流的语境、心理世界、动态过程、语言结构、意识程度和策略性选择等层面透视国际交流中语言使用折射的语用文化及其语用价值,实现翻译的任务———译语和原语在文化维、语用维、语言维和交际维等多维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在跨文化交际中,言语沟通是双方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前提。由于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不当,以及对目标文化的不了解,外语学习者的交际时常发生语际语用失误,这阻碍了跨文化交流,不利于外语学习的提高和国人的对外发展。有学者认为文化迁移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本文将运用关联理论探究中国学生英语交际语用失误,并尝试提出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规避方法,如了解英语国家的思维习惯、学习对方的文化传统,避免从本族文化出发判断谈话内容和方式;在交际中正确给出明示,推理出对话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