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犯罪现象的重要部分,剖析主要从案件透出的女性犯罪特征和女性犯罪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原因入手,挖掘女性犯罪趋势增长的潜在危害性,并根据此来制定相应的打击、预防和控制的方法,更好地达到减少和逐渐消灭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城镇化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对犯罪形势变化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犯罪率将呈现先升后降最终稳定的态势;流动人口犯罪、青少年犯罪、女性犯罪、职务犯罪等将会激增;各种类型犯罪在短期内都会大量增加;一些社会管理控制相对薄弱的"边缘地带"有可能成为犯罪孳生地。河南省应实行综合治理的犯罪防控战略。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犯罪及其防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犯罪是指危害电子信息网络中信息系统及信息内容安全的犯罪行为和利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实施的各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可概括为针对电子信息网络的犯罪和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的犯罪。黑客文化对网络犯罪者有深远的影响 ,网络技术局限使网络犯罪者可大显身手 ,而有关法制建设的滞后放纵了利用网络的犯罪 ,抗制力量的薄弱、社会观念的误区也不利于对网络犯罪的防控。对网络犯罪的防控有法制防控、技术防控、文化防控等多途径。法制防控需要认真探讨有关立法观念、程序法与实体法衔接、法律规定的具体实施等问题 ;技术防控必须抢占技术制高点 ;文化防控则要防止负面的黑客文化的扩散和泛滥 ,并注重网络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由于女性与男性在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故女性犯罪在犯罪类型、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呈现出某种特殊性。本文通过实证材料的分析,对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危害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女性犯罪防控措施,从而有利于建立整体和谐的女性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5.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区别于传统恐怖活动犯罪的新特性,导致传统对策机制失效.加之现有网络恐怖活动犯罪治理手段的失灵,使得运用全球治理模式防控网络恐怖活动犯罪成为必然选择.全球治理模式中的多元主体、 多层次防控机制能够衍生适用于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防控.全球治理模式对我国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治理同样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我国应建立多元多层次的防控机制、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以有效应对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现实威胁.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女性犯罪的新态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已成为一种新的犯罪类型。近几年来,女性犯罪的增长率明显高于男性,说明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文章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对制止女性犯罪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6,(4):65-69
中国传统刑法文化重视反腐立法,对腐败犯罪的规制范围广泛,重视对官员的管理,强调官员个人修养和法律平等。但是,其权力监督制约难以真正实现,官员特权使法律平等流于形式,对腐败犯罪的治理缺乏一贯性,片面崇尚严刑峻法的威慑作用。因而既有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存在诸多历史教训。当前我国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执行,做到有罪必罚,注重刑法之外的反腐配套机制建设,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反腐败教育,从而实现对腐败犯罪的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前犯罪防控重心向空间防控的转向,犯罪空间防控理论和策略成为犯罪治理的热门话题,尤其是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的GIS、CPTED、SCP等技术与理论逐渐受到追捧。然而,该类理论是战略理论还是策略理论,在方法上是策略还是战略,是工具主义、技术派的前行还是回归,两者的关系决定着犯罪防控的科学性前行方向。复兴的古典犯罪学派所提供的理论支持强调了犯罪预防的工具主义功能,这一功能迎合了现代化发展中的科学主义至上的时代观念,一切皆可被可量化的“有效性”实证主义检验。但是,对于犯罪学领域而言,科学主义手段和实证功能并不能取代犯罪学对整体犯罪预防战略目标的建构。如何避免犯罪预防战略目标的碎片化,犯罪预防战略与策略之目标的辨明就被赋予了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流动空间中的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出现了新变化,在犯罪侵害公共化的影响下,其犯罪行为、犯罪人、被害人均出现了新的变化。上述变化与其所发生的流动空间具有内在联系,应借鉴犯罪空间理论、犯罪场理论、犯罪的情境预防理论,对其要素进行深入分析。防控大数据环境下的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必须基于上述要素及其变化,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提升个人信息安全素养,并健全个人信息安全社会防卫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环境与城市犯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跨学科的新视角,以广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化所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人们的心理变化、城市空间环境特点变化等新情况与城市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当今的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到社会综合治理的新要求,避免因不具有现实针对性而失效;城市建筑应当具有减少城市犯罪的防控弱点和死角、满足城市犯罪防控、城市社会治安治理需求的功能,从而提高城市物理空间的自控能力,达到有效地抑制、预防城市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920-1926年的北京女性犯罪,因为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通过对这一时期女性犯罪的数量、类别、女犯的职业、受教育情况及婚姻家庭等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女性生活的艰难。特别是对这一时期的平民女性来说,犯罪有时便成为她们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对未成年人犯罪可以适用无期徒刑的观点;提出了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无期徒刑应当加以严格限制的司法理念,其主要根据是:无期徒刑的严厉性和不经济性、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的身心特点以及顺应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国际规范的必然要求,决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尽量少用无期徒刑;进一步分析了对未成年人犯罪严格限制适用无期徒刑的司法途径是:首先要严格控制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无期徒刑的罪质范围,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无期徒刑的罪量达到最高程度.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国家和社会针对日益增多的女性犯罪,先后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这对控制女性犯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实际效果看,由于防范方法的失当,救济机构的不完善及救济措施的不健全等原因,当时各种防治措施并未能有效地减少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14.
女性因情致罪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女性因情致罪的现状出发,在分析其对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危害的基础上对其原因作出了社会的、心理的探讨,并粗略地提出了防范对策,旨在促进女性的身心健康,防范女性犯罪,稳定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5.
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犯罪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客观要件上,二罪的行为前提(负有特定职责)和行为方式截然不同,行为的发生时间也有着重大的区别;在犯罪主体方面,前者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没有任何限制,而后者必须是负有特定义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犯罪客体要件方面,尽管二罪的主要客体要件相同,但次要客体要件却是不同的;主观要件上,一般认为,前者仅限于直接故意,而后者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但实践中以间接故意者居多。  相似文献   

16.
随着财产、经济类犯罪的增多,近年来有关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的犯罪活动也呈不断上升之势。为了遏制日益严重的赃物犯罪,也为了惩治盗窃、抢劫等相关犯罪,立法机关从犯罪对象、行为方式、处罚力度三方面对1997年刑法的第312条进行了补充与修改,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原法条与赃物犯罪的司法实际情况不相适应之处,使赃物犯罪的立法趋于完善。文章从赃物犯罪的犯罪对象、罪与非罪、罪数问题个方面对赃物犯罪作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7.
女性犯罪并非仅仅主体为女性的“男性犯罪”,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与男性犯罪相异的“轨迹”。以往的研究者对犯罪行为的研究多进行单维研究,或注重分析犯罪主体的个体因素,或注重分析社会变迁、流动诱发女性犯罪行为的作用,很少有研究者将犯罪行为放在一个动态、综合的因素体系中进行考察。本文试图将女性犯罪置于一个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系中予以分析,以期把握女性犯罪所异于男性犯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卖淫女是危害性与被害性的同一体 ,但是人们往往只是看到卖淫女的危害性而忽视其被害性。实践中 ,卖淫女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我国一些城市中甚至出现了专门针对卖淫女的犯罪。目前应该重视卖淫女的被害性 ,加强对卖淫女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渎职犯罪研究一直是高校职务犯罪领域内较少探讨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对于高校工作人员能否成为渎职犯罪的主体,在学理上和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分歧。两高《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2013年1月9日开始实施,主体外延明确扩大,高校工作人员在行使国家委托职权时,是可以构成渎职类犯罪的。本文通过对渎职犯罪的概念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分析,解读渎职犯罪主体外延扩大后,对于高校工作人员构成渎职犯罪主体的重新认定。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探讨高校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常见的几种情形、特点及预防。  相似文献   

20.
侵财性犯罪已备受社会关注,因为,侵财性犯罪是一定制度下个体理性行动选择的结果,并且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国家对其应同时采用积极性控制和防御性控制,从而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