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视角会看到不同的东西。从经济的视角看,农业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从其他的视角看,农业在社会中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视角出发,农业对于经济活动中的物能循环,对于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都有着重要和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中古向现代过渡时期是一个漫长的现代化过程,主要是解决经济和社会转型问题.中古时期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的商品经济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困难很多.人们需要认识工场手工业在经济和社会转型中的桥梁作用.每个社会形态都是一个"多维结构",它包括技术形态、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在内.这些形态在社会中的作用是有主有次、相互联系的.社会技术形态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形态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牵涉到生产效率和分配公平问题.劳动和资产是生产的两个基本要素,对于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在生产、交往和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应该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一个崭新的时代,是社会各领域渗透着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处处体现民主与公平原则,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平具备现代思想意识的美好时代.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线索看,现代化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发展的第二阶段;从社会发展的时代看,现代化是由前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发展的第二阶段,两种划分存在着对应关系,实现现代化就是全面实现工业化,也就是完全进入工业文明的时代.本文对青岛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及如何率先实现现代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对大学的自我合法性证明有两个核心要求:社会效能和学术自由,文章从社会效能和学术自由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探究了大学治理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大学合法性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大学合法性问题不仅体现在其因环境不同的变化性,还体现在其因遗传的不变性,大学治理是现代大学诉求其合法性的时代产物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明对话视角解决新疆民族宗教问题,可以有效应对现阶段国际上民族分裂主义渗透破坏和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及西方国家强权政治威胁等外来挑战;能够激发新疆社会活力,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可以培育各民族内在向心力,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以人为本,践行人是社会主体的理念。坚持文明对话视角是解决当前新疆民族宗教问题的最佳途径,只有以开放包容、平等互利的心态对待不同民族间的文明,用交流交融代替冲突对抗,才能使不同文化的人民之间和谐相处,从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增强他们自觉融入现代主流社会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人人平等享有不可侵犯的尊严,这一理念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然而,尊严的实现在康德看来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在社会中得以完成的。在当今社会,社会歧视是阻碍实现平等尊严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消除社会歧视,实现人的尊严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从康德的视角入手,探讨当今社会歧视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对探索消除社会歧视和实现平等尊严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排斥到融入——对民工社会融合研究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民工的社会融人问题,国内学者多倾向于“同化论”,强调外来人员对当地主流文化的认同,对原有的社会文化传统和习。臻的抛弃。民工的社会融合过程是一个以城市居民为参照群体的再社会化、市民化的过程。文章认为功能主义范式的“同化论”所假设的开放的社会条件并不存在,社会排斥与对外来人员的歧视普遍存在,使得冲突论的视角对研究民工等外来人员的社会融合更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人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最重要思想。实现人类解放,谋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境界和最高目标的美好构想。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文化的因素。文章以和谐文化为视角,旨在揭示和谐文化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文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生态文明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照.中国提出生态文明新理念是一个战略选择,生态文明在现代文明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生态文明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重在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生态危机成为现时代全球性焦点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具有了合法性,而生态危机的根本仍然是经济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只能是体现现时代精神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生态马克思主义范式的合法性可以从思想主题和制度架构的视角,即精神性维度、制度性维度两个方面予以诠释.从精神性维度看,生态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现代性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从制度性维度看,生态马克思主义构筑的生态社会理想,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架构一样,都是以人的自由发展为社会理想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12.
史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人物曾国藩进行评价,自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但所有的评价最终都应归结到这样一个标准上来:研究对象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是否有利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他是否能向社会提供比前辈更多的东西。立足于这个标准,正确评价曾国藩还应客观地解决三个问题。其一,对金田起义的辩证评价;其二,曾国藩在“洋务运动’冲是创新思想的提出者还是实践者?其三,曾国藩在学术、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成就是否超越了前人?只有对以上三个关键性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将曾国藩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13.
公平的指涉领域很多:从横向视角看,公平可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和社会公平;从哲学视角看,公平可分为道德公平和伦理公平;从功能视角看,公平可分为事实公平、做法公平和制度公平;从实质和核心视角看,公平可分为权利公平和机会公平;从过程视角看,公平可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目的和手段视角看,公平可分为实质公平和程序公平;从可持续发展视角看,公平又是代际公平。从抽象意义上对公平所指涉的上述七个领域展开分类考察并归纳出相应的结论,有利于深化对公平本质的认识,也便于我们对公平理论形成一个比较清晰化的理性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不仅是当今的时代特征之一,也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一个重要视角。现今,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共生融合中衍生了许多问题。其中,生态文明下的环境问题不仅是产业问题,也是哲学问题。通过生态文明研究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论述人的社会化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埃利亚斯基于融合社会生成与心理生成的视角对人类文明进程的独到见解,结合韦伯的理性化理论和福柯的知识社会学,提出人的社会化是一个并非纯粹理性的从强制到自我控制的过程,同时指出,人的社会化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同步,人的社会属性的真正实现将有赖于人类文明真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是从初级文明走向高级文明的过程,又是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的过程。作为人类创造的一切进步成果,文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光辉结晶。文明同任何事物一样,都具有自己的特征。文明的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主要有文明内容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文明类型的多样性与互补性、文明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文明价值的平等性与共享性、文明关系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等特征。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认清文明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世代分析是基于世代理论的一种研究视角,同时也具有研究方法的作用。世代理论是当代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可以为探究人类世代的具体成因、演进规律以及代际关系性质、代际互动模式尤其是不同世代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等问题提供观察角度和分析工具;在其中,青年世代的角色和地位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作为青年社会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世代理论既从具体层面回答了青年世代与成年世代的关系性质、互动模式及其替代规律的问题,又从更深层面回答了青年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世代理论及其分析视角最能够体现青年社会学的学科特色及其蕴含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社会问题理论研究的多维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问题实质是社会矛盾及其表现与展开过程。问题在哪儿?谁的问题?有多少问题?如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西方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批判论和后现代理论、行动理论、社会建构论等不同理论范式,展现了对社会问题理论研究的多维视角。多维理论视角的分析有助于获得对社会问题基本性质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理性批判,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目标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与张承志都是城市文化的闯入者,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他们以独立的价值判断、独特的审美视角,再现都市文明与乡土文明在人情与道德间的冲突,完成其对民族文化人格虚构的理想。由于对乡土文明的情感和认识方式的差异,自然地形成了他俩作品不同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