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宋元小说话本到清代拟话本,这种特定的短篇白话小说样式绵延发展了数百年,而冯梦龙于明代天启年间编撰的“三言”则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宋元旧篇和明代前期的小说话本而言,“三言”是一个精彩的集结;对于从晚明到清末的拟话本创作而言,“三言”又是一个光辉的起点。那么,“三言”是如何起到这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的呢?大体上可概括为三点:融合、超越、示范。对此,笔者曾在《论冯梦龙对旧话本小说的改造》(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一期)一文中已有初步涉及。这里,再以“三言”中某些篇什为例…  相似文献   

2.
“三言”的市民文学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著名俗文学家冯梦龙在搜集整理大量宋、元、明民间艺人“说话”的基础上,编辑、创作了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史称“三言”,被誉为“话本小说的宝库”。“三言”是拟话本的代表作,与同时代人凌濛初的初、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三言  相似文献   

3.
从爱情暨友情题材谈“三言”思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冯梦龙及其作品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过去我们评价冯梦龙,大抵都只注意到他是个通俗文学的倡导者,只肯定了他在文学样式通俗化方面所作的贡献.谈到他所编纂的著名话本小说《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下简称“三言”)时,大都突出地肯定了他编纂的功劳,而对冯氏的思想、文学观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则重视不够.有谈到“三言”的思想内容的,也往往是从历史的角度着眼,诸如考察明代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及生活习俗、明代工商业发展的状况,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等.当然,这些研究无疑都是很有意义、很必要的.但是,冯梦龙作为一个在当时和后世卓有影响的通俗文学家,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决不仅仅限于简单的搜集编纂.事实上,冯  相似文献   

4.
从“三言二拍”在入话、正话中利用唐代小说素材方面的情况考察 ,可得到一系列相关结论 :“三言二拍”三分之一的卷目取材于唐代小说 ;具体素材出自唐代小说原作及宋、元、明时期的野史笔记、话本、戏曲等各类著作 ,冯梦龙的《智囊》、《情史》等书是重要的取材中介 ;《拍案惊奇》的创作特点与“三言”一脉相承 ;《二刻》则以取材近世为主 ,较多体现了自主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文言到白话:古典叙事的演变——论“三言”对神道小说的改编周绚隆“三言”是冯梦龙在搜集整理宋元以来话本的基础上,编辑成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冯梦龙虽然对大部分作品从题目到内容都作过一定的改动,但这种改动一般不伤及小说的本来面目,因此它们仍保留着早期话...  相似文献   

6.
明代后期文学家冯梦龙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经过加工编撰而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他的小说批评理论主要见于为“三言”所做的三篇序言。在“三言”序言中,冯梦龙归纳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历程,指出了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强调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探讨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并注重小说的教化作...  相似文献   

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冯梦龙编辑“三言”中的一篇。它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内容、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对今天的读者仍有重要的认识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同时,对当代短篇小说的创作也不乏借鉴意义。 据传,杜十娘的故事是发生在明万历年间的实事。明·宋幼清曾把它写成传奇《负情侬传》(见《九篇别集》),在冯梦龙编辑的《情史》中,也辑有这个故事的原始材料。冯梦龙又根据原有的人物情节,加工、改写成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氏的创造性主要在于:他用精炼生动的文学语言展开了极其丰富的细节描写的心理刻画,成功地塑造了杜十忍受、李甲等典型人物,大大提高了这篇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有专家认为此作“即使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也决无逊色”。论者所言极是。  相似文献   

8.
“三言”,是十七世纪二十年代(明代天启年间)问世的,由冯梦龙(1574——约1646)编纂的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以下简称《喻》)、《警世通言》(以下简称《警》)和《醒世恒言》(以下简称《醒》)的总称。三部书包括一百二十则短篇小说,共约一百五十万字。“两拍”,是稍后于“三言”出版的,由凌濛初(1680——1644)创作的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以下简称《初拍》)和《二刻拍案惊奇》(以下简称《二拍》)的总称,两部书共八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故实为七十八篇。“三言”所收前代话本篇目较多,大多为宋元旧本,明代故事只占二十八篇,但应该看到,即使是宋元旧本,由于经过民间的流传,又出自生活在明末的冯梦龙的编纂加工,也已程度  相似文献   

9.
《新唐书·杜甫传》称:“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杜诗“善陈时事”,不专在穷极笔力,“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元稹《杜君墓系铭并序》),尤其在作者借鉴、发扬了我国史家的优良传统,笔法严谨,叙事言志,表现出“忠愤感激,好贤恶恶”正直的主观倾向性,从而真实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读之可以知其世”(胡宗愈《成都新刻草堂先生诗碑序》)。作为“诗史”,杜诗是怎样在指陈时事中表现作者的主观倾向性的呢?本文试图以“即事名篇”的杰作《石壕吏》为例,通过“如闻泣幽咽”这一诗句的考辨、分析,对杜诗以“微言”寄托褒贬,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醒世姻缘传》对冯梦龙所编的“三言”、《太霞新奏》《挂枝儿》等通俗作品多有摄取,它的书名很可能就受《醒世恒言》等“三言”命名的影响。文言小说及民间故事也是《醒世姻缘传》的重要取材来源。《醒世姻缘传》对张爱玲与莫言的小说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三言”是明代末年著名的民间文学家冯梦龙收集的话本和拟话本小说,它包括《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作品,后人合称“三言”。因其作品大都是从民间收集而来,所以能更直接、更深入地反映当时及其以前的社会生活,反映广大人民、特别是普通市民的心声。结集刊印之后,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由“三言”的书名,不难看出作者收集这些民间口头文学的意图所在,“所篆《喻世》、《警世》、《醒世》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通俗也,恒则习之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  相似文献   

12.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晚明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集话本、拟话本之大成的三部集子。《红楼梦》是清代著名的满族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巨著。虽然两书的内容丰富多样,作者的民族不同,生活的时代各异.《三言》的艺术成就也不能同《红楼梦》相比,但两书都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从多种的角度,描绘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生活和命运,敏锐地发现和反映了女性身上所存在的优良品质。这使两书在妇女主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研究它们的相似之处,不仅可以看到《三言》对《红楼梦》的启发和…  相似文献   

13.
两个世界的争夺——《雾都孤儿》两种文本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典小说《雾都孤儿》和其银幕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认为影片同原著一样深受人们的喜爱。从《雾都孤儿》两种不同的文本中,可以看到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缩影,体会到善与恶两个世界的争夺。两种不同的文本都透露出善与恶这两种力量对主人公的“教育”作用,而“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明末冯梦龙编辑的《三言》,是中国古代小说里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它包括有120个短篇,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与民间传说。这些短篇小说系宋元话本小说的继续发展,因多为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写成,故亦称为“拟话本”。《三言》里的小说有一部分是宋元旧作,仅篇目、内容略有修改,如《京本通俗小说》的《碾玉观音》改为《崔待诏生死寃家》,《冯王梅团圆》改为《范鳅儿双镜重圆》等是,其余大部分为明人和冯氏自己的创作,而冯氏创作尤占有较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对联从唐宋起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是一种至今仍具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不仅如此,对联也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受关注程度不高。如冯梦龙编纂的话本小说集三言,近来人们对其中插入的诗词研究较多,但对对联却鲜有提及。文章对冯梦龙三言中对联的形式、来源、功用、修辞和艺术特点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16.
康德在《纯然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一书中,论述了人性中原初的善、人性中根本的恶、人的堕落、人的重新向善、道德寻求宗教等内容,尤其是康德“至善”的思想对牟宗三影响很大,牟宗三受到启发创作《圆善论》,重铸儒家道德理想主义.尝试通过梳理康德思想内涵,逐步引出牟宗三的圆教与圆善思想,从而发现此二者之间思想精髓的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冯梦龙不仅是明代著名的作家、编纂家、出版家,而且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编纂出版过多种民歌集、散曲集、笔记小品集,创作、改编或整理出版过多种戏曲。在小说方面,编纂(其中也不乏创作成份)出版过合称为“三言”的短编小说集《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改编整理过《平妖传》、《新列国志》等长篇小说,还纵恿书坊重价购刻过(从现在一些资料看至少是这样)作为“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正如他的文学实践活动在小说方面最为突出一样,他的文学理论也以小说理论最为见长,在中国小说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最为显著。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传统文化意识积淀的原因,历来的研究,连冯梦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相似文献   

18.
广笑府     
《可乐》2007,(11)
幽默本是人生的一部分。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幽默感,祖先留下的此类遗产也不逊于洋人。《广笑府》、《笑林广记》等名著,逗得中国人从古笑到今。本刊开设《广笑府》栏目,从古文化中挖掘幽默经典,一展前人智慧。本期《广笑府》幽默12则,摘自冯梦龙搜集、整理的一部笑话选集《广笑府》。冯梦龙,明代著名文学家,字犹龙,号"墨斋主人",曾著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他杂取古史、经书,以至俗闻、谚语,辑成《广笑府》。  相似文献   

19.
明泰昌元年刊《新平妖传》四十回,原到本题“宋东原罗贯中编,明陇西张无咎校.”书序张无咎又作张誉.崇祯金阊嘉会堂陈氏重刊本则作“明东吴龙子犹补”.可见张无咨、张誉都是冯氏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冯梦龙一字耳犹、子犹.《说文解字》卷十上“犹,陇西谓犬子为犹.”犹豫又为小兽名.由犹豫而豫章,豫通誉.袁行云同志《冯梦龙三言新证》(以下简称《新证》)由此推知《三言》各本所署的编校者和作序者张誉、张无咎、陇西可一居士、豫章无碍居士和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墨浪主人一样,都是冯梦龙的化名,可说信而有据.  相似文献   

20.
明人冯梦龙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中有一篇《苏小妹三难新郎》,说苏老泉“又生个女儿,名曰小妹。”“这是小说家言。“苏小妹”不见正史,《全宋词》《全宋诗》中均无其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