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是对现代社会各种弊端进行病理性分析的著名论断。他通过改造“生活世界”的概念及分析其结构功能,探讨“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原因和解决途径,立足于在交往合理化中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危机。他的这一思想的理论贡献和理论缺陷同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由"世界工厂"向"符号工厂"演进的过程中,现代传媒深度介入并主导文化符号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文化的媒介化趋势日益显现。这不仅表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造上,也表现在新文化符号的生产与消费上。而新媒体环境下的"群众书写"和"出版后过滤"的生产与把关机制,更是大大地推进了这一趋势。文化的媒介化不仅为我们理解现代传媒的角色与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同时也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现代传媒的社会责任:一是发挥现代传媒在符号生产中的主导作用,防止现代社会的符号鸿沟;二是善用传媒符号权力,化解现代社会文化消费中的符号暴力;三是坚守现代传媒的公共性,警惕文化媒介化背后的权力渗透。  相似文献   

3.
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以来,来自体系的金钱力量和行政权力干预了我们正常的交往,导致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使交往对话发生了扭曲。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哈贝马斯提出了解决这种状况的策略与路径,即在语用学视阈中建构一种理想的言谈情境,在文化社会学视阈中建构一种公共领域。只有这样,那种不受权力干预的元强制的对话与交往才可能变为现实。虽然哈贝马斯提出的策略与路径是元强制共识的应然性条件,具有明显的乌托邦性,但它们却具有强烈的现代性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小说世界是中国市民社会的镜子,它不仅以广阔的视野与时空跨度展现了中国市民社会在城乡对立、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撞击中艰难渐进的历史,而且从意识形态与社会学角度深刻揭示了以金钱权力为本位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统治及其对人们精神和人格的奴役与扭曲是市民社会的万恶之源、悲剧之源。这一批判性主题是通过构成小说世界的三个子主题——物质主义价值观统治的观念世界、金钱权力支配的感情世界、官商一体的权力世界——表现的。  相似文献   

5.
论权力腐败、权力资本和权力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己主义集中于金钱欲望和弄权欲望,导致权力腐败。特权与金钱联姻,出现新的社会资本形态——权力资本。权力资本表现出极欲性、示范性、扩张性。制约权力腐败,必须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品位、高程度,实现国民的道德自觉意识、人格自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实现“为官之道”的科学设计建构,实现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严法峻刑,制衡权力,造成去私、尚公的社会时尚  相似文献   

6.
权力腐败及其法律监督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是权力的异化 ,在现代社会中 ,“腐败”一词常作为“权力腐败”的代名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是权力者、权力的对象和权力所处的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法律的角度来看 ,监控不力、惩治不严是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法律监督机制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系统 ,它包括防范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惩治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它们构建了一个全面、协调、有效的反腐败机制。因此 ,完善反腐败的法律监督机制 ,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土壤 ,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7.
腐败虽是由人性弱点和社会环境及政治权力等多种因素引发的,但腐败不是不可控的,相反是可以治理的。在世界历史上,甚至在现代世界许多国家中,乃至在国际社会范围内,通过立法形式治理腐败,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对策和办法。文章从法理视角着眼,以《彭德尔顿法》和《职业道德法》为研究对象,梳理和考察近两个世纪以来美国联邦政府腐败治理的过程,从中总结出其成功经验,以利于为当下的中国政府改革和反腐廉政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主要是指主体间通过语言的沟通和交流,求的相互理解、共同合作的行为。生活世界作为主体间进行交往活动的背景,它的结构在现代社会遭到严重破坏,即产生所谓殖民化问题。哈贝马斯试图通过实现交往合理性为生活世界殖民化问题的解决提供出路,交往合理性就是要寻求交往行为的合理根据,这个根据主要是交往主体间普遍认同和遵循的规范,实现交往合理性还需要交往主体选择合适的语言、开展有效的对话活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把语言作为达到理解和共识的中介,提过重新界定理性,将交往理性从理论层面扩展到实践层面,为解决交往异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实践对象世界的介质形态,媒介的技术衍化在创新现代审美场域表征图式及其审美体验的同时,也不断更新着人类对其自主意识生产可能性的认知框架。现代媒介基于形式元素的权力生产体例、跨媒介的表征结构与“劝服”策略、双向互动的权力公约机制以及愈益生活化的实践向度,形构了技术治下媒介权力的典范性征,在更为亲民、在场的感官体验与劝服结构中营造了权力生产的现代效应,同时也架构了审美场域权力表征的现代张力与异化之可能,而由之生发的知识话语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后人类”图景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0.
论大众媒介权力的滥用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媒介是受媒介权力主体控制的。从正面讲,它既可以成为国家权力的延伸,实现对主流意识的传播,成为社会共识的凝合剂,也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监督制衡力量;它既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的权力,也是对反文化或消极文化实现控制的权力。从负面讲,由于大众媒介权力主体的非理性化倾向,导致大众媒介权力的滥用,表现为放弃文化启蒙和道德教化的社会责任;放弃环境监督和理性批判的社会责任,无原则地操纵或利用媒介;放弃文化理想和艺术创造的社会责任,制造和传播毫无审美价值的庸俗文化。这是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相背离的。"对控制的控制"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确定大众媒介权力的合理限度,依靠社会力量对大众媒介权力的主体行为进行控制,实现大众传媒的良性秩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 ,作为人的一种生活样态的日常生活世界 ,它的现实重建问题日渐引起的关注。文章从三个方面 ,即日常生活世界的基本特征 ;对待日常生活世界的两种基本态度 ;日常生活世界的重建前提 ,阐述了日常生活世界及其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12.
胡塞尔"生活世界"的概念深深地影响了许茨,许茨借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其运用到其现象学社会学理论之中。许茨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的比较可以概括为:从先验的生活世界到日常生活世界,从先验的主体间性到日常生活中的主体间性,从先验的第一哲学到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3.
对各国货币体系改革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各方案都只是短期的补救之举,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即改革汇率制度与储备货币。单一货币是解决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与浮动性矛盾的出路,而且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4.
拜金主义批判的关键是抓住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资本的公式G—W—G和G-W-G’所掩盖,成为目的本身。从资本回归货币,再从货币回归商品。货币的本质在W—G—W的公式中获得显现,货币是物物交换的中介,物物交换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按照中介理论,中介虽然兼具矛盾双方的特点,具有优势,但是中介可以归为矛盾双方的因素,地位在矛盾双方之下。拜物教是用第二个层次的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了第一个层次的人与人的关系;货币拜物教,即拜金主义,用第三个层次的金钱关系掩盖了物与物的关系,进而掩盖了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回顾20世纪的西方哲学走向,生活世界的重新阐释已成为多元主题中的重要一维。这其中,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的阐释是独具特色的,它以社会哲学为视角,将生活世界作为与交往行为相辅相成的概念,在交往理性下重建生活世界,使生活世界成为交往实践的背景和视域。文章试图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理论来源、意蕴及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等问题的阐述入手,系统地分析哈贝马斯交往理性下的生活世界概念及其生活世界理论对于批判传统意识哲学和建立新的哲学基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代"钱荒"成因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学界关于钱荒成因的传统看法,导致宋代钱荒的根本原因是商品交换规模扩大和细碎性贱金属货币的支付能力有限这样一个矛盾。如果这一判断成立,则钱荒将主要表现在长途贩运性大额贸易之中;然而历史实际表明,宋代长途贩运可以使用交子、钱引、钞引、银锭等支付手段,钱荒主要还是表现在基层市场的细碎性贸易中。至于铜钱向官府集中,同时在民间(富豪)沉淀,又往海外流失,则是导致钱荒的直接原因。然而,宋代铜钱的钱面值(名义价值)小于其币材值(实际价值),导致铜钱不断退出流通领域,乃是造成上述状况的深层原因。而两宋政府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钱禁"和"铜禁"法令则加剧了钱荒和铜荒的程度。中唐以降愈演愈烈的钱荒问题,要到明中叶以白银为主币的贵金属货币体系取代此前以铜钱为主币的贱金属货币体系时方才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胡塞尔所提出的生活世界的概念,将科学世界包含于其中,是生长着、发展着的世界,它的对立面是笛卡尔的物理主义的世界.伽达默尔的"生活世界"则排除了科学世界,它以科学世界作为批判对象以论证生活世界的"直接有效性",认为生活世界是不可"悬置"、不可反思的.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具有批判性,但更具有建设性,它是真理的广阔而深厚的基础.伽达默尔只关注生活世界概念的批判性而漠视其建设性,他将生活世界的历史性和相对性绝对化,认为其中不存在一致性的真理,暴露了其思想的内在不协调.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的文学,与社会状态最相似的就是它的多元取向和异质共存。转型期商界小说对金钱价值判断也呈现多元态势:着力揭示金钱效应带给社会的负面影响;肯定金钱在社会发展与人类生活中的价值功能;对金钱的价值判断充满困惑,重在勾画商品经济大潮中人对金钱追求的无奈与矛盾。  相似文献   

19.
对"自然之谜"的探索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从古至今一直是哲学研究的一个主题。马克思在他所开启的生活世界视野中对"现实的自然"作了全新的阐释。马克思生活世界观中的"现实的自然"是人类实践的生成物,是人的活动的结果,是社会历史化了的自然,有两种存在形式:实在的自然和象征性的自然。  相似文献   

20.
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哲学在对传统哲学的反思和批判中,实现着面向生活世界的哲学变革。在这种变革中,现代哲学在哲学观层面上展示出不同于传统哲学的理论视界,并表达出现代人要求全面占有自身本质和拥有完整生活的生存论渴望。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所实现的转向生活世界的哲学变革,对于我们理解各种各样的生活世界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