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包含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经济增长当然包含四大领域的增长。集约型或内涵型增长有其科学性,但它们一般局限于生产领域,而且它们本身难免发生负效应。本文用数字和事实作了分析比较之后,提出最优经济增长方式是效益型增长方式,效益型增长包括用户效益、企业效益、国家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全面效益增长,它不但适用于生产领域而且适用于经济的所有领域,也可以避免集约、内涵型的负效应。全面经济效益的概念,也就是“大效益”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辩证法洪远朋经济增长实际上就是扩大再生产的问题,按照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扩大再生产有两种基本方式,即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  相似文献   

3.
对沈阳地区经济增长、农业增长方式和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沈阳农业经济发展中以劳动集约为主的农业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农业经济的增长处于内涵增长与外源增长相结合的过渡时期。针对这样一种农业增长方式,提出加快浓业增长方式向以内涵增长为主的模式转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的就业将会产生何种影响?本文将在分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的基础上,从其与增加就业量是否矛盾及其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如何正确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把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粗放增长”和“集约增长”两种基本类型,最早是由苏联经济学家在本世纪60年代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提示而划分的。他们认为,所谓“粗放增长”就是依靠增加投人实现产出量增长,而所谓“集约增长”则是依靠提高效率实现产出量增长,要解决苏联经济增长中所面临的问题,就要实现由粗放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转…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深入分析了经济增长的源泉,从粗放式增长到集约式增长的动因、路径和条件,并结合中国现实的经济情况,指出:要素的赋有状况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制度配合。粗放增长与集约增长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只要它们符合一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就都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方针,这是经济工作中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当前重要和现实的问题是深入了解定量测定经济增长的方式;了解并掌握用什么指标和方法来测定其粗放或集约的程度及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纺织业增长方式是指纺织业产出增长的具体模式,纺织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内在立足点应突出在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上;测度或评价纺织业增长方式的状况,应从相对的角度来衡量,从动态上来判断;通过各项评测指标数值,对河北省纺织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表明:河北省纺织业增长方式基本上带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并且还没有表现明显的转型倾向;据此,本文提出了要推进河北省纺织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以资源、资金的加大投入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不再依靠资源资金的过高投入,而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管理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的经济增长,其实质是资源、资金  相似文献   

9.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即现代效率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科技进步的历史必然。科技进步一方面为丰富劳动对象、提高劳动资料性能和劳动者素质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为更全面认识经济规律、选择适当经济体制、促进思想解放、提高劳动者创造能力和加强社会资源管理提供了基本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又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因而更有利于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制度和经济增长方式之间存在深层的内在联系,推进传统制度变迁是实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时期片面追求经济快速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因为这种经济效益导向型增长模式强调的是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同时通常忽视了经济行为的生态效益和负外部性。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种增长方式不仅将技术而且将制度都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仅要推动微观主体或局部的经济增长,而且还要使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实现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推进江苏省农村经济向集约型转变的思考文/江苏省统计局局长张泉源(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农村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从江苏农村经济增长轨迹看,虽然集约因素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但总体上实行的仍是一条高投入、低集约、高消耗、低效益的粗...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实际的国民收入的增长和生产经济实力的扩展。它意味着社会资源增加所导致的生产技术进步和产量的增加。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一种是依据经济增长中诸要素的贡献份额,分为粗放型(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一种是根据经济增长与国际经济的依存度分为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内向型经济增长方式。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必须以大量的资金为依托。本文试从积累与消费的角度,探讨它对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如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州市东社乡对这个课题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2年多来,东社乡积极突破农业自然经济的樊篱,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以内涵硬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1995年, 全乡农牧渔业总产值达8370万元,比1993年增长3.75倍,其中,多种经营产值6670万。占农业总产值的80%;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倍,其内涵硬功主要有三招。一、规范经营实行地域专业化。要坚持集约型增长方式,必须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深入探讨经济增长方式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长期实行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最有效率地应用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它要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不断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的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和经济具有活力。这只有发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和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实现。所以,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第一部分论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是:速度快,通胀率高;投入大,科技落后;管理弱化,效益差;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第二部分论述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强化教育,充分开发利用智力资源;加强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只有实施这些对策,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可持续发展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度和经济增长方式之间存在深层的内在联系,推进传统制度变迁是实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时期片面追求经济快速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因为这种经济效益导向型增长模式强调的是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同时通常忽视了经济行为的生态效益和负外部性。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种增长方式不仅将技术而且将制度都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仅要推动微观主体或局部的经济增长,而且还要使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实现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推进经济集约型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人、组合和使用。经济增长方式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物质要素的投人来增加产品数量,以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要素质量改进和优化配置来提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选择与转变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依据历史数据考察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要素、技术进步、结构调整等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具有外延型增长和粗放型增长的双重特点。与之相对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包括两个方面: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就目前来讲转变的重点应是后者。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技术创新为内在机制的发展模式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途径.深化技术创新,努力使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是我们应该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