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傅雷音乐教育思想散见在<傅雷家书>等傅雷作品及资料中.贯穿傅雷的音乐教育思想有三条主线:人格教育思想、通识教育思想及专业音乐教育思想.学习傅雷音乐教育的思想精髓,对我国音乐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尤其是对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实践有很大启迪.  相似文献   

2.
张瑞田 《社区》2011,(26):8-9
2008年,在“洁白的丰碑——纪念傅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展览”活动中,我有幸看到了傅雷先生写给傅聪的第一封家书。这封家书写于1954年1月18日.用毛笔所书。我们知道的傅雷是杰出的翻译家、艺术评论家,但,我们也要知道,他又是优秀的书法家、收藏家。  相似文献   

3.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艺术鉴赏家。他学贯中西、兼通多艺,在文学、绘画、音乐、艺术理论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在音乐理论方面造诣颇深。通过傅雷对莫扎特、贝多芬、肖邦三人的评论来了解他对西方音乐的理解,以此提高我们对西方音乐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理论家,并把儿子傅聪成功地培养成世界级的钢琴大师,在《傅雷家书》中集中体现了他的音乐思想,这对当今社会与音乐的发展尤具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当今的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同时警示了现代中国人要植根于中国的民族文化中。  相似文献   

5.
朱梅墓园     
明朝末年,在后金的兴起和南侵过程中,明朗多少忠勇将士为国戍边,尽忠尽职。在山海关西南八公里的绥中县李家乡石牌坊村,就有一位忠贞将军的墓园,人称朱梅墓园。朱梅字海峰,是明末崇祯年间镇守蓟辽等地的总兵官。据《山海关志》卷四名宦篇载:“朱梅别号海峰,辽东前屯卫人,崇祯三年总镇山海,厚重浑朴、御事精确,……当事难之时公为种将,慨然自任。”祭文碑对朱梅的功劳也有记载:“解围宁锦,克复口建、壮山海之随防屹良城于万里。”朱梅生前战功卓著,死后明王朝为表彰其功勋,特为加封厚葬建此墓园,也以此激励后人。墓园呈长方…  相似文献   

6.
傅雷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伟大翻译家。文章根据有关傅雷的各种第一手材料,特别是依据傅雷通信留下的文字,深入傅雷的内心世界从神似与形似问题、译者的修养问题和翻译的语言问题三个方面全面地阐述和理解傅雷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7.
老年福,令世人景仰,然何为老年福,笔者归纳如下: 一、老伴福:老年有个好老伴是最大的福。因为最关心你的是老伴,而这种关心不要任何代价和报酬。同时有了老伴才能有个温馨的家,而家是晚年幸福的源泉。俗话说“人老还乡、倦鸟归林”,当你置身于温暖如春的小窝时,疲乏的身心得以放松,烦燥的心情得以缓解,有了家就有进取的热能,有了家就有健康的心情。有老伴参与的家的幸福是真挚的、纯真的,是任何幸福所不能比拟的。没有这个家的人是不幸福的人,有这个家而不珍惜的人是愚蠢的。  相似文献   

8.
旋转人生     
前些日子,我的小表妹来家中玩。她手里握着个陀螺,我便找了个平滑的桌面,驱动它转了起来。小表妹瞪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盯着看。我打算把它停下,她赶紧用小手捂住我的手,说:"别动啊,它转得多好看!"我缩回了手,并一次一次地转动它,只为小表妹喜欢。  相似文献   

9.
“文革”中,傅雷夫妇因为无法忍受侮辱和折磨,在遗书上留下一句“我们还是爱国的!”双双自缢。当时,傅雷的大儿子傅聪在英国,自身难保;在北京的二儿子傅敏处境也不妙。傅雷夫妇遗体焚烧后的骨灰竟无人认领。  相似文献   

10.
正读《傅雷家书》,我常有一种遗憾感:书中只有父亲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却不见儿子傅聪写给父亲傅雷的。这本书成了"单行道",缺乏父子间感情的交流。细细一想,也就体谅了这种遗憾:傅雷致儿子的函件,保存在英国伦敦傅聪家中,当年红卫兵的"铁扫帚"无法扫到那里,这才得以传世。事出意外,后来竟从上海音乐学院传出消息:找到了一批傅  相似文献   

11.
朱梅,字海峰,明代辽东前屯卫(今绥中前卫)人,明末蓟辽总兵。生年不详,卒于明崇领10年(163)。朱梅早年投身军旅,驰骋疆场,“勇略素优”万历末年至天启崇预初的十余年中,东北的女真族日益强大,不断向明入侵,同时,辽东的西部和北部的蒙古少数部族,也屡屡犯进生事。朱梅带兵“百经血战”,充分地显示出他的勇略和军事指挥才能。天启7年5月·皇太极率15万大军进攻锦州,后金“兵分两路抬拽车、梯、挨牌,马、步更番进攻西、北二隅,(赵啤敦率左辅,朱梅为御之”。因锦州城坚兵强未能攻下,于6月又向西进兵宁远,宁远守将满挂,率…  相似文献   

12.
《金陵瞭望》2010,(16):56-57
雕刻着中国唐、宋、元、明、清五代帝王御笔之福。唐太宗李世民国富家兴之“福”;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福”;元世祖忽必烈从政稳固之“福”;明成祖朱棣包容海内外之“福”;康熙天下第一“福”。  相似文献   

13.
赵熙 《老友》2012,(9):43-43
每天上午10点左右.我都要打电话给家里.这个时候母亲也总会守在电话机旁,电话一响她便拿起电话跟我闲聊一会儿。告诉我什么堂弟要参加高考,小姨家房子拆迁后分了几套房子。大表妹炒股赚了钱,小表妹找了个男朋友等等,这些家长里短的话.到了我们母女嘴里就成了美味佳肴.被我们咀嚼出鲜美的味道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翻译理念、翻译策略的演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大翻译家,严复有自己独特的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同为大翻译家的鲁迅与傅雷也是如此.从严复、鲁迅到傅雷,翻译理念与翻译策略有了显著的演进.严复标举"信达雅";鲁迅提出"宁信而不顺";傅雷则追求"神似"的"化境".近现代中国这一系列翻译理念与翻译策略的变革都是由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于淑芬 《社区》2009,(10):48-49
2001年,牡丹江市全面推进社区建设,也就是那一年,我被推选为社区居委会主任。我所在的建福社区是个老大难社区,它位于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由驻区5家企业的职工组成,而5家企业中就有4家破了产,有很多遗留问题,所以治安案件多,居民上访的也多。建福社区还是一个棚户区多的社区,由于下岗职工多、流动人口多、孤寡老人多,是一个弱势群体社区。  相似文献   

16.
五月四日,是五一黄金周中我最快乐的一天。因为,它寄托着我对小树的希望。那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骑着崭新的白色小型自行车,去长途汽车站接远道而来的小表妹——曦曦。心情自然特别开朗,车子也别提多快了。不到五分钟,我便丛熙熙嚷嚷的人群中找到了我那想念已久的小表妹。“呀!曦曦!”我兴奋地嚷道。她那宝石般的大眼睛在人群中搜索,看见了我,她眼睛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好明亮“!蒙蒙姐!”她小步跑了过来,两个枯黄的小辫在脑后轻轻摇摆。生活的艰辛,使她变得成熟了,她那雪白的衬衣上系着一条水蓝色的纱巾,一条蓝色的牛仔裤穿在了她那纤细…  相似文献   

17.
傅雷是我国杰出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同时还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他对于绘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鉴赏力。傅雷深厚的艺术修养、对绘画的真知灼见在"神似"说、傅译风格、创作者的素质、融合和谐观念四个方面,对他翻译思想的形成和翻译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杰出代表、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遵循一生的座右铭,却一直响在我的耳边:“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据说,这两句话,是荣毅仁父亲荣德生为无锡荣家  相似文献   

19.
从"神似"一词的源头"传神写照"的辩证和阐释上来看,傅雷的"神似论"是建立在绘画艺术主观审美感受基础上的一种翻译评论,实际上是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美学要求。傅雷的翻译经验和主张反映了他的翻译实践与"传神写照"的理念不谋而合,印证了艺术需以"形"写"神",方能"形"、"神"兼备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0.
傅雷是中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傅雷的主要翻译理论深受艺术的影响。“重神似不重形似”理论无论是命名还是实质都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以艺术修养为根本”理论直接论述了翻译与艺术的紧密关系,傅雷高超的艺术鉴赏力、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艺术人格对其翻译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理论与艺术的行云流水、绘画的用笔丰富和色彩变化一一对应,把翻译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