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蒙古时代“道佛争论”的真像──忽必烈统治中国之道[日]中村淳(续前)(2)主办者蒙哥眼中的宗教争论在哈喇和林的包括道佛论战在内的宗教争论始终是蒙哥皇帝主持的。因此,以下将进行进一步深人的研究,并以中村、松川1993年介绍的少林寺圣旨碑第一截为线索,从...  相似文献   

2.
云南元代白话碑校证方龄贵元代白话碑传世的并不很多,主要是圣旨(兼有令旨、懿旨、法旨)碑。可是因为碑文是由蒙文案牍直译而出的,所以在研究元代语言、历史等方面颇有参考价值,一向为海内外学术界所重视。早年冯承钧先生曾撰为《元代白话碑》一书(商务印书馆一九三...  相似文献   

3.
王兆鹏先生《萧统佚文〈虞山招真治碑〉》一文认为,《虞山招真治碑》系萧统佚文。本文认为,《虞山招真治碑》既非佚文,更非萧统之作。文章还对该碑文误题萧统所作的源流进行了考辨,并对其作年进行了拟测  相似文献   

4.
鲜于璜神道碑是一九七三年五月在天津市武清县兰城村发现的。璜于东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六月壬戌卒,碑以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十八日立。碑圭首,高2.42米,宽0.83米。篆额阳文,二行,共计十个大字:“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碑文十六行,行三十五字,共计五百零八字。前为叙,记述璜之先世、生平事迹、卒年及刊石立碑情况。后为铭。碑阴十五行,行二十五字,共计三百十九字。前为诔,后为世系。全部碑文(包括碑阴)为隶书,阴刻,共计八百二十七字。《考古学报》于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刊载了天津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武清东汉鲜于璜墓》简报(以下称“简报”,引文不再注),并发表了该碑的照片和释文。  相似文献   

5.
1989年3月,日本东洋文库出版了石滨裕美子、福田洋一校订编著的梵藏蒙三种文字对照的佛学词汇集——《新订翻译名义大集》。《翻译名义大集》是一部成书于公元9世纪的佛教词汇集。当时,该书被收入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部分。18世纪,该词汇集中又加入了蒙古语和汉语译语,并被收入蒙古文大藏经《丹珠尔》部分。《翻译名义大集》的传世版本很多,有手抄本木刻本和19世纪以来出版的各种刊本。其中有梵藏对照本、梵蒙对照本、梵藏蒙汉合壁本、梵藏汉日合壁本、梵藏蒙满  相似文献   

6.
洪洞县兴唐寺乡兴唐寺村有座中镇庙,庙内现存一通建文皇帝御祭中镇霍山之神碑,这在全国已发现的御祭碑文中,是唯一一通明确记载“建文”年号的碑石,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物价值。至迟从明末清初就有学者对该碑进行关注,著录其碑文,分析其价值。但多数学者往往只著录碑文的祭文部分,很少提及祭文下的题名,然而这些题名可以帮助纠正当地方志记载的错误,因此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研究撒拉族历史中,获知清光绪十二年(1886)循化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水利纠纷,也叫“查加工水案”。文字材料寥寥无几,访问父老语焉不详。下边介绍的碑文,可补此缺,是研究青海地方民族历史的不可忽视的材料。 这块石碑原立于循化城,一九五八年时被迁到化隆县烈土陵园。一九七五年七月十九日朱刚同志发现该碑倒卧于烈士纪念碑西侧树丛中,抚摩擦洗,录其碑文。石碑高不到二米,宽不足一米(详细尺寸未量)。碑之右上边缘有磨过刀斧痕迹,不少地方风化剥落,字迹不清。碑文断残,无上下款。所抄碑文,只688字,缺30字(见□),现附于后,并加标点。  相似文献   

8.
大玄真宫祖碑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新民乡排山楼村。在碑北10米处,原有庙宇一座,现已毁。此地北依海棠山,面对尖山,地势高崇,岗峦环抱,风景秀丽。大玄真宫祖碑是一通道教石脾,由碑首、碑身及电跌座三部分组成。碑首两侧分别雕双龙戏珠图案,正面下为天宫,肖面天宫在上,下为云气。碑首镌有盘龙,雕工精细,中刻“大玄真宫祖碑”六个大字。字体苍劲。碑身两面碑文均以寸楷刻成,字体工整,一丝不苟。碑文撰于无中统二年(1261年),碑石立于至顺三年(1332年),从撰文到刻石立碑间隔七十一年,殊属奇事。碑身正、反两面镌到碑…  相似文献   

9.
遥远的回忆基督教首次在中国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和牢固地立足应归功于景教徒 ,他们于 63 5年到达该帝国的首都。现存有关他们在华活动的遗迹中最有意义的是 162 5年在西安府发现的著名的景教碑 ,其中记载有 781年 2月 4日这一时间。一部有关日本教会史的作者陆若翰神父自1610年居住在澳门 ,曾多次进入中国内地 ,他在 162 6年 12月 2 1日致耶稣会长的书简中向欧洲通报了该碑的情况。这块碑在其碑文中所指出的历史事件部分中追求了有关 63 5— 781年景教传教区的事件。景教教派在中国经过了一场从仇教时期到新发展阶段的反复 ,后来又经受了数世…  相似文献   

10.
新近发现的《东相王村董家庄双堠碑》是研究中国古代交通史及历史地理的重要实物资料。研究指出,碑文所称“中都”应指金中都,其创制年代为贞元元年(1153)三月海陵王迁都燕京以后。此外,该双堠碑所载州县与《金史·地理志》相合,知立碑地点东相王村董家庄“南至本州伍十里”之“本州”,就是河东北路的石州。  相似文献   

11.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交好运风会送你到滕王阁扬名,没运气要写碑文,碑却被雷轰注解滕王阁: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为洪州刺史时始建,唐咸淳二年刺史阎伯屿重修,定于九月九日宴宾客于阁。九月八日晚,王勃省毁。  相似文献   

12.
八思巴字蒙文碑石译存 蔡美彪(一)昌黎云峰寺残碑存遗1958年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参观团一行,在潘梓年同志率领下去河北昌黎县参观。途经道者山云峰寺址,见一断碑,我伏身审视,竟是一通元代蒙汉文圣旨碑的残存。残碑仅存下半,正面为八思巴字蒙文,背面...  相似文献   

13.
万佛堂石窟     
万佛堂石窟在辽宁省义县西北十八里大凌河北岸,“前临凌水,背靠福山”,东西长约百米,南北宽约五十米。共有大小石窟十六个,分东西两区,西区有九,东区有七。两区(见上图)建窟年代均有碑文可查。西区建于公元四九九年。《义县志·艺文志》中记有《万佛洞碑文》,此碑现存于西区第五窟东南角的石壁上,碑的下段已残缺不全,碑头和中心部有些也已残坏.但仍有三百零四字依稀可见。碑头开头是:“维大魏太和二十三年岁次己卯四月丙午朔八日……诸军事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上为皇帝陛下敬造石窟一区……”。可见该窟建成于北魏太和廿三年四月八日。四月八  相似文献   

14.
创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的少林寺,历尽沧桑,饱经磨难,走过漫长的岁月,迎来了建寺1500周年,并于9月3日至10日,隆重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9月3日晨,焕然一新的少林寺披红挂彩,到处洋溢着吉庆祥和的气息。少林寺内外,人海如潮。来自国内外高僧大德、社会各界名士及新闻记者2000多人,周边地区群众和游人近10万人,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庆典。上午9时,少林寺山门前,礼炮震天,鼓乐响起,庆典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主席台上,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法师在致词中回顾了少林寺1500年来的巨大变化,并表达了欣逢盛世的喜悦心情。受…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二年三月,重庆市博物馆在清理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洗布塘街境內的明玉珍墓时,出土了明玉珍的《玄宫之碑》(以下简称《碑》),碑石高114、宽56、厚23公分。碑额中部有篆书“玄宫之碑”四宇,两旁刻有龙纹;碑文正  相似文献   

16.
这篇蒙文碑文是用畏吾儿—蒙古文写成的最为古老的碑文。它是在蒙古的东北部发现的,雕刻这篇碑文的石碑先被运到了涅尔琴斯克,然后又被运到了列宁格勒。从1881年起,它就为人所知了,并且成了多篇解读文的内容,其成果已分别由施密特发表于1834年,由道尔吉·班...  相似文献   

17.
周基 《南都学坛》1999,19(2):120
1998年6月,在邓州市文化馆院内先后发现程子的“视听言动”四箴言碑。“视箴”碑文中的字毁坏较多;“听箴”已成残碑断石,字迹模糊;“言箴”和“动箴”二碑文的字迹尚很清晰。后查知这些石碑原在邓州城区一小校内东廊房的墙内嵌着,70年代初拆房时运到文化馆内。一小校址原为孔庙,这些石碑是孔庙内的文物当无疑问。后经邓州市文化局领导同意,将碑已移回一小,并和省级文物金、元碑、汉华表、文庙牌坊一起形成邓州市第二个文物中心,展示邓州市这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关于箴言作者,“视箴”一碑左边有注释,第一句是:“…  相似文献   

18.
桥陵奇碑     
渭南地区蒲城县境内的桥陵代国公主基碑。碑文是公主的丈夫撰文.公主的儿子书写,这在碑石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碑文一洗前人为死者歌功颂德的俗套作法,记叙了武则天登基时的庆祝盛况,内容丰富、颇有奇趣,受到史学及艺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八年,我们在锦州市历史博物馆院内,发现了一块题为《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记》的石碑。这块石碑系清朝总统毅军、四川提督宋庆于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为纪念甲午中日战争殉国的毅军将士而修建的锦州毅军昭忠祠所刻。碑高(不包括底座)227公分、宽87公分、厚27公分,碑文字体为隶书。碑文扼要地记述了甲午中日战争时平壤、九连城、感王寨、大平山、田庄台等历次战役中,毅军的奋勇抗敌和伤亡数字,总结和分析了清军失败的原因,是研究甲午中日战争史一件有相当参考价值的史料。但因年代久远,今昭忠祠已毁,碑石亦因无人管理,风雨剥蚀,字迹脱落,有些字已无法辨认。查阅锦县地方志无碑文记载,仅《锦县志略》卷四第二十页有“在大广济寺东院正殿三楹,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修建,祠中列祀皆毅军将官士卒,殁于王事者,有碑树殿左纪其事”的简短记述,亦无碑文。现将碑  相似文献   

20.
曹娥孝女庙被誉为江南第一庙 ,庙内镌有为数众多的楹联和匾额。然而 ,该庙的真正精华是东汉邯郸淳撰文的《曹娥碑》。该文就碑文撰写的缘起、撰写过程及流传等问题 ,作了必要的考证和梳理 ,旨在说明碑文的重要价值 ,使这颗中华艺术宝库中的明珠重现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