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平台链接了现代社会主要的行动者,并集聚了多种类型的社会资源,成为一种史无前例的超级媒介,对权力生产与社会权力格局造成深刻影响。基于对数字网络进行塑造和控制的丰富方式,平台掌握了网络准入权、网络规范权、网络控制权、网络建构权等四种权力形式。为了在更广泛的数字网络中连接个人、组织、资源和思想,网络平台通过纵向发展,强化了内容控制力、数据掌控力、市场支配力;通过横向发展,强化了对各类资源、资本的组织力与整合力;通过多元发展,强化了行为规范力与认知影响力,从而建构出立体化的权力网络。平台权力在技术性权力、组织性权力与认知性权力等属性上,具有传统媒介权力的特征,但也表现出网络性、智能性与超国家性等新型属性特征。网络平台拥有的权力源于其作为深度媒介化社会中的数字基础设施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是基础设施的媒介化与媒介的基础设施化必然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权力问题是贯穿福柯思想的核心问题。传统权力理论未能正确理解权力关系与支配关系,导致将权力视为占有之物,将权力分析局限在政治与法律系统内,习惯从宏大性、否定性、压抑性上来理解权力,特别是传统权力理论始终未能将权力从行为关系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复杂关系网络,未能将权力看作是活生生的多种"力量"的竞争消长过程。福柯通过一种"微观物理学"的权力机制拆散、肢解、分割、打碎、解构和冲毁了传统权力理论,揭下了权力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得以窥视权力真实的面孔。在福柯那里,权力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如何实施和运作;权力关系是一张复杂的、多元的力量关系图,是动态、循环的技术与策略。权力无处不在,不是因为它有特权能把每件事强置在它那无敌的统整之下,而是因为它无时无刻,在每一点上以及点与点之间的每一个关系上被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3.
一个基层社区的隐性权力网络与社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考察了一个小城镇中在正式权力体系与正式权力体系之外的个体之间形成的隐性权力网络的特点及其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这种隐性权力网络主要有四种类型 :为营造社会资本而形成的隐性权力网络 ;由于正式权力进行寻租而形成的隐性权力网络 ;由于正式权力角色形象扩散而形成的隐性权力网络 ;由于正式权力垄断知识和话语权力而形成的隐性权力网络。各种类型的隐性权力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13个网络字幕组为研究对象,对青年亚文化社群的运行机制与权力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在网络字幕组创设的亚文化空间中,个体群内权威的建立以及不同字幕组在亚文化生产场域优势地位的确立与文化资本发生着密切勾连,但权力体系的建构与权力等级的确认并不是现实权力体系在网络亚文化空间中的一种简单复制,能者居上、实力为先——对知识权力的认可,成为网络字幕组群体认可并遵循的隐秘权力逻辑.  相似文献   

5.
张小军 《兰州学刊》2007,3(10):117-120
文章试图重构权力范畴,并对权力现象做一种多元的解读:追溯了"权力"一词的中西文词源;评析了权力概念的三种主要理论:力量论、意志-关系论、结构论,认为权力有四个本质属性,即力量性、命令-服从关系性、价值中立性、物质性,提出了自己的权力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权力类型划分,总结出几种对应性权力现象.文章认为,应该以一种多元的视角来解释权力这个现象,不仅提供了新颖的权力研究视角,而且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社会文化结构中,礼物通过私人关系、面子、人情、互惠等因素构建起层层伦理性符号网络,在此伦理性符号网络的遮蔽下,礼物馈赠获得了支配人们意识与行为的“合理”形式与地位,由此导致了人情僭越法律、束缚胜于自由的符号暴力统治.在符号权力已经“习性”化的背景下,人们无力从既有的礼物传统和礼物关系中解放出来,因而使摆脱符号权力而得自由难免是一种幻象和幻想.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资本理论和领导者影响力理论的基础上,界定大学校长的社会资本的内涵和构成,并提出大学校长影响力的内涵、构成与来源。在大学校长的社会资本和影响力的框架下,可以发现大学校长的社会资本与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孙晶 《理论界》2007,(7):93-94
权力理论是福柯学术思想的核心。在对现代两种经济主义权力观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福柯集中从权力存在的形态、权力运行的机制和运行的目的等方面对现代权力问题予以阐释。在福柯看来,权力没有具体、确定的形态,只是一种关系;权力首先不是压制性的,而是生产性的;权力的运行不是自上而下的过程,有自身的意向性,属于双向、互动的支配关系。这种微观权力思想解构了现代的宏观权力理论,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无主体、无中心、分散、多元、相对主义等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9.
权力与自由——福柯微观权力理论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怎样看待权力与自由的关系?这是理解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关键。与割裂了权力与自由之间关系的传统宏观权力理论不同,福柯强调权力与自由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微观权力理论,前者强调权力的统治关系,后者强调权力的抵制关系,这就为自由留下余地;根据权力与主体、自由之间内在联系的不同程度的理解,微观权力关系又分为消极权力关系和积极权力关系。福柯推崇一种积极的权力关系,主张过一种生存美学的伦理生活方式,他认为在这样一种权力关系中,主体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福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权力探究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严复译著与“翻译的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大翻译准则,分别代表了翻译活动中的不同权力关系,其中“信”体现了传统翻译活动中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权力支配关系;“达”意味着译者对原文的选择和改写,从而将翻译改造为挪用,体现出一种“思想挪用的政治”;“雅”代表了译者在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的特定权力关系背景下,通过归化策略护存主体语言之纯粹性、主体文化之凝聚力的努力,构成了一种“语言归化的政治”。在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社会背景中,严复译著充分展现出翻译活动中的各种权力关系,从而成为“翻译的政治”命题的一个颇有价值的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11.
网络是人类社会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几乎影响了人们在各个领域中的活动.网络对人类政治生活的影响至关重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网络政治形态.本文以“网上政治”与“网下政治”的互动作为研究视角,在比较分析的框架中,揭示了网络政治的独特的两面性与双重性.网络政治作为现实政治的补充者、替代者和重塑者,相应地表现为参与型政治、压力型政治与权力-资本结盟型政治三种形态.网络政治独特的运作机制并没有掩盖它与现实政治的关联,尽管它在诸多层面改变了传统政治的运行过程和关系模式,但在其颠倒机制和聚合机制的背后,存在着一种隐蔽的垄断机制和操控机制.认识网络政治的独特性及其形态,有助于中国从容应对网络政治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警察行政处罚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治权力,也是与人权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警察权力。它是特定的警察机关厦其人员基于履行职责、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之目标,而对违反警察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方实施惩戒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专属性、制裁性和特殊强制性等特性,是与警察刑事权、其他行政处罚权以及刑事处罚权密切相关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网络化发展、全球生产网络及因此形成的网络权力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即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全球和地方二维视角下产业的网络化发展入手,通过对产业网络的非均衡化发展以及全球网络与地方发展关系等相关研究基础的总结与回顾,系统地评述了网络权力的形成基础、概念内涵、运行机制及其对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影响等方面对现有相关研究,归纳总结了已有研究成就,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为进一步深化网络权力研究的具体方向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权力的合理化,是欧洲现代化过程中伴随着经济领域的合理化而出现的重要现象。作为从权力视角解读现代化历史的重要思想家,福柯从权力的合理化角度,考察了规训权力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分析了规训权力的特点和社会功能。虽然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彻底被以监视权力为代表的规训权力所攻占,但是,福柯并不认为自由的空间已被彻底剥夺。福柯肯定了权力关系网络之中权力与作为权力的阻力的自由的共生关系,在这种意义上,福柯的权力观是一种积极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5.
宋红岩 《江淮论坛》2013,(3):124-128
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尺度的改变影响了人类表意甚至文化"。而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社会的形成,网络权力表达也日益活跃。文章在厘清网络权力发展的要义与旨趣的基础上,对权力网络与网络权力、空间权力与权力空间、权力秩序与秩序权力等问题进行了道义上的阐释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微公益的升级版,天津爆炸事件中的"微公益2.0"依赖普通网民发起和组织,具有"无中心"、"无组织"的草根特征。微公益2.0的成功实施,表明了网络时代普通个体开始拥有前所未有的信息权力。较之传统权力,信息权力更具建构性;后者不仅来源于权力主体的位置或者资源,还源自网络空间蕴于关系网络之中的策略行动。该策略行动体现于微公益2.0之认同激发、关系网络建构和权力影响力实现的诸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的影响力有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之分。一个人担任了一定职务,便有了一定的权力,由此而产生的影响力便是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指人格力量,它是一种无声无形的精神感召力。领导干部在重视权力性影响力的同时,必须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权力与权力制约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力与权力制约论纲王寿林1.权力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支配与服从关系,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自己的特性。这种特性使权力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并呈现出独到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为强化权力制约提供了依据。为什么社会需要权力,文明选择了权力?为什么历代英雄豪杰拼命...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6,(4):55-61
环境政策执行是一个复杂的公共问题,多元主体的参与互动使政策执行过程呈现网络化状态。我国环境政策执行网络是一种矩阵式网络,其缺陷在于网络内条块分割的权力关系使各个行动主体之间难以形成有效共识,从而导致政策执行不力。环保约谈制是近年来国家推动地方政府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的一种行政手段,它促发政府强力治污,将环保压力传导至环境管理体制内和体制外,有效地促进了政策执行。以环保约谈制为例解析政策执行网络内行动主体间的权力互动关系,发现:环保约谈制引发新型权力关系的形成,提升环保政策执行力的关键在于构建"共识互动式"执行网络,实现环境管理体制内外环保监督权力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20.
语言符号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定义,这使得性权力伴随着语言符号的差异而不断的变化与修正。语言符号是产生权力的根源,女性性权力正是基于此而具有历史性和变动性,在研究女性社会属性这一问题上。试图通过引入语言符号来对性权力做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知:语言符号如何介入性权力而使得其产生。在伴随着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的语言差异是如何对性权力造成影响,在现代社会,语言符号又是如何改变女性性权力被压迫被剥夺的事实,社会性别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性权力的转化,而性权力的转化又是怎样通过语言符号差异的体现。成为了本文需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