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沪深300股指期货套利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作为期货机制在证券市场的引入,是期货和证券两大市场相结合的创新型产物,而股指期货的套利功能更是促进市场效率运作的重要一环。本文完整的展现了运用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与ETF基金组合进行期限套利的全过程,发现仿真交易中存在着大量的套利机会,最后指出当前投资者运用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期限套利交易需要注意的五个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ETF在股指期货期现套利中的跟踪误差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因此股指期货的期现套利将成为一种新型盈利模式.本文分析了ETF在股指期货期现套利中的运用,并对中国市场上的上证180ETF、上证50ETF、深证100 ETF及其ETF组合对沪深300指数的跟踪误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股指期货的期现套利中,用ETF来复制标的指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其中ETF组合对标的指数的跟踪误差最小,能更好地提高套利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理财产品风险控制问题,沪深300股指期货的运行为理财产品打开了创新空间,但是现有股指期货类理财产品的套利表现未尽人意,还需要深入优化。运用优化理论,结合市场数据,给出传统对冲型股指期货理财产品的优化方案和引入股指期货的套利型理财产品的优化方案,并对这两款产品进行模拟运行。这两款产品收益率与市场同期运行的理财产品相比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推出我国股指期货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是一项用以对冲股票投资的系统风险,对股票现货资产进行套期保值和套利增值的衍生金融工具。当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投资者面临巨大的系统风险,因此开发我国的股票指数期货,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控制金融市场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跨市套利是一个具有低风险、稳定而可能取得较高收益的市场套利行为。为此以最为典型的金属铜期货为例,进行跨市套利运作方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建立具有普遍和实践意义的商品跨市套利操作模式,给出套利市场上的切入点和平仓点,以期对投资者在判定跨市套利行为是否可行及风险控制上,能获得较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股票指数期货在开放式基金中的运作机制及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正式出台 ,开放式基金的大门已向我们打开 ,本文探讨了股票指数期货在开放式基金中的套利机制与风险管理机制及其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分钟高频数据,在考虑了ETF冲击成本和ETF溢价的情况下,首次研究了标的物为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ETF和沪深300股指期货之间的指数套利。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沪深300股指期货,负向套利的机会和平均收益远高于正向套利,ETF流动性不高和卖空困难导致的ETF高溢价可以解释该现象。在中国融资渠道不畅和卖空限制较多的背景下,指数套利交易者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融资风险和价差收敛风险。研究结论既能指导投资决策,也丰富了有限套利理论。  相似文献   

8.
期指是金融证券市场中的交易品种之一 ,它的推出将对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文章介绍了股指期货概念 ;以国外金融炒家对冲基金为例 ,分析了多市套利的原理及其市场条件 ;探讨了我国股指期货推出后金融市场全局变化及主力运作战略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罗斯曾指出:“大多数现代金融不是基于无套利直觉理论,就是基于无套利的实际理论。事实上,可以把无套利看做是统一所有金融的一个概念。”因此,套利是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概念。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金融工程是一门将金融经济学理论应用于解决金融问题的学科,所以,无套利思想又是金融工程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0.
借助VEC模型和EGARCH模型对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期现套利的联动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期现套利中卖出期货合约的交易导致了期货价格的下降,但由于现货市场显著的自相关性,买入有限规模现货资产的交易并未带动现货价格的上升,这意味着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基差的收敛并不是因为两个市场之间形成了此消彼长的负反馈联动效应,而是由于期货价格对信息反应更灵敏因而比现货价格下降得更快。因此,在沪深300指数现货市场的非对称波动中,期现套利起到的是助推而非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套期保值是股指期货的一项基本功能,也是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股指期货作为一种股票组合的保值工具,在我们国家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比较大的情况下能用来为某些个股保值。投资者在投资某只股票时已经获得了预期的收益率,但是由于处于限售期而不能获利了结,为了防止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收益损失,利用股指期货来为这种股票保值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文章对适合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个股选择、套期保值的比例及需要额外承担的成本等问题作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2.
构建投资者同时利用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套期保值的期望效用最大化模型,从投资者需求角度解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市场并行发展格局形成的必然。研究发现:当假设股指期货价格和股指期权价格无偏时,投资者完全利用股指期货套保是最优的,此时股指期权是多余的;当假设股指期货价格有偏,股指期权价格无偏时,投资者需要利用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两种套期保值工具的组合达到最优套期保值效果,此时,股指期权是必要的。认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平稳运行之后,中国应该适时推出同一标的指数的股指期权产品,形成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市场并行发展的股指衍生品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3.
基于跳跃扩散模型的中国股市和期市风险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6—2007年我国股市大盘股和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高频价格数据,建立了基于跳跃扩散的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事件风险模型,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我国大盘股和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沪深300指数既存在同时的跳跃溢出效应,也存在我国大盘股领先沪深300指数5分钟的跳跃溢出效应,表明我国股市和期市存在极强的风险关联性,进一步为我国股市和期市跨市场监管的机制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是指以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的交易。文章首先论述了股指期货的原理和发展历史,然后讨论了在资产管理中如何运用股指期货来进行风险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股指期货时的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现货市场对于期货市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现货指数的上涨是股指期货看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长期来看,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稳定的正向引导关系,并且对上海A股市场和深圳A股市场的影响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股指期货做空机制与做多机制对指数现货的影响有无异同的问题,将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间中国股市的大幅波动分为上涨期和下跌期,通过沪深300股指期货以及沪深300指数现货每5分钟的数据,利用Garman & Klass波动率度量公式、双变量GARCH模型和EGARCH模型来分析波动中股指期货对指数现货波动的影响。研究认为,在市场处于大幅波动期,股指期货和指数现货两个市场之间存在双向价格引导关系,其中指数现货市场处于主导地位,两个市场之间风险是相互传递的,其中指数现货市场的风险传递更加显著;在中国股市波动的利多阶段,股指期货的负收益会促进指数现货的波动,在利空阶段,股指期货的负收益影响大于正收益影响,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对指数现货市场带来的影响大于做多机制带来的影响;股指期货以其本身固有的领先于股指的特性,在应该抑制波动的时候反而加剧了波动,造成了负面影响,中国金融市场应重视其负面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对负面影响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股指期货监控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股指期货推出之际,对股指期货操纵行为的监管研究也日益显得重要,根据股指期货交易数据的噪声性、隐周期性、二重性、多粒度性和实体差异性,我们建立了基于数据挖掘的股指期货"数据—方法—指标"的监控方法,并给出了加强体制和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股指期货收益率与波动率的长记忆性进行研究,可以反映市场的运行效率。运用ADF-KPSS联合检验法、自相关系数法、R/S检验法检验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收益率及波动率序列的长记忆性。结果显示: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收益率序列不具有显著的长记忆性,而其波动率序列具有显著的长记忆性,波动率的长记忆性暗示着市场中事件和消息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影响不会马上消失,而可能对市场产生长期和深远的影响,也意味着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有效性有待加强,需要从信息披露、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等方面加强市场建设,以消除长记忆性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影响。运用FIGARCH模型度量了沪深300股指期货波动率的长记忆性,为后续股指期货波动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制度创新与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是制约中国股指期货制度创新的关键,并反过来成为破解中国证券市场危局的现实选择.要充分发挥股指期货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需要从标的指数、合约单位、保证金、价格波幅、市场主体、市场布局等方面对股指期货交易制度进行科学设计,同时,应通过日常监管、动态监管和应急监管的结合,政府监管、自律监管和内部监控的统一,加强对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