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小农意识是小农经济中农民身份和地位的体现,它充分反映着农民为生存而对自己利益的维护,但不包含对权利的捍卫与争取;它虽是与官文化对立的民文化,但并未从根本上否定官文化的统治,而是在如何适应集权官僚制的前提下,形成维护自己的生存和简单再生产的初级观念.小农意识是个体的,但却是普遍的,它作用于农民,影响于全社会,包括小市民,乃至官僚,其传统至今依然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的观念有所制约.  相似文献   

2.
小农意识是小农经济中农民身份和地位的体现,它充分反映着农民为生存而对自己利益的维护,但不包含对权利的捍卫与争取;它虽是与官文化对立的民文化,但并未从根本上否定官文化的统治,而是在如何适应集权官僚制的前提下,形成维护自己的生存和简单再生产的初级观念。小农意识是个体的,但却是普遍的,它作用于农民,影响于全社会,包括小市民,乃至官僚,其传统至今依然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的观念有所制约。  相似文献   

3.
几乎所有研究中国古文化的著作,都忽略了小农意识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形态。而作为农民这个中国特有的劳动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表现,小农意识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传统文化,对现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仍起着突出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对小农意识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袁伟时 《学术界》2004,(5):121-131
新文化运动与文化革命是背道而驰的两种文化.文化革命的源头是义和团运动.它们的文化基础都是迷信和排外.新文化运动继承的是从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精神,其主导思想不是无政府主义.人们没有理由责难新文化运动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负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就是呼唤自由、法治、宪政和理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庄重大的事件,至今已九十周年了。对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即就建国后在义和团运动问题讨论中,也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自发的农民战争,是一次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翦伯赞《义和团运动》,见《历史教学》1958年第11期)“义和团的农民革命运动象火山突然爆发一样,以山东为中心涌现出来”,“它构成近代史前期第二次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反复发生的农民革命、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6.
农民弱势群体缘起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农业小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着农民脆弱的经济地位和原子式状态,是造成农民弱势身份的经济原因;农村传统文化心理——小农意识交往实践中的“自我削弱”效应。是造成农民弱势身份的文化原因;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滞后和基层政权缺乏善治,是造成农民弱势身份的治理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推动义和团运动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全国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5月6日至10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参加了讨论,提交论文七十余篇。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一、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这是一个老问题,前些年已进行了反复讨论,但这次会上它仍然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人从战争角度提出,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战争还是农民战争?对这个问题大约有三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农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自然是一场农民战争。并把它与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并列,认为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革命高潮之一。有的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不论是从其斗争目标、斗争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统治的斗争,即简称为“教案”或“反洋教运动”者,实际上占有一个十分重要和相当显著的地位,它历时最长,差不多跨越整个十九世纪下半个世纪;它分布最广,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和各地区;它次数最多,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到义和团运动期间,“仅就由于传教士引起的大小教案”而论,就“共达四百余起”①之多。我们所熟知的义和团运动,就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统治斗争发展的最高阶段。由于受到题目和篇幅的限制,本文只能单就反洋教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作用来谈;而谈到这两个问题的时候,笔者发现自己的观点和李时岳同志一些文章中的有关看法很不相同。因此就把我的看法提出来同他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势必涉及  相似文献   

9.
五、平均主义与等级观 中国古代的农民也有一定的公共活动,也有对公共事务的思想和道德标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些都是小农意识的组成部分,它突出的表现,就是平均主义和等级观。这两个似乎对立的观念,在小农意识中却可以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0.
陈俊 《兰州学刊》2007,(9):91-94
毒品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存在除了政治、经济和心理层面的原因之外,更有其深层的思想文化根源.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反主流文化运动以及体现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药品文化"使吸毒得以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而技术理性统治下的"现代性"社会所造成的人性危机则是毒品得以存在和蔓延的根源.毒品泛滥是技术时代人类的必然命运.人类只有对技术时代进行深刻的人文反思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毒品,从而建立一个人道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识别——一种界定“少数人”的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焰 《文史哲》2011,(6):151-159
文化识别是个体基于自身既定文化和文化群体所形成的一种身份归属。与民族识别不同,它更多地体现出对于不同文化平等价值的尊重和个体选择的宽容。文化识别作为一种界定少数人的进路,产生了"多数人"和"少数人"的概念。少数人是指缘于文化差异而在国家共同体中实际居于"天然劣势"地位,其既定文化在共同体的公共领域未能得到充分反映的那些群体及其成员。基于文化识别中文化的不可公度性和平等性,少数人因肯定自身既定文化而产生的"额外文化诉求"应得到理解和尊重。如此,须在统一的公民权利之外另寻途径来满足少数人的这种诉求。  相似文献   

12.
数字图像时代的文学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介掌控的视觉时代,数字技术引发的图像表意的不断强化和文字审美的日渐式微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如希利斯·米勒所分析的,尽管印刷的书还会在长时期内维持其文化力量,但它统治的时代显然正在结束,新媒体正在日益取代它.不过米勒同时指出:"这不是世界末日,而只是一个由新媒体统治的新世界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1900年发起于山东,遍及华北大部地区的义和团运动迅速点燃了绥远地区反洋教斗争的火焰。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全国和内蒙古地区义和团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虽然在义和团运动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是他们在运动后凭借帝国主义的保护和巨额赔款,势力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更加紧了对绥远地区文化和经济上的侵略。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农村社区精神文化出现了以下变迁:“法治”文化正逐步取代原有的“礼治”文化成为约束农村社区社会关系的主导秩序准则;积极流动、开放进取的市场意识正逐步取代原有安土重迁、封闭保守的小农意识成为广大农民的主流思想意识;“义利并重”甚至“偏利淡义”的价值观正在逐步取代原有“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成为广大农民的主导价值观念;科学、进步、理性的生活方式正逐步取代原有愚昧、落后、感性的生活方式成为广大农民的主流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略论义和团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它首先从山东兴起,迅速蔓延直隶,席卷华北,影响所至,遍及全国,震撼中外。它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有各阶级各阶层参加的民族自卫战争,其中甚至包括一部分具有爱国思想的清军将士、封建官吏和士绅。义和团的英雄儿女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势危如累卵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肩负起保卫祖国、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颂歌,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和中华民族无限蓬勃的生气,而它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独具异彩,永垂青史。义和团运动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表现在义和团民反对洋教侵略、反对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反映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的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主流文化是主流社会所倡导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在阶级社会不和谐是主要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为和谐文化。阶级社会不是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样性所蕴涵的独特价值不仅体现在不同的文化之间,还体现在同一种文化的内部,具体包括:其所承载的开放性和所包容内涵的丰富性、能够保持各民族文化特质、能够维护民族平等和保障人权等方面。坚持文化多样性发展,一是从世界的层面应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二是从国家的层面切实抓好文化先进性和大众性的统一;三是从群体的层面以本土特色去定义外来文化;四是从个体的层面努力延展人的本性和价值选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毒品问题是技术时代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存在除了有人们心理层面的原因外,更有深层的社会文化根源。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反主流文化运动使吸毒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技术理性统治下的“现代性”社会所造成的人性危机则是毒品得以存在和蔓延的根源。人类只有对技术社会进行深刻的人文反思,建立一个人道化的社会,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毒品。  相似文献   

19.
村庄价值世界嬗变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鹏云 《学术探索》2015,(2):100-10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和现代性因素的冲击下,村庄的价值世界正在发生急剧的变迁,主要表现在村庄公共价值空间的式微和农民个体意义领域的转型。为了有效应对这一趋势,应发挥农村文化的空间营造和价值调节功能,但当下进行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由此应适当调整新农村文化的建设方向,通过农民自组织的文化载体来重新激活村庄和农民的价值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的全体,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政治儒学.儒学在政治统治的需求下,融合佛道思想于现世人生之中,采取自上而下即从统治阶层到民间的路径将儒学发展为政治儒学.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政治儒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