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58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马克思《资本论》逻辑的反思,涉及七个问题,一是对马克思哲学观念的反思:劳动人道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二是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影响;三是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反思:历史主体是人,还是生产力;四是在历史阶段的划分上,马克思对集权官僚制有所认识,又未在理论上明确规定;五是对政治、文化与经济关系认识的局限;六是《资本论》的目的是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使政治经济学“科学化”;七是《资本论》从商品出发,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商品形态的资本关系及由此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是自20世纪末以来相当响亮的一个术语,甚至是一种思潮,冲击着中国的学界、政界、经济界;更似乎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大潮,其强度远远超过了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面对如此浪潮,有人悲观失望、不知所措,有人欢呼跳跃、亢奋不已,更有人趁“潮”打劫地窃取权力、侵吞公有资产  相似文献   
3.
国度性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属性之一.中国政治经济学具有特殊的国度性.作为研究者,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的,并确定主义和主题,以确立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性.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要以方法的创新为内在条件,而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创新又要立足于哲学方法的创新.现代哲学创新就是以现代劳动者为主体,对现代人类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在抽象层次上进行概括,形成新的哲学观念和方法论,以导引劳动者的觉悟和解放运动.通过方法创新,中国政治经济学形成自己的科学方法,这就是辩证法具体化的内生外化的系统抽象法,进而以此确立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主题,规定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成总的中国政治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明主体与现代化①刘永佶现代化,是人类步入20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以什么方法和原则来研究现代化?这是所有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科学家首先要思考的历史与逻辑的前提。一现代化研究: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作为一个新领域,现代化研究的性质是什...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生产方式 不是人口发展 关于两种生产理论,当前的具体说法有:两种生产都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人类自身的生产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两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以上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不符。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使旧中国的人口问题日益严重。许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人口学,但是,他们所舶来的基本上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及其变种。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的传播,是适合反动统治阶级的利益的,它的矛头是针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先进分子逐步认识到:要  相似文献   
7.
唯有现代化,才能振兴中华刘永佶中国的现代化,是自从中国随人类发展的大趋势而进入现代以来,就被其先进分子所觉悟、所认知的发展道路。关于中国的现代化,虽说认识上的歧义颇多,行进途径也有诸多曲折,但中国正随着世界性的现代化大趋势,而变革着、发展着。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以历史学家的思维,来考察即将过去的20世纪时,将如何评价它呢?这是有史以来最不平静,也最为矛盾和冲突的一个世纪。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统一性,国际交往和战争,更加证明了人类的存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的国际、国内战争,起码也杀死了一亿人的生命,然而,文明  相似文献   
9.
几乎所有研究中国古文化的著作,都忽略了小农意识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形态。而作为农民这个中国特有的劳动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表现,小农意识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传统文化,对现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仍起着突出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对小农意识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有一个论争不断甚至被称为社会科学界“哥德巴赫猜想”的命题———“亚细亚生产方式”。人们为此费了多少心思,发了多少议论,但终不得其解。我本人也曾长期陷于此题的猜解,一度甚至觉得有了答案,并由此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性质有所认识。最近,又专门研究中国经济矛盾,在对其历史的考察中,不能不涉及“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有了新的感悟,发现是后人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误读,才有了本不该有的论争。而这种误读,恰恰表明研究方法上的诸多问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