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为推动中国传统学术转型的深入研究,上海大学历史系暨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举办了"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传统学术转型的原因、路径与方法,经学的近代转型,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古史辨"与近代史学,国学与中西学术,近代著名史家的学术与思想以及清代学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次会议的举行,对于在海内外传统学术研究中打通古代与近现代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学者直接对话并推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位、也是近代最初一位诗人、思想家和哲学家。学术界对于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改良思想多有评述,而对其哲学思想论之甚少。作者对他哲学思想的渊源进行了剖析,并将他对待中国传统哲学问题的基本观点与其他思想家进行了比较,认为龚自珍的哲学思想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这决定了他应当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观既是时代潮流的先兆,又是传统哲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概括。他的哲学思想继承的多,创新的少,但近代哲学的某些特点,在他思想中已见端倪。这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平等"是谭嗣同《仁学》的主旨。谭嗣同在近代中国以新的思维方式来论证人人平等之所以然。他倚重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以"以太"为基点,建构了"以太—仁—通"的哲学思辨体系,并以此作为形上依据来追求世俗的价值理念。其平等观主要包括四个维度,要求上下、男女、中外、人我的平等;而其平等思想中所透射的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认识,经历过由“技”到“学”再到“道”的三个主要阶段。谭嗣同将西方自然科学中的“以太”概念,提升到世界本体层面,并赋予近代自然科学以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普遍意义,从而表现出唯科学主义倾向。谭氏的唯科学主义思想集中反映了他的科学理性精神,具有反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思想启蒙意义,但其中又夹杂着主观的宗教神秘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5.
作为戊戌变法时期富于哲学气质的思想家,谭嗣同力图糅合古今中外的思想学术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史学思想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进化论的历史哲学、唯意志论的历史动力论和“民史”思想构成了谭嗣同史学思想的主要面貌,在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特殊的年代造就了近代哲学的特殊性,新旧交替、中西交汇使近代哲学无论理论来源、内容构成还是概念范畴、体系建构都变得异常斑驳、多变和复杂。这一点在谭嗣同那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有鉴于此,如何界定、把握谭嗣同哲学的性质和特点,进而客观、合理地界定其地位成为谭嗣同研究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学术界对谭嗣同思想的研究存在诸多有待探索的空间,对谭嗣同哲学的定性颇有争议,对于谭嗣同的评价也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7.
利玛窦与西学东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马窦是明末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他来华28年,由于中国实际情况的影响,他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儒家经典和介绍西方学术上,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介绍进我国,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改良革新运动与民主革命思潮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传统的先秦诸子学说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容低估。不但清末子学兴起对思想界、学术界的影响应受到高度重视,而且子学兴起的思想背景、学术渊源诸问题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吴经熊的法学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建树,即考察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评介西方法律思想,创见法律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法制进程;二是文献编纂,即汇编和校对法学论著.编撰和校勘法学工具书;三是传媒平台搭建,即主编<法令周刊>,主持上海法学编译社,支持<法学季刊>建设.吴经熊作为法学大家对近代中国法制进程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法学学术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谈不上有什么认识依据,学术自由作为舶来品,一经与我国的文化传统与政权组织形式相交锋便面目全非。当然,学术自由的呼声日益高涨。依笔者看来。与其说是争取学术自由,不如说是呼吁学术民主。讨论学术自由问题有两个立足点,或立足于中国学术自由的现状,或立足于当代非人类中心的哲学主题上,出发点不一样,是无法取得共识的。本文试图从哲学发展的走向来审视学术自由问题,得出的结论或许与当前的看法有些不一致,我并不认为这会阻碍学术自由的进展,相反,在差距面前更显出学术自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谭嗣同的墨侠精神与墨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封建勇猛斗士及著名思想家。他的行为处事、人生态度、侠义精神、学术渊源,无不本之于墨学,宗之于墨学。他的乌托邦社会理想及现实中所屡遭的挫折,亦与其宗奉的墨家侠义精神及学术思想有密切关系。因此,弄清这一问题,对于谭嗣同思想研究,对于当世的借鉴,无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富仁的学术研究涉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文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新国学以及语文教育学等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无疑是其学术研究的重点,具有多维度的学术建构。但以往学界往往多聚焦和称赞他的鲁迅研究和新国学研究。其实,他的现代文学研究之路绝不拘泥于鲁迅这一单一对象,也不拘泥于具体和微观,而是呈现出视域的宏阔性、思维的开放性、眼光的全局性等个性特征。他的现代文学学术思想和见解是建立在他丰富的人生体验、生命体验和独立的文学感觉、感受基础之上的,从而建构起有思想的学术和有个性的话语,这是他对现代文学研究的贡献所在、价值所在,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治学提供了路径、方式和方法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起步于近代学术转型语境下的京剧流派研究理论,在观念和研究范式上折射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从总体上看,它是有着现代学理色彩、超越个体单向观照,对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进行理论形态的系统把握和深入挖掘的综合性研究。但是,传统的传记体例的研究方法仍然是其理论研究的重要支柱。这种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在学理、方法上的交织、结合,共同构筑了20世纪初京剧流派研究的理论架构,体现了流派研究在近代学术转型期基本的学术风貌。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民主治校,学术革新北京大学,创办、编辑和出版《北京大学月刊》,在近世中国学术由旧到新的转变中,影响并塑造了一代学术,北京大学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新学术的主要策源地。本文根据原始档案材料,历史地考察了《月刊》的编辑历程、工作成就和编辑特点,论述了蔡元培的学术观和以学术为本位、强学术—强现实的学术编辑思想。作者认为,《月刊》的创办是蔡元培的学术思想、职业经历与近世中国学术发展的客观需要相结合的产物,是蔡元培和当时的北大学人富有创造性的自觉的学术实践活动;《月刊》是中国现代期刊史上最具典型意义和最富大学学报形态及特征的学术刊物;蔡元培以其创造性的工作,成为中国大学校长中第一个创办和建设大学学报的开拓者;其后,《月刊》被《自然科学季刊》、《社会科学季刊》和《国学季刊》分而继之,这本身又是北京大学学术刊物和中国大学学报由综合到专门化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证方法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向人文社会领域渗透的结果 ,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主体方法。可证实性原则是实证方法的核心。经由严复、梁启超、王国维的介绍 ,这一方法在民国学术界得到了广泛传播 ,影响及于每一学人。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在此一方法的基础上吞吐中西、融会创新 ,构建起各富特色的学术体系。经过实证方法的洗礼 ,传统思维方式获得了改造 ,科学思想与方法深入人心 ,民国学术也因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6.
谭嗣同是近代中国建构哲学体系的第一人,他的哲学思想体系集中表现在《仁学》一书中.《仁学》的哲学思想又集中表现在“二十七界说”中.“二十七界说”思想明确,有其佛学的外表,但其内核仍是融摄儒佛道三家而归宗于儒,实为他追求的“通”或“一”的观念作一个哲学的说明,而“通”或“一”乃是谭嗣同致力于伦理、政治上“平等”观念的哲学依据.所以,通过“二十七界”说,即可剖析出谭嗣同《仁学》的哲学思想实质,即佛道为表,而儒家为里.  相似文献   

17.
近代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自由起源于德国,它在美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扩充。而中国近代以来的学术自由同样来源于西方,它在中国经历了萌芽时期、毁灭时期和恢复时期。本文主要论述了学术自由的内涵、学术自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如何保障学术自由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近百年思想文化和学术史上,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是两大重镇,是中西思想文化的两大汇聚点,它们一南一北,齐寿并峙,相互呼应,成为中国20世纪学术文化的双子星座。从两者的关系入手,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是一个新的切入点。由此得出结论:如同出版界离不开学术界的智力支持一样,中国近代以来的学术发展,也离不开现代出版的支持与推动,离不开现代出版业的发展,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也绕不过中国近代出版业。历史表明,学术和出版的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的转型产生很大影响。首先是打破了儒学上千年来的独尊地位 ,却开启了中国社会摆脱传统和否定传统文化的先河 ;其次是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却导致了教育的贵族化与人文精神的失落 ;最后是促进了近代学术的转型与发展 ,却产生了专营“术”而忽视“学”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应该仅仅象黄昏才起飞的猫头鹰,它更应该像高卢的雄鸡一样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不应该像专啃文本故纸的学术书虫,更应该像马克思本人一样做一个振臂高呼的思想斗士.不然.他尽管可以被称为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大家,但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应该为学术而学术,而是应该意识到学术与思想的差异.学术不应该是冷冰冰的理性规范和无立场的考证辨识,而是应该在学术中体现思想,以思想关照现实.实现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实现普罗大众的政治经济解放.最终,学者也不仅仅是学者.而是像马克思一样,为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事业而奋斗,从而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