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指出:“对异化概念,要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异化作为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作为理论和方法,一种是把异化作为表达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某些特定现象(包括某些规律性现象)的概念。马克思拒绝前一种异化概念,而只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并且把它严格限制在阶级对抗的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这就告诉我们,异化不仅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也不是普遍的哲学范畴,因此,不能用它来观察和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胡乔木同志在其重要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中,区分了马克思在他创立马克思主义以前和以后使用异化概念的两种很不相同的情况,说明了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只是“把异化作为表述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某些特定现象(包括某些规律性现象)的概念”。这个论述同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中使用异化概念的情况完全符合。一、《资本论》中的“异化”是表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定现象的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使用过异化概念,但只要仔细推敲就不难看出,它们都是用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异化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正确认识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抵制精神污染的重要方面。但是,在理论界有一部分同志,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异化论观点的影响,对马克思的异化概念随心所欲地加以曲解。甚至有个别深深迷信异化论的同志,在对异化概念所进行的“历史考察”中,把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外推到社会的一切领域,声称:“异化问题的提出是辩证地思维的结果”,“把异化概念应用于社会、经济的领域,是一种历史的辩证法”。这些同志力图说明,异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应当把抽象的人作为一切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把一切社会现象归结为人的自我分裂。这一观点成了当前抽象人道主义、人性论、现代派文艺思潮等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思想  相似文献   

4.
“异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如果我们离开具体历史条件抽象地谈论异化,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本来,“异化”在霍布斯、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那里,都有很不相同的含义。马克思使用异化概念,更是把它作为一个历史的、特定的范畴,用来解剖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后期则仅仅把它作为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补充概念来运用,其内容是十分明确的。有些同志把异化概念抽象化,并由此出发谈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这就阉割了马克思关于异化概念的具体的、实质性的内容。有人还据此把异化永恒化、普遍化,论证所谓“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化”,这就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在近几年来开展的关于“异化”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异化论,这种异化论认为,社会主义不但有异化,而且必然异化。因为社会主义异化的根源不单是旧社会的痕迹和外来的影响,而且是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中产生出来”的。这样,马克思用来揭露资本主义的用语,现在被社会主义异化论拿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了。这种异化论把好多现象用异化来概括,提出了从思想、政治到经济都存在异化的社会主义全面异化论。提出这种理论的同志把他们这种异化理论称之为“马克思异化论”,并从马克思那里找来了根据,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可是谁都知道,社会主义消灭了私有制也就消灭了异化,这是马克思一贯而明确的观点。一种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论”,怎样能  相似文献   

6.
应该怎样估价与理解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概念,仍然是一个需要通过专门的理论研究给予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紧紧围绕马克思本人对异化的使用比较全面地考察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力求对“异化”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使用、理论基础演变,地位及作用作出回答,以此求教于理论战线的同志们。一、“异化”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使用研究“异化”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应该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我们试图紧紧围绕历史的事实进行逻辑的剖析。在1844年以前,从《博士论文》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即青年马克思时期,马克思对“异化”的使用是不断增加的,到《手稿》进入了高潮。马克思最早使用“异化”是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博士论文》中。在这两篇论文里,他把现象理解为“本质的异化”,把对自然的认识看作是“自然的异化”。马克思思想当时受着黑格尔唯心论的影响。在这两篇文章中“异化”出现了总共三处5次(《马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某些同志热衷于一种所谓异化理论,鼓吹社会主义异化论,认为社会主义存在着普遍异化现象,不仅有政治上的异化,也有思想上的异化,还有经济上的异化。据说,这种理论是有根据的,来源于马克思,并硬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一贯到底”的思想,甚至说成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理论界一些同志热衷谈论“异化”,在人们思想上一度造成混乱,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和前途失去信心。因此,有必要对异化概念在马克思著作中的地位、演变与发展,作一番考察,以便弄清楚这些言论到底是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特定含义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首创异化劳动概念,把当时流行于哲学界的异化范畴引入了社会经济领域。异化劳动概念侧重分析的是社会经济制度,其出发点是社会存在,不是抽象思维;它研究的是现实的经济关系,不是虚妄的精神关系。这是马克思与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异化,费尔巴哈提出的人性异化的根本区别。 异化劳动概念实质是揭示了一种客观的对立的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为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这首先表现在马克思规定这一概念的目的上,他说:“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异化理论新探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提法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提法大体有三种:异化概念、异化劳动理论、异化理论。我认为,前两种提法不够妥当,应该提异化理论。这是因为: 异化概念的提法,不能反映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丰富内容。黑格尔曾运用异化概念建立他的辩证哲学,费尔巴哈曾运用异化概念批判宗教,在他们那里异化起着哲学拐棍和杠杆的作用,是一个缺乏实际内容的空洞概念。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学者,是把异化作为社会问题提出来的,但其社会内容却很模糊。德国左翼黑格尔派,在批判普鲁士国家的时候,把异化问  相似文献   

10.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概念。虽然在他1844年后的著作中也能找到其表述,但已不再作为核心概念使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可以借助“异化劳动”概念阐明国民经济学的一切范畴,但是到了《资本论》,马克思却是以剩余价值为核心概念。为什么马克思要放弃借助“异化劳动”概念阐明经济学范畴的计划?沿着这一问题出发,可以发现马克思不再借助“异化劳动”概念的四重根据。厘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核心概念的转换历程,是研究“两个马克思”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研究异化问题的过程中,报刊和书籍发表了不少宣扬“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文章。“社会主义异化”的观点是错误的。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社会主义异化”的观点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还得从马克思怎样使用“异化”概念谈起。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用他的人本主义观点批判了宗教神学,指出上帝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但是,他并没有能够回答“人们是怎样把这些幻想‘塞进自己头脑’的”。马克思认为,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状况,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所以,在揭露了宗教的秘密以后,必须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现实资本  相似文献   

12.
所谓“社会主义异化论”是指近年来,理论界有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异化,产生着异化,甚至认为社会主义不仅有思想上的异化、政治上的异化,而且有经济上的异化。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还硬说它是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这不仅涉及到对马克思使用的“异化”概念如何认识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如何看待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异化论”到底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在我们看来,“社会主义异化论”根本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理由是: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问题的争论表明,“类”和“异化”概念对于整个讨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使用“类”概念,是因袭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观点;而使用“异化”概念,则不仅与抽象的人的观点逻辑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表明了马克思未能达到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来说阴私有制的起源、发展和消亡。他们据此得出了马克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的长达四十余年的理论著述活动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异化”这一概念几乎贯穿了他的理论著述的全部。这一现象说明,“异化”概念对马克思来说,绝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概念。然而,由于国际国内各种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理论界的主流认识,却总是有意无意地降低异化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诸如“不成熟说”、“过渡性说”、“费尔巴哈遗迹说”以及“后来抛弃说”等等。这样,就忽视了异化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决定性作用,抹杀了异化所特具的实践功能、认识功能和批判功能。在哲学改革走过十多个年头的今天,该是确定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有的同志认为“异化”不仅是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概念,而且在其成熟的科学著作《资本论》中亦未放弃这个思想,并且马克思按照劳动异化这一条思路,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了《资本论》。因此,异化在《资本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基本经济范畴。为了辨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将《资本论》中使用“异化”概念的地方一一列出,加以分析,然后再得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历史地考察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概念,可以看到马克思在他思想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使用异化概念的情况有着显著的区别。然而我国理论界有些认为马克思一贯坚持异化观的同志对这一基本事实缺乏认真的分析,片面地夸大了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进而提出的社会主义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的一些同志滥用“异化”概念,把我国某些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看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权力异化”,说什么“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政府变成了老爷,不受人民控制了,变成异己的力量”,并认为这种异化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产物,是克服不了的。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不符合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研究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同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过去,一些西方学者往往把它们彼此等同起来,借以歪曲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近年来,某些西方学者虽然不再把它们混为一谈,但仍不免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J·Feuerlicht在1978年出版的《异化:从过去到未来》中说:“异化概念从黑格尔经过费尔巴哈到马克思不断地在扩大”。把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仅仅看作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不断扩大,实质上仍然曲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历史地考察马克思怎样逐步地批判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具体地分析马克思如何汲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思想资料,才能科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孕育、产生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特别是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异化的概念是经常出现的。近年来,出现了研究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异化热”。其中有不少文章是从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出发,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但是,也有一部分文章则错误地解释异化概念的内涵,而又把它外延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许多领域。更有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马克思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一些同志宣扬的“社会主义异化论”,是一种相当系统的错误理论。他们用异化概念来分析、批判社会主义社会,认为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都存在着异化,有的人甚至认为异化的根源就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并且把人道主义作为克服异化的灵丹妙药。显然,宣扬这样一套东西,混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管作这种宣传的同志的主观愿望如何,客观上只会引导人们产生对社会主义和党的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