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在湖南省的新农村建设中必须促进资源、环境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当前湖南农村地区正在面临生态破坏的威胁,必须在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本文从湖南农村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研究我省农村环境公共物品的提供问题,提出应探索和尽快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由多元化主体构成的农村环境公共物品提供机制,提高我省农村环境保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农村精英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涂河蟹生态产业发展表明,农村精英的生态实践经历了从"生态自发"到"生态利益自觉"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既有粗放型养殖模式的反思和不同养殖模式的比较,他们最初具有了生态自发意识,而后在一定的"环境—社会"系统内形成了生态利益自觉理念。当生态利益自觉成为普遍性的社会行为时,从自下而上的抵制污染产业到自上而下的预防污染都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机制。在当前生态系统遭遇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农村精英的生态实践及其社会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环境技术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技术支撑。它代表了三个方面的觉悟,即科学觉悟、生态觉悟和文明觉悟,其道德基础是生态伦理,目标是解决环境问题。但是,环境技术不足以解决环境问题,因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伦理、社会问题。只有当人类坚持相对人类中心论时,经济发展与环境代价的二难困境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农村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恶化,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村是我省两型社会建设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两型家庭、两型农业,建设县域生态田园城镇体系,创新农村资源与环境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绿色补贴机制、物业化管理机制等,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在农村地区的纵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尹业初 《北方论丛》2015,(2):153-157
传统社会以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平衡作为伦理道德的内在要求,社会伦理道德的产生即源于对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了解与重视。这使传统社会农民有着生态伦理的理性自觉意识,他们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确立人类与自然交往的态度和性质。现代农村建设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存在以资源与环境的损害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快速发展的价值取向,使农村生态受到了破坏。因此,应当从传统儒家智慧中汲取营养,认识到人最本质性的存在还是生态性存在,由经济人向生态人转变,在生产生活中打破政经一体化机制,保持农村生态伦理的本位,才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6.
关注当下,环境权的实践进步还主要表现在城市,农村生态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加剧造成农民环境权遭到侵害仍然是棘手的问题.农民对政府的高度依赖又信任不足,乡村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与环境监管能力的不足,城市中心主义的束缚与农民维权意愿的不足,使农民环境权的实现困境重重,并直接影响了农村的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与和谐,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矫治环境不正义应成为实现和发展农民环境权的基本路径选择,着眼当下,重在遏制环境问题中的政治权力与经济开发一体化格局,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和农民实质性参与机制,塑造环境主体的正义品格,促进乡村经济转型走生态现代化新农村之路.  相似文献   

7.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叠加推进的历史交汇期,生态扶贫脱贫成果巩固关乎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由于脱贫人口抗风险能力薄弱、环境风险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和 自然灾害频发、后续生态产业发展动力缺乏、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等因素,导致农村生态扶贫脱贫成果巩固存在着很大的返贫风险.促进生态扶贫与乡村生态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有效防范农村生态扶贫脱贫成果巩固中的返贫风险.要激发市场益贫机制,增强农户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夯实乡村振兴发展生态基础;增强脱贫农户内生动力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农村生态补偿机制,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完善脱贫长效保障机制,增强脱贫人口应对各类社会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现状,从二元体制入手剖析农村环境日益严重和治理困难的历史渊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境治理机制,遏制农村环境恶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阶段新疆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起,中国农村扶贫开发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新疆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效。新阶段进一步推进新疆农村扶贫开发的对策建议:实施扶贫开发新模式;创新扶贫开发新机制;重点解决边境地区的贫困问题;改善南疆三地州生态、经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它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已经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对的一些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分析探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探索适合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李菲  冉姗姗 《理论界》2023,(1):61-67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在生态伦理视角下,人类的道德诉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关系密切,生态伦理中蕴含的共生共荣共长理念为农村环境治理构建愿景。随着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仍存在环境治理伦理理念薄弱、经济发展轻生态环保、生态化治理多样复杂、治理实践资源配置失衡等治理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把生态伦理思想贯彻其中,从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方式、治理实践四个方面,优化农村环境,激发治理活力,打造“环境治理共同体”,构建农村环境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张惠娜 《理论界》2013,(12):94-96
在上个世纪的生态思潮中,左翼生态学者布克金从自然观、环境问题的根源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等方面对生态运动中的环境主义倾向展开了批判。布克金指出,环境主义的自然观是一种机械主义的自然观,其对环境问题根源的分析遮蔽了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使公众的注意力和理论关怀偏离了对环境问题与社会变革关系的理解。在布克金看来,如果不通过革命行动创造一个合作的、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主义试图治愈这个星球的所有努力都将是徒劳的。本文从布克金对环境主义思潮的批判入手,深入挖掘上个世纪绿色争论中激进与改良阵营争论的实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境正义与中国农村环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正义是首先在西方兴起的一场在环境领域里追求社会正义的运动.文章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指出城乡的不平等是产生农村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民主机制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社区机制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中国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多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不仅影响近9亿农村人口的生活,而且威胁到他们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农村环境污染以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为主,而且污染源和污染主体分散零落,政府环保部门实施监管,既不现实也不经济。通过调动中国农村社区机制,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参与环境保护,使环境保护成为群众共同行动和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是未来解决中国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生态税收具有分配效应和替代效应。结合新一轮税制改革,我国应修正与调整部分对环境资源保护有负面效应的税种和税收,并开征新的生态环保税种。  相似文献   

16.
制度缺陷与农民生态权的缺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权是农民与生俱来的权利,是农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作为权利主体,农民参与生态权维护有利于实现环境正义.提高环境效益.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环境资源产权关系不清晰、农村环境保护法律边缘化、农民环境信息知情权缺失以及农村民主制度建设不到位等制度的原因,造成了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生态权严重缺失,农村生态保护主体严重缺位.因此,需要从立法完善、参与权的确立、信息公开、利益驱动以及公益诉讼等方面切实保障农民参与农村生态保护,重享良好的生态权.  相似文献   

17.
彭小霞 《新疆社会科学》2023,(6):105-116+168-169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的政府环境责任有着特定的对象、目标和实现条件。公共信托理论为政府承担入市中的环境责任提供理论支撑。当前,政府在入市改革中的生态保护理念缺失、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入市立法中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缺乏、入市中环境监管体制不完善,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破坏等不利后果。因此,应重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的政府环境责任,包括政府环境决策责任、政府环境执法责任和政府环境保障责任等。基于此,在实现路径上,应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践行生态保护的理念、加强入市中的生态保护规划、完善入市中的生态保护立法、健全入市中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在实现机制上,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环境风险评估机制、环境风险预警机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及政府环境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新农村的环境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设新农村日益成为社会焦点的今天,农村和农民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交错复杂的农村社会现象背后,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却常常在各种制度环境和政策背景下被遮蔽或淡化。农村环境问题已经触目惊心,数亿农村人口生存环境恶化,健康受到危害,且纠纷频发,成为社会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因素,成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一大障碍。基于对现行环境法制度在农村的适用性的深思,本文用和谐社会的理念对现行农村环境法制进行了一番审视,并对农村环境法制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期望对构建和谐新农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现状,揭示了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问题,并根据农村居民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以及农村体育资源和人文特点,确立了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目标,探讨了农村生态体育发展的对策,以便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体育活动需求,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体育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企业知识资本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资本积累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生态问题也由此凸显。信息资源、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企业信息文化及信息制度对企业知识资本积累起到促进作用。信息生态环境因子的协调、环境的信息传递、环境的相对稳定是企业知识资本积累的环境保证。因此,企业创造并构建有利于其知识资本积累的信息生态环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