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中国与欧盟在伊朗的能源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朗是世界能源大国,其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且出口量巨大.中国和欧盟在伊朗都有很大的能源利益,如何把自己在伊朗的能源利益最大化,都是各方所想.在从中国与欧盟在伊朗的能源利益和政治经济活动的对比中,综合得出中欧在伊朗能源博弈的特点,及中国在博弈中应对的策略:扩大对伊朗核问题的影响力,加强同欧盟的政治经济合作,加强同伊朗的政治经济联系,加快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2007年初,伊朗总统内贾德在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两个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为什么遭人憎恶?”内贾德不仅将全球的邪恶势力(无论在伊朗国内还是国外)视为伊朗的敌人,还把这些邪恶势力描绘成“邪恶轴心”。内贾德认为,这些邪恶势力对伊朗的憎恨源于宗教方面的因素,它们认为“任何人都要为上帝服务”。内贾德严厉地谴责了乔治·布什,并告诫强烈支持他的国会议员:“事实上,伊朗最大的敌人就是美国——因为美国自始至终对伊朗怀有敌意。”值得庆幸的是,伊朗并非孤军奋战:全球的穆斯林都会支持伊朗。因此,内贾德大胆地宣称:“美国会发现自己是在与全球的穆斯林对抗。”  相似文献   

3.
伊朗“第三国外交”战略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伊朗核危机爆发以来,伊朗积极借用欧盟外力平衡美国压力,多次化解了核危机,避免了联合国的制裁和美国的军事打击。伊朗成功引入欧盟外交斡旋机制得益于其近代历史上传统的“第三国外交”战略思想。关于伊朗“第三国外交”,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系统分析和专题研究得很少;本文旨在阐述和评析“第三国外交”的内涵、历史渊源、实践过程、历史影响以及伊朗处理核危机的外交特点。  相似文献   

4.
〉内贾德的艰难胜利 “9·11事件后.美国前总统布什在2002年将伊朗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之一.并称之为“暴政前哨”和“支持恐怖主义国家”,而伊朗的民选总统内贾德以“超强硬对付强硬”的领导风格回应着来自西方世界的压力.使得伊朗备受世人关注。最近的伊朗总统大选和反政府事件更是在西方政界和媒体的参与下.再次将伊朗推到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5.
石油本身没有政治属性,但由石油衍生的占有权、控制权以及资源开发与利用、价格制定等因素则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密切。近年来,对外能源高依存度一直威胁着中国的能源安全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潜在的影响。沙特作为世界上石油储藏量与出口量大国之一,对满足中国能源需求意义重大。中沙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以及互补的能源战略,在能源合作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受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中沙能源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美国、俄罗斯、印度和伊朗。为了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需要进一步强化中沙能源合作力度,当前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强化中沙能源领域的金融合作,建立双边制度性合作框架,协助沙特保障国家安全,与沙特和伊朗等国保持紧密的双边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开展海外能源合作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环节。进入21世纪,中国在提升自身海外能源合作能力方面有了较大转变。总体而言,以提升能源合作的结构化影响力为主要方向,以改变能源合作关系中的结构性制衡为重要手段,以全面提升中国参与全球能源变革的综合实力为核心目标,具体包括:首先,对能源领域中集合资源禀赋与技术禀赋的“能源分配主体”,积极推广中国倡导的“能源关系结构”,进而实现对国家能源外交行为的正面塑造。同时,对有能力干预国际能源合作进程的制度性“能源约束主体”,扩展完善中国构筑的“能源制度结构”,进而降低关于“合作信号”的误读,保障合作周期的连续性。最后,量化宽松能源资本结算市场中的“能源交易主体”,正视人民币石油期货的交易载体属性,推动搭建灵活的“能源结算结构”,为中国海外能源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进一步为提升国家参与全球能源变革的综合实力进行合理“加持”。  相似文献   

7.
唐元时代中国的伊朗语文与波斯语文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古代中国的伊朗语文的波斯语文教学活动的角度,来探讨古代中国、伊朗之间的文化交流史。论文第一部分,分析了现存的两份唐代的中古波斯语文献中的语言混杂现象,从中找出唐代入华的伊朗移民团体中的伊朗语文教学活动的痕迹。论文第二部分讨论了《黑鞑事略》中有关“回回文”的记载,指出这里的“回回文”应该是畏兀儿文,与波斯文无涉,纠正了作者本人在另一篇论文中的错误。作者讨论了元代“回回国子监”内回回文字和亦思替非文字的教学情况,提出陶宗仪《书史会要》中收录的回回字母,可能与元代回回国子学或回回国子监的教材有一定关系。本文还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邵循正先生关于亦思替非文字是阿拉伯文的假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局势的急剧变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能源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中国周边外交提供了新理念,而且还为中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搭建了新平台,能源合作也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然而,“一带一路”倡议虽然从范围和线路的划定上包含了中东、中亚、俄罗斯、非洲和东盟等中国能源合作的重点区域和能源海外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但却未将油气资源同样丰富、发展潜力较为巨大的美洲和北冰洋沿岸地区列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从更为有效的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和保障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的角度出发,中国应进一步拓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视野,将东线的美洲和北线的北极地区一并列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范围,积极构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能源“大丝路”。  相似文献   

9.
“应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最坏的打算“就是战争”。法国外交部长对伊朗问题的这一宣言招来了许多批评,但同时也表明了法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他的这番话也证实,美国正非常严肃地准备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事实上,白宫的所作所为已经促使两国的矛盾趋于激化:它同意在伊朗国内发起“非致命”行动;帮助分离组织。这种有违国际法的干涉主义使得伊朗强硬派的立场更加坚定,也激起了伊朗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的反感。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建国后与伊朗的关系曲折反复。目前,两国关系因伊朗核计划进一步紧张甚至相互威胁。面对伊朗核问题对自身的安全挑战,以色列有经济制裁、军事打击和与伊朗“核共处”三种选择。以色列采取何种选择不仅对两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中东地区甚至世界将产生重要影响。就目前形势看,促使国际社会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是以色列的首要选择,但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以色列不得不做出与伊朗“核共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印度与伊朗自1950年3月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由于在巴基斯坦、克什米尔、教派冲突、结盟与不结盟等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使得印度伊朗关系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面向21世纪,印度与伊朗于2001年确定建立友好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这固然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但是,巴基斯坦阴影依然难以驱散,克什米尔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伊斯兰意识形态仍然主导着伊朗外交,印度国内的教派冲突也将长期存在,因此,印伊"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战略行为关系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提出的[’〕。之后有不少学者也对战略行为关系进行了研究:1984年,van de ven和walke:从权力一依赖理论[2〕、1955年,迈克尔·波特从价值链的角度[’〕、1985年,wil- liamson和Oliver从以“交易成本”为基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人才战略思想高瞻远瞩、卓有建树。其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人才战略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江泽民同志人才战略思想的核心和精髓。“科学人才观”是新一届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新发展,是对我们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在人才战略思想上的历史性飞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人才观”三者是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人才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制定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海湾地区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1年至今,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经营可分为四个阶段:1971年至1978年,美国实施"两根支柱"政策,主要是依靠那些装备了美式武器并接受美国教官军事训练的地区代理人来维护自己在海湾地区的利益;1979年伊朗巴列维国王倒台后,美国采取"卡特主义"波斯湾战略,强调在海湾地区建立自己的军事存在;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国海湾战略中心转变为对付对抗国家,伊朗和伊拉克成为美国"双重遏制"政策的目标;1998年底,美国海湾战略转变为独遏伊拉克,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结束了伊拉克的萨达姆时代。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人力资源管理解决人事管理、人际关系以及工业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并为组织处理“人力资源”的问题提供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正在逐步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过渡 ,它已从行政管理、事务管理向战略管理方向发展 ,并正在取代原有的行政性和事务性管理  相似文献   

16.
伊朗根据其国家安全的需要和地区战略目标,在不同时期对以色列采取了不同的立场。巴列维王朝为了抵御苏联的威胁和应对激进阿拉伯国家的挑战,视以色列为外围战略盟友;霍梅尼虽然把反对犹太复国主义意识形态化,对以色列公开指责,但因共同的安全利益需要,在两伊战争期间伊以秘密从事武器交易;海湾战争和冷战的结束,共同的敌人消失了,为争夺地区主导权,伊以展开激烈竞争甚至对抗;“9·11”事件后随着伊朗安全环境的恶化,为了争取周边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和转移伊核问题上与美欧的紧张气氛,伊朗加大了对以色列的指责,甚至支持“哈马斯”和“真主党”袭击以色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中国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但面临人力资源质量偏低,人才资源匮乏,机制不活、结构失衡、布局不合理等重大问题。转变传统落后的人力资源观念;健全人力资源相关机制;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教育资源,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及控制人口数量是中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伊朗与美国关系经历了相互攻讦、谨慎接触以及"9.11"后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伊美为了各自的战略和安全利益,在中东和平进程、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伊核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展开激烈对抗,其实质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地缘政治战略利益、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国家安全利益之争。受伊美国内政治、伊核问题、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及中东和平进程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伊美关系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  相似文献   

19.
伊朗北邻苏联 ,南扼波斯湾之咽喉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二战初期 ,它奉行中立政策 ,周旋于英苏和德国之间 ,力图使自己置身于战争之外。但终因在德驻伊人员问题上 ,与同盟国发生龃龉 ,导致盟国出兵伊朗 ,迫使其放弃中立。伊朗最终以特殊的形式 ,参与了这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苏联藉战争之需 ,在伊朗北部构筑势力范围 ,使苏伊关系日趋紧张。战后初期从伊朗撤军问题导致了美苏关系的恶化 ,成为冷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导火线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人才战略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由众多内容丰富的基本命题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深刻、系统地阐述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