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明清时期徽州村落教化的形式多样,如祠堂、族谱、学校、乡约等。它也呈现出自身的一些特色:村落教化走向生活化和规范化,经商与入仕并行不悖,注重对童蒙的教化,徽商成为地方教化的推动者。这些对徽州村落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化是实现道德之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当前的道德教化体系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社会背景的变迁、道德教化的内容、方法等着手,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揭示和探讨道德教化走出困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乡里是国家施政的重中之重,教化又是政府进行统治的有效手段,故而乡里教化历来为统治者所推重。两汉素以教化闻名青史,对这一历史时期的乡里教化进行综合归纳,不但有助于推动两汉乃至整个中国古代乡里教化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上,儒学的命运与中国文化的兴衰密切相关。“教化”是儒家的一个核心观念,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教化思想。传统儒学与作为社会生活样式的礼仪、礼俗密切相关,并以其对世俗社会礼仪、礼俗的思想诠释和提升作用,构成了与社会生活密切生成的关系。这是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教化之本的原因所在。戏曲正是接受了儒家的教化思想,才得以登上历史的舞台。本文通过对儒家教化思想的诠释,论述其对戏曲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充分论证了道德教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明确了道德教化过程中的教化者和教化对象,确立了道德教化中的外在教化与自我修养两大基本方法,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德教方法体系。其自我修养方法主要有: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内视反听;强勉行道。其外在教化方法主要有:必仁且智,与利养义,以乐化民,以身示教;因材施教,依性而化等。这些德教方法,究其实质,无疑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其中也反映了一定的德育规律,包含着许多积极的因素,是我们在当今道德教育实践中可资借鉴的。  相似文献   

6.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不仅是功利主义和义务论这两种现代规范伦理学最早的批判者之一,并且还提出了教化伦理学。这种伦理学主要关注拥有个体性的本真自我的教化。这种教化只有经由爱,在社会中与他者进行互动才能实现。教化最终塑造出来的个体自我是其理性与感性能力完美结合,并且与他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存在者。  相似文献   

7.
教化思潮是文学思潮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教化思潮有忽视人性、单纯为统治者服务的负面效应,也存在注重人格修为,益于百姓、社稷的积极作用。明清小说的教化作用虽受非议最多,但它对人、对人性解放和社会安定还是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历史必然性的实现问题,一直是历史哲学的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应该是人的教化。人的教化过程即是内化、精神化和主体化的过程,教化的实质在于个体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的必然性成为个体内在的自觉精神,从而使主体的精神不断完善,主体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主体的活动不断趋近“自由自觉的活动”,由此,历史必然性不断得以彰显和实现。把人的教化作为历史必然性实现的途径,对于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彝族地区对明王朝经营西南边疆有重要地位。明朝初期,中央政府对彝族地区军事行动是儒学教化的基础,明王朝在彝族地区逐步形成卫所、屯田、土司、儒学教化四位一体的国家治理格局,彝族地区步入明王朝推行的国家治理快车道,儒学教化作为国家景观和制度安排,是明王朝在西南彝族地区推行文化软实力的安边之道。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在《诗经》的诠释过程中,“立言”和誓教化”是《诗经》诠释的重要价值。立言是人生对道德情感生活世界的接受,教化是对社会生活的创造和建构。对“立言”和“教化”的作用和价值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儒学复兴和社会政治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受古代德治理念以及伦理型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教育固然重视传道授业解惑,重视知识的传承和传播,但更为强调教育的目的旨在修身和立德的人格塑造和品德培养,由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呈现出鲜明的以"成德"为轴心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儒家德治思想不仅适应中国古代国情 ,而且具有一套近乎完善的运行机制 ,主要表现为 :教化、修养与自觉的内在机制 ;礼、法与规范的保障机制以及表率、举贤与劝善的激励机制。正是这一运行机制的作用 ,使得儒家德治思想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操作性。考察儒家德治思想的运行机制 ,对我们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道德曾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 ,在今天和未来仍具有普遍性、永久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家庭美德 ,应当继承传统道德的精华 ,把这一笔宝贵财富融入到今日家庭美德建设之中 ,让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及魅力,具有特色鲜明、批判继承、厚德载物、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内涵,已显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为洋用、服务人类的魅力及良好开端,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和世界和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文翁化蜀是蜀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巴蜀乃至全国吏治、文教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翁化蜀的结晶集中体现在文翁石室上.经东汉高联修复学堂及兴建周公礼殿、西晋张收增益圣贤图像、后蜀毋昭裔刊刻蜀石经,到两宋时,石室讲学盛况空前.经元代的中衰,明代的战乱,石室终毁于张献忠之乱.经清初的复建,石室延续其教化功能于后世.文翁化蜀的盛举实际上是通过引进中原文化、继承弘扬巴蜀传统文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廉政学说有着深厚的道德基础,它要求官员廉洁,但不回避官员的利益问题,而是强调厚禄对于官员廉洁的重要性。它要求官员遵守道义,以此作为廉洁的准则,但不反对官员追求富贵,而是要官员得其应得,不求分外之物。它没有将廉洁视为官德的最高境界,而仅看作是官员的基本要求。它强调官员廉洁自律的道德价值,要求官员注重自我修养,社会加强官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感恩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高校的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比较缺乏,应予以重视。对此,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主张感恩教育“生活化”,积极营造全社会感恩和谐的氛围,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中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对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9.
《周易》中的乾坤男女如自然之天地,处之不同,特质各异。坤卦是最纯粹的"阴",其体"虚而有容",其质"柔而顺承"。坤阴展现的女德内容丰厚广博,至今极具价值。虽历经岁月,坤阴女德的阴柔、谦逊、中孚、贞固、静守、厚广、温文等简能之德仍昭显其至则不变的恒定特性。这些不易女德内容的设定,恰好地传达了阴阳乾坤有体、合和的理念,体现古人对永恒人伦与自然万物规律性的认知与把握。这些丰盈不变的至则女德,是中国女性道德思想修养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教化是维系社会秩序、传承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古代书院的基本功能。而书院的社会教化始终围绕着成就儒家理想人格而展开,通过培育士子、表率乡里从而教化社会,其具体途径可分为知识传播、德性培育以及事功建立三项。清代湖南经历了从人文凋敝到人才辈出的演进,其中乡村书院的教化之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全文从清代湖南这一特定的时空范围来分析书院教化具体展开,不仅有助于书院史、地域史的深化,同时也启发着今人对于乡村治理、文化复兴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