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不定式的语态意义及其句法作用英语动词不定式的语态,一般英语语法书均讨论不多、不深,但又经常是教学、理解和应用中的一个难题。所谓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由及物动词构成的谓语动词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由及物动词构成的非谓语动词也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谓语动词的语态表明主语和谓语动词的关系,非谓语动词的语态则表明其逻辑主语与该非谓语动词的关系。动词不定式的主动语态表明其逻辑主语是不定式所表示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则表明其逻辑主语是该不定式所表示动作的承受者。例如: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了「きこえる」这一日语动词在语法意义上表现出的特异性。「きこえる」的同一形态既可表示自发语态,又可表示可能语态,在构句上又明显地表现出移动动词的特点。文章通过实际用例对这些复杂的特异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きニ之る』这一日语动词在语法意义上表现出的特异性.「きニえる」的同一形态既可表示自发语态,又可表示可能语态,在构句上又明显地表现出移动动词的特点.文章通过实际用例对这些复杂的特异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Langacker的“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构成了符号系统的连续统”观点,以语法符号隐喻为认知工具,从认知的角度重新解释了“主动语态表达被动意义”之说,并探究了英语动词主动语态的语义特征,即英语动词主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且呈多义性:主语自主意义,主语致使意义,主动潜质意义,主动存现意义,主观意向意义等.  相似文献   

5.
动词语态范畴表示行为与参与行为的主体之间的关系,观察视角和角度的不同导致不同的表达形式和意义.文章从维吾尔语动词语态的特点出发,对维吾尔族人的行为伦理特性提出一个重要见解,即“以行追责”.无论是维吾尔语动词语态所体现的形式还是其表达的错综复杂的意义,都是维吾尔人“以行追责”的行为伦理思想在该语言结构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 ,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语态有两种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发出者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一般说来 ,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转换时 ,句中主动语态的宾语就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形式 ,谓语动词要变为“be ed分词”的被动结构 ,助动词 be应和主语的人称、数保持一致。主语则常和 by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有时可以省去。在学习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中 ,除了要注意主语、谓语、宾语等的相应变化外 ,还须从其它的角度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带有保留宾语的被动结构有…  相似文献   

7.
“语态是表示动作或状态与其载体之间关系的动词语法范味’(易仲良,英语动词语义语法学)。因此,关于语态的范围问题,有不少人将它仅局限于动词的形态变化,但实际上,它并非总是依赖于动词的这种语法形式。像名语、形容词、副词以及某些短语也经常包含着语态意义,即:被动意义和主动意义。本文拟从动词以外的各种形式来论述英语语态范围问题。一、名词1.施动者名词(/.geltNo[JllS)与受动者名词(ObiectNo。):一般说来,由及物动词加“。r”戏“or”派生施动者名词,表主动意义;加“e。”派生受动者名词,表被动意义。如:p…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中,当我们谈到“被动”时,我们就会联想到“be+及物动词-ed”这种被动语态形式。我们知道含有这种谓语结构的句子叫做被动句,其主语是动词表示的动作的承受者。但在英语中,有一些主动语态的句子,在一定的情况下却具有被动意义:即句子的主语实际上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承受者。一些不及物动词(即不和介词结合的不及物动词)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具有被动意义。一些非限定动词的主动语态也常表示  相似文献   

9.
被动语态表达了被动意义。但被动语态并不是表达被动意义的唯一方法。本文试图对英语中不用被动语态表达的被动意义作一归纳总结。除了用被动语态表达以外,被动意义还可用不定式,现在分词,动名词的主动语态及不及物动词表示,也可由部分形容词、名词、介词短语和所有格等表示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表示动词的主语与宾语之间的语法或语义关系。英语限定动词有两个语态:主动语态(the 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the passive voice)。主动语态用于主动分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用于被动分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它们的转换方法为:a、先将主动语态句中的宾语变为被动语态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11.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不需要外力作用、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的标记。然而人们往往错误地将其用于被动语态,这是混淆作格动词与被动词的语义特征的表现,根据词汇语义的结构理论,作格动词不准被动化主要与其语义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一般用动词的被动态表示被动意义,但是二者并非绝对的对应关系。本文着重阐述英语中某些不及物动词、连系动词和及物动词的主动形式在非限定分句中表示被动意义的条件和特征,同时比较了某些主、被动结构的意义差别。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语法中,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互变,就是把主动句中的宾语变为被动句中的主语,或被动句中的主语变为主动句中的宾语.但这个法则并不是一概通行的.由于有些动词性质和宾语性质的不同,有些主动句与被动句是不可互变的.  相似文献   

14.
有些传统的语法著作关于被动语态的讲解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一定的误导,致使许多英语学习者认为主动语态可以任意转换为被动语态,而且被动语态是依赖主动语态而产生的一种语法结构。综合国内外许多语法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释,阐述了主动语态在转换为被动语态时受到谓语动词的构成、动词语意、句子结构和使用频率等因素的影响,两者不能随意转换。  相似文献   

15.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制约了颜色词的意义演变,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又折射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很多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较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本文运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理论,对"颜色词"在英汉文化交际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异同,及产生的原因.旨在增强人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异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首先回顾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相关研究;然后从认知的角度基于原形范畴理论,借鉴语法符号隐喻,对被动语态的语言实例做具体分析,探求被动语态的原型及其语义特征。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原型式为其标记式"be+V-ed",其实质为施动性,原型语义为被动意义,且随着认知的发展,被动语义呈多样性和层次性:显性被动意义(真被动)、隐性被动意义(次被动)和隐性主动意义(假被动)。  相似文献   

17.
借词的语音变异学界谈得较多 ,而较少关注词义和语法意义变异。壮语有丰富的汉借词 ,其中一部分出现了词义和语法意义及语法作用变异。词义变异包括词义转移、词义范围缩小、词义范围扩大几方面。语法变异包括词性转变、动词的主动被动转变、形容词虚化成后附成分。  相似文献   

18.
俄汉语祈使范畴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祈使是俄汉语共同使用的语法范畴。俄汉语祈使范畴的语义基本相同,但语用功能相差较大。汉语是分析语,俄语属于综合语,富于形态变化;汉语动词无体的区别,俄语动词则分为完成体动词、未完成体动词和兼体动词。体是俄语动词的核心语法范畴,与态、时、式、人称等其他语法范畴相比,体处于特殊地位。在祈使句中动词体的不同,表达的意义并不相同。另外,动词祈使式的人称还受到亲疏关系、年龄、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影响维吾尔语动词谓语句模的要素主要有动词和动元、动词的语态、语序等三个方面。特别是动词的语态变化对维吾尔语句模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日语被动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核心就是动作主体表现的不同.而句子结构、动词的意义、受动者所受的影响及助词「ニ」「力ラ」惯用型「ニヨツテ」本身具有的特质都是决定被动句动作主体表现的因素.真正认识动作主体表现的不同对加深理解被动句的本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