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教学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范式理论来概括教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倾向。分析了科学主义教学范式与人文主义教学范式对教学基本问题的不同理解,及其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代以来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认识论的镜像思维模式主导着各种领域的理论研究,并导致哲学史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流.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中范式理论的研究同样受这种思维方式的束缚.通过对范式理论产生、发展进程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对其内在矛盾与困境的揭示,可以发现范式理论向实践哲学回归的清晰线索,从中看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合流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教育研究一直受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影响 ,这两种研究范式各有其方法论原则和特点。近几年又出现了综合的研究范式和复杂的研究范式 ,且复杂研究范式的提及率逐日攀升。实际上它是“钟摆”的另一头 ,存在许多的疑问待我们去研究、去认识。“综合的研究范式”对于教育研究更为恰切。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迅猛,科学研究也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交叉与融合的趋势,当代社会愈来愈需要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英语高端技能型人才。英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既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外语学科发展的方向。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例,以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结合为理论,探讨了英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内涵,同时也解析了在人才培养中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功能以及培养高端实用英语技能型人才的举措。外语学院应大力依托学科优势,使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有机结合,强化高端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践表明,复合型、研究性和国际化的英语高端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培养范式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课程评价是决定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课程评价范式是规范课程评价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模式的原则和信念。量化课程评价范式是建立在科学主义思潮上的评价原则,质性课程评价范式是建立在人文主义思潮上的评价信念,两者在时代的更迭之中发生转换,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观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库恩的范式论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范式论引发对心理学科学性的争论与反思;范式论摧毁了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客观性根基;范式论启发心理学要加强理论探索,建构统一范式,转换思维方式,鼓励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孙玉丽 《南都学坛》2000,20(4):95-96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是建立在科学人文主义之上 ,以科学主义为基础 ,以人文主义为价值方向的教育观。这种观念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其一是矛盾论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决定了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机整合 ;其二是价值论 ,按照价值选择中统一性与偏移性相结合的方法论 ,以科学主义教育为基点 ,实现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心理学的发展中横贯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价值取向和科学思维与伦理思维两种思维范式的矛盾与冲突。虽然两种价值取向和两种思维范式在心理学的发展中都起到了各自的积极作用,但二者最终都成为心理学发展的桎梏,尤其是主流心理学过于偏重科学主义与科学思维,忽视了人文主义与伦理思维。心理学的发展要融合两种价值取向与两种思维范式。现代心理学一方面要遵从伦理学的约束,解决好被试的身心健康、隐私问题以及实验的欺骗性问题,同时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伦理学也要考虑人的未来行为、整体行为,关注人以外的自然,关注更大时空内的社会责任,从而构建现代伦理学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们较多关注科学主义心理治疗范式与一般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定向的关系,本文试图 从另外一个角度,即着眼于心理治疗内部,具体从六个方面剖析人类第一个心理治疗范式——经 典精神分析之科学主义精神对科学主义治疗范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工作研究的理论范式、质性研究方法的深描诠释以及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比较研究,揭示社会工作研究的多元范式与定量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影响,并启发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在方法论的确立及获取、解释与回应人类社会问题的理解中迈向多元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作为两种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的思潮有其各自独特的方法论意蕴。这种方法论上的差异形成为一种学术传统与文化背景,影响着包括行政学在内的各门科学的发展。在行政学研究历史上,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学者恪守科学主义的方法论传统,而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等时期的学者则不同程度地引入了人文主义的方法论,使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成为一种趋势。中国行政学的发展要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方法,要求我们做到行政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走出价值分析的绝对化和二元对立的误区,注重对影响人的非理性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推动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在总结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学术界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相互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直觉主义的类型分析,指出直觉主义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流派理论共同的方法论基础,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理论和问题具有方法论意义.作为经验论与唯理论以外的第三种认知方法和理论建构方式,直觉主义方法论尤其是波兰尼的意会理论,应当作为当代社会研究的方法论之一,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作为与科学主义并行不悖的价值观主张,在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作用为心理学所重视。功能主义则是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派别,而且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指导。但是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离开了人本主义和对人的需要的重视,社会系统的功能,便失去了作用的对象。离开了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和尊严,社会发展和社会学研究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坚持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教育研究观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教育研究观问题始终是教育哲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20世纪以来是坚持科学主义还是坚持人文主义进行教育研究成为教育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教育研究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特点,笔者认为教育研究应该在坚持科学精神的前提下,通过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学科优势进行视阈融合,形成一种科学人文主义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分析得淋漓尽致 ,甚至认为难以调合。但由于忽视了两者本质上的同一性 ,往往在现实中遇到许多困惑 ,如环境危机、社会危机等等。本文从理论、现实等方面论证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必将合流 ,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主义教育的产生得益于特定历史环境下人文主义教育为之孕育的土壤。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趋势已经超越冲突走向融合,伴随着这种转变,当今的教育必须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过程上进行改革,以形成新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8.
卡尔-奥托·阿佩尔的先验解释学论证了西方分析哲学与解释学所分别代表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说明和理解、技术性旨趣与实践性旨趣之间具有互补关系,他同时重构了知识的先验条件,以此证明两种文化在本质上内在统一的,并且探讨了它们融合的方案。阿佩尔的先验解释为我们今天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指出,现代科学的发展使科学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人文精神。他认为, 人们应当把科学精神纳入始终为人文精神服务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