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招降纳叛作为清初统治者的一项战略决策,伴随后金的壮大和清王朝的建立历史地承续着。当然,女真、蒙古各部以及明王朝的文官武将之归顺后金,有来自八旗铁骑战胜攻取的压力,但后金对降民“恩养”政策的成功与世职封赠的许诺自然而然是一种极大的诱惑。  相似文献   

2.
明清(后金)战争,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以战役频繁无歇、规模宏伟、悲壮激烈及其持续时间之久而载入史册。其中又以清(后金)五次千里奔袭关内(1644年前),写下了震撼人心的一页。清(后金)屡次奇迹般的成功远袭,对于明清兴亡关系很大,且有很多经验可供借鉴。迄今尚无专文探讨这个问题。本文试图将清(后金)五次入关起因与经过缕析清楚,并从整个明清(后金)战争的范围考察其战略思想,揭示其后果对历史演变之影响,亦能有助于我们关于明清兴亡历史过程的必然性认识。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一六一九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的明与后金的萨尔浒战役,是明清之际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明清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其爆发原因、战争性质及双方兵力等等,都值得加以深入研讨。有的同志认为它的性质是后金的一次民族自卫战,我对此提出不同意见,不妥的地方,希望同志们多加指正。这次战役是明朝发动的,还是后金挑起的? 一说萨尔浒战役是由明朝发动的,是一场不义之战,而后金则是被迫进行的民族保卫战。按诸事实却非如此。诚然战役是明朝首先发兵进攻后金的,但这只是战争爆发的时间。必须探求其起因,才能说明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明与后金的关系,做一简要考察。后金政权本是崛起东北一隅的地方割据势力。它公开脱离明朝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从这年起,努尔哈赤建元“天命”,自称金国汗。努尔哈赤出身于建州左卫女真贵族之  相似文献   

4.
明与后金对辽沈地区的争夺述评——兼论毛文龙与毛家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明与后金争夺辽沈地区的历史考察,论述了明皮岛守将毛文龙和他领导的毛家军之形成和发展变化,及其与督师袁崇焕对辽沈战局的作用.作者认为,毛文龙最后被杀的原因,并不在于他与后金的议和活动,而主要是袁崇焕之欲统一事权和明末激烈党争的结果;袁崇焕本人也是明末党争的一个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在明朝与后金两大势力对峙形势下,喀尔喀蒙古由于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并凭借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双方争取的焦点。作为喀尔喀蒙古巴约特部台吉,思格德尔很早就与后金建立了联系,是喀尔喀蒙古与后金交往的使者,努尔哈赤通过他的往来奔走有效地协调后金与喀尔喀蒙古的纠纷 ,达到增进双方关系的目的。由于思格德尔与后金的特殊关系,吸引了喀尔喀蒙古众台吉与塔布囊归附后金,对后金分化喀尔喀蒙古,孤立察哈尔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都城则是国家统治的中心。地处东陲、偏居一隅的满族,能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民族,最后一统天下,主宰华夏,堪为历史所鲜见,更为人们所惊叹。然而,追溯其历史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在此时期里,虽然伴随着血与火的斗争,伴随着汉族及其它各族人民的悲号和痛苦的呻吟,但是,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腐朽必然会被新兴的力量所代替。尤其是后金、清朝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加速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在此,本文不想对此问题进行综合的论述和全面的披露,只对清(后金)统治者在开基创业的历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对皇太极重用汉宫的政策研究不够,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皇太极重用汉宫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而不是后金(清)政权一项重大的国策。我们认为,这是不妥当的。一皇太极推行重用汉宫的政策,是历史的必然。后金进据辽沈地区之后,在汉族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满族奴隶制生产  相似文献   

8.
后金政权的汉族政策具体是指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首的后金统治阶级为调整满汉民族关系,处理满汉民族问题,针对汉族而采取的相关策略、措施、规定等的总称。后金政权汉族政策的形成既有客观环境的催生,又有后金政权领袖人物的主观意志使然。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蒙古是东北西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蒙古族游牧部落。满族兴起后,从后金政权到清朝建立,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父子对游牧于黑龙江西部地区的科尔沁蒙古非常重视。为了争取这支强大的蒙古族部落,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先后采取了结盟、联姻、恩赏封爵、立法约束及划地编旗等策略使科尔沁蒙古由敌对转向归附,最后彻底臣服。在入关前,清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对科尔沁蒙古的统一与管理。后金—清政权对科尔沁蒙古的统一与管理,为清统一蒙古创造了条件,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后金朝鲜议和与李廷龟的外交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627年,后金与朝鲜之间爆发"丁卯之役",战争的结果是朝鲜被打败,双方议和。作为中朝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时任兵曹判书的朝鲜重臣李廷龟,参与对后金的议和活动,见证了双方的订盟事宜。之后,后金与朝鲜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展开外交交涉,李廷龟也在其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努力为朝鲜争取最大限度的权益。考察李廷龟在后金与朝鲜议和前后的活动及其作用,有助于更加明晰地了解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后金与朝鲜关系发展史。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之际,东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持续的干旱与严寒造成蒙古牲畜大量死亡,这导致大量蒙古降人投奔后金。努尔哈赤对蒙古降人实行“善养来者”的安置政策,通过联姻、设旗、盟誓等方式成功地招抚和安置了蒙古人众,这不仅对后金分化喀尔喀蒙古,孤立察哈尔起到重大作用,而且为皇太极征服蒙古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两晋士人交相称誉的郭泰、祢衡两位汉末人物 ,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表述了他的不同看法 :郭泰是既怕仕途凶险又不能忍受潜居苦闷的假隐士 ,祢衡则是言行偏至的狂悖之人。他们在人格上属于同一类型 ,都是以外表眩世而心希荣利的人物 ,魏晋以来任情唯欲的士风皆为郭、祢之辈的流风遗韵。葛洪对汉末名士的评价一方面基于他对东汉历史的独特认识 ,另一方面则是借评骘汉末名士以重铸士人气节 ,表达他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河东——山西地区由于所处战略位置冲要,战略形势完固,向为国家安危兴亡所系。晋阳是河东——山西的中心,是以为兵家战守必争之地。历史时期发生于晋阳的战事达50次以上,该文系集中就其中战争规模颇大、旷日持久而历史影响既深且巨者,春秋晋四卿晋阳之战、西晋刘琨晋阳抗战、唐李光弼守晋阳之战、五代唐晋太原之战、宋平北汉晋阳之战等古战场,提出文献考证和野外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14.
在皇太极后金政权时期以及清朝初年,因地利之便,女真(满洲)人与邻境的朝鲜王朝于图们江地区开设了会宁、庆源边境贸易。互市边贸的开展,对后金(清)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东北边防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朝鲜而言,互市边贸则推动了朝鲜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朝鲜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成长。因而,后金(清)与朝鲜之间的互市边贸,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同腐朽、没落的明朝展开了争夺天下的对峙斗争;但因担心明朝与朝鲜的联合,于是积极拉拢朝鲜。明帝国衰落,急需得到朝鲜的军事支持,夹攻后金。朝鲜光海君既要听命于宗主国明皇朝,又不得不顾忌强盛的后金政权的威胁,故只好在明与后金之间左右周旋,明哲保身。如此一来,在1619年萨尔浒战役前后的东北亚政治舞台上,就出现了富有特色的三角关系态势,这对彼时中朝传统政治秩序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弄清施宜生这一宋金关系史中的重要人物在出使南宋之事史料记载上的疑义,运用史源学比较的方法,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辨正分析,研究认为《金史》中施宜生给南宋通报敌情的记载来源于《桯史》,而非金国实录。施宜生的确通敌,却未被金国察觉,故而为金国实录等缺载,当时的宋人对此事的记载确实可靠,可以勘正《金史》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婚姻方式主要承袭前代的包办婚姻,其主要类型有承袭前代的门第婚、财婚、和亲,也有反映本时代特点的才婚、皇室与藩镇、藩镇之间的政治婚姻。五代以后,门第婚、和亲、公主出嫁藩镇及藩镇联姻逐渐消亡,只有婚姻论财这一陋习一直延续不衰,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州集》是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词集,其体例是选诗和作家小传相结合。在作家小传中,除了作家的生平事迹等基本内容外,还记载了丰富的金代文学史料,诸如“国朝文派”、“吴蔡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是研究金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9.
在金朝作为国之枝叶的女真皇族是一个颇为引人注意的特权阶层,虽然目前还不见金朝皇族研究的专著,但其研究成果散见于金史研究的论著中。对金朝皇族的研究,严格意义上说是从元朝就开始了。到了清代,由于满族崛起东北,而且满族与女真族还有着渊源关系等原因,推动了金朝史学研究的热潮,出现了不少论及金朝皇族的论著。清朝以后,金朝皇族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