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量词"AXA"带缀重叠式是汉语方言中的量词特殊重叠形态,它主要分布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黄孝片、客家话、赣语、湘语及少数吴语地区。与量词的其他重叠式相比,其语义特点集中表现为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能显示出说话人对量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量"义甚至可以说是"AXA"式的主导语义。  相似文献   

2.
考察安徽岳西赣语具体含"A是A"和"A把A"的"AXA"式量词重叠发现,其语义之丰、功能之强较其他汉语方言少见.除表量的周遍、逐一,"AXA"式还可表量的完整和估约,且在句中几乎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更为特别的是"AXA"式量词重叠含有说话者强烈的"自我"成分,主观性十分明显,可表现说话者主观认为量之多、少,乃至量的满意.  相似文献   

3.
动词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ⅤⅤⅩ式动词重叠是汉语方言动词重叠式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ⅤⅤ"和"Ⅹ"相互配合使"ⅤⅤⅩ"动词重叠式可以独立运用,与其他动词重叠式相比,"Ⅹ"对"ⅤⅤⅩ"式的语法意义起到了细化的作用.我们以"Ⅹ"的性质为线索,来考察不同性质的"ⅤⅤⅩ"动词重叠式的分布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动词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VVX式动词重叠是汉语方言动词重叠式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VV”和“X”相互配合使“VVX”动词重叠式可以独立运用,与其他动词重叠式相比,“X”对“VVX”式的语法意义起到了细化的作用。我们以“X”的性质为线索,来考察不同性质的“VVX”动词重叠式的分布与特点。  相似文献   

5.
都昌方言重叠式的构成形式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都昌方言有名词重叠式、形容词重叠式、量词重叠式多种,这些重叠形式在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有其特征,为汉语形态学的建立提供了富有特色的方言材料。  相似文献   

6.
娄底方言有名词重叠式、动词重叠式、形容词重叠式、量词重叠式等多种,这些重叠形式在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有其特征,为汉语形态学的建立提供了富有特色的方言材料。  相似文献   

7.
重庆方言量词的语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方言具有一些独特的语法特点。从其构成来看 ,除了具有单音节量词和一般的双音节量词外 ,还有重叠式量词。从其形态变化来看 ,有的量词可加后缀“子”和“儿” ,后者有表示主观少量的语法意义。量词结构也有一定的形态变化 ,可以加中缀“是” ,构成“M是M”的格式 ,以强调事物的形成状态来表示数量多 ;可以加中缀“打” ,表示主观多量 ;可以加后缀“家” ,使其具有确定“一M一M”这种格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叠是汉语的一种极为普遍而且重要的语法手段,在汉语各种方言中表现形式多样、意义也丰富多彩。晋语形容词的重叠式同汉语其他方言一样,属于构形法范畴,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类推,同时还表示某种特定的语法意义。文章归纳了晋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格式,分析了晋语形容词的重叠过程,重叠手段有重复、附加、缩减、换位,在重叠式的形成过程中单一手段和多种手段并用。与吴语上海方言相比,晋语形容词重叠式常带有儿化后缀,同一格式下还同时具有儿化与非儿化两种形式,有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重叠式形容词,其重叠形式和重叠手段既有共性又有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9.
山西临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它有相当丰富的重叠式,且形式又不单一。本文着重论述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及量词重叠式的构词特点、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并对重叠后伴随的连读变调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山西临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它有相当丰富的重叠式,且形式又不单一。本文着重论述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及量词重叠式的构词特点、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并对重叠后伴随的连读变调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汉语方言有生量词的使用情况发现,不像其他语言的数分类词系统,汉语方言量词系统没有将“人/非人”“有生/无生”或者“人/动物/无生”等特征区别开来。汉语方言称量“人”和“动物”主要使用通用量词和形状量词,虽然有少数专用的量人量词和动物量词,但使用的限制多、范围窄,不具有普遍性。汉语方言的植物量词具有类型学共性,都来源于植物或植物部件,并且可以演变成形状量词。汉语方言有生量词系统应该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量词类型。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的量词十分丰富.其语法功能之一是能够重叠,重叠后增添一些语法意义.本文从语法分布上考察、分析了量词重叠后的语法功能及其所表示的种种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3.
恩施方言属于汉语西南官话中的成渝片.在该方言中,除汉语普通话中常见的形容词重叠式外,还有"A得A式"、"AB得AB式(A得AB式)",它在形态和语法意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成因可能为土家族语言体系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汉方言中留下的印记.  相似文献   

14.
盘锦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哈阜片下的长锦小片,其构词重叠形式丰富、能产性较强,与普通话相比特色性较强。通过对盘锦方言重叠式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和代词进行研究,分析其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有利于推动盘锦方言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语拥有丰富的量词,使用很广。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语法意义。英语也有类似汉语量词表示特殊量的概念的名词。本文着重比较与研究汉语量词与英语特殊“量词”的异同,并指出两者互译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叠现象,其中构形重叠式的语法作用主要表现在"显示量",而且不同词类、不同重叠形式所显示的具象量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多样量意义的形成,与基式自身的特征、重叠的形式、重叠式的语音结构、其所处的句法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另外,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重叠式能表示小量语法意义,但它们往往有着一定的形式标记,或用词缀或用语音手段。  相似文献   

17.
遵义方言的助词"把"的意义和用法与普通话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其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从"把"对数词和量词的选择、"把"的句法分布、"X把"的语法意义等三个方面对遵义方言助词"把"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18.
固原方言用重叠法构成的词语主要有名词、形容词和量词,其在构成形式及表义特征上有着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重叠式名词中,构成重叠的语素大多都能不重叠而单用;重叠式形容词中,在意义上大多表语用的感情色彩;重叠式量词中,在意义上表称意味式带有嫌弃、讥讽义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9.
"坨"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除了名词、动词用法之外,还存在一种非典型的量词用法。其量词用法的由来是由于认知、方言以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由于量词"坨"自身独特的形象色彩和情感色彩,其在言语交际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用价值。它比普通量词的形象色彩意义更加丰富,还可表现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可褒可贬。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温岭方言中一些富有特色的量词,分析了量词的特殊用法和特殊读音。温岭方言量词的特殊用法主要包括量词独用、量词的重叠式等。这些特殊用法往往伴随着一些特殊的语音形式,如变调、变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