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克里普克通过模态、知识、语义证明,否定了专名指称在同一命题中由摹状词可以确定的描述主义思路,指出专名是严格指示词,在所有可能世界中指称不变,其同一命题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7,(10)
专名问题在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研究中一直处在重要地位。专名理论通常分为摹状词理论和严格指示词理论,二者的最主要分歧在于确定专名的指称对象的方式不同。名称的描述理论认为专名在确定指称时需要通过借助摹状词,传统描述理论哲学家也意识到确定名称所借助的摹状词因人而异,这样可能会造成指称失败。而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直接指称理论认为专名是严格的指示词,描述性的反事实状况不能造成专名指称的不同。专名具有严格性。与此相伴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个体的跨界同一性问题。这两个问题的探讨都离不开对可能世界理论的理解。本文从可能世界这一概念出发,深入探讨专名的严格性问题,并从逻辑角度阐述专名严格性的必要性,最后阐述专名的严格性与个体跨界同一性问题密切相关,对专名作严格性的理解可以直接解释个体跨界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梅农、弗雷格等人关于名称的意义理论,罗素在其著名论文<论指称>中提出了几个语义难题,并提出自己的摹状词理论对它们加以解决.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无疑是分析哲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义非凡,但也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可以从一个新角度,即自由模态的摹状词理论LK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些难题,并逐一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克里普克提出了一种新的名称理论,认为名称是指示词,只有所指,没有涵义,这一理论是对罗素等人的传统指称理论的巨大挑战.此外,他提出关于可能世界和必然性的学说,严格区别了必然与偶然、先验与后验这两对范畴,这是对分析哲学传统的一次重大的突破,为模态逻辑语义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克里普克的语言哲学不仅为逻辑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领域,还促进了科学实在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军风 《江汉论坛》2001,(10):45-50
名称和限定摹状词的语义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是语言哲学的最基本、最困难的问题之一,20世纪语言哲学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对它们的讨论展开的。本文在考察相关经典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罗素、斯特劳森、唐奈兰以及克里普克等人所提出的相关重要议论的剖析,论证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将个体词作外延化处理是现代逻辑形式化的基础。如何理解个体词,却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从可能世界语义学的角度,克里普克提出了严格的指示词理论。依据现代逻辑背景,张家龙对克里普克的理论的可取性进行了辩护,但这并不说明其中的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7.
"限定摹状词"通常是指由定冠词和名词性短语构成的语言表达式。自罗素提出限定摹状词的"量化解释"之后,斯特劳森、唐纳兰以及克里普克等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拓展与辩护。借助原创性的"思想实验",深入分析他们的核心观点可以发现:尽管相关学者整体上是在"语言-实在"这一"二元论"框架下研究限定摹状词的,但在研究过程中却严重混淆了限定摹状词的"指称(语言世界)"与"指称对象(实在世界)",诉诸"限定摹状概念"进一步引出"思想世界",既能澄清混淆又能说明两者的密切联系,并在一种"三元论"框架下评价上述四位语言哲学大师的成就与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重庆话中的"好久考?"和"考好久?"两个特殊疑问句为切入点,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尤其是辖域和语段推导(合并)理论,重新分析了重庆话中疑问词"好久"的句法和语义.文章认为:客观上,时间可以分为时间点和时间段两个次概念,导致疑问词"好久"有两个词位,在句法上发生例外LF移位,可以从左向或右向附加到动词上,分别占据[Spec, CP]或[Spec, VP]位置,辖域也相应不同.文章的结论再次证明了状语的句法分布和语义诠释之间井然有序的对应,也支持了生成语法理论的普遍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流"都按照"解域化的综合流动"与"再辖域化的积累"的辩证关系在运行。这种一致性的规律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来理解: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中,从阶级到国家,是一个逐渐消除政治主体、溶蚀辖域化事物及克分子实体的过程;在"世界体系"学派的新帝国主义体系积累周期理论中,我们也发现资本流动(解辖域化)与国家权力(辖域化)之间的矛盾和融合的关系。对这些理论的思考和探索,有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活的精神"的理解,并对如何避开资本"全球化"的陷阱、反资本帝国主义的侵蚀和对"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展望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2017,(8)
皮尔斯于19世纪末首次提出指示符号概念,但未对该类符号之内部情况做深入探究。指示是人类认知及交际的核心方式之一,因无须反映所指对象之本质特征,指示符号极具语境依赖性及经济性。根据符号与对象间之关系,皮氏所谓"指示符号"可进一步分为:实物指示、实物——语言指示及语言指示,从实物指示到语言指示再到语言指称存在一个单向性符号连续统,该连续统体现出人类认知能力及意指方式之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大唐西域记》汉译地名出现的逻字,一方面是西域语的音译,具有标音作用;另一方面,又包含意译因素,表示名称所指对象,处于自然天险的边缘,以高山大川等作为边界。这类名称涉及作为边界的西域邦国、城邑、山水,集中分布在南亚次大陆北端,以古代北印度、覩货逻故地居多。作为邦国、城邑、山水、边境的天险有葱岭、印度河、喜马拉雅山等,都是高山巨川。书中的逻字暗含边缘、遮拦两种意义,在词语义项演变链条中处于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张能 《学术探索》2013,(12):9-12
现象学的解读之法将判断的意念与视域作为其根本的关注点,而恰恰判断的意念与视域是构成其柏拉图哲学现象学之维的核心主题。在柏拉图的《智者篇》中,相之意念由于悬置而堕入非纯粹名称视域中的某个区域,并且相之意念为“种”所规定。“种”不仅在规定“相”之余,还重新阐释了“相”。  相似文献   

13.
在早期语言哲学中,意义与指称是密切相关的:意义问题就是指称问题。弗雷格是从语言出发考虑指称问题的,他讨论句子的意谓完全是为了讨论句子的意义,这也是他区分意义和意谓的主要目的。在罗素和维特根斯坦那里,名称的指称并非外在对象,而是经过逻辑构造的命题记号。当代语言哲学家在讨论指称问题时,更多地是在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上做文章,这在塞斯伯利和克里普克的论述中都得到了明显的证明。无论是在传统的意义上还是在现代的意义上,语言哲学家们讨论的指称概念并不包含任何形而上学指称的含义。形而上学指称应当是指按照概念分析的方法对我们使用的语言所作的语言学上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时代和人民的需要而学术--论胡绳的治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三定 《学术界》2002,(3):244-258
为了时代和人民的需要而进行学术研究 ,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史学家胡绳治学精神最突出、最精粹之所在。主要表现为下述四个方面的特点 :( 1 )关注现实 ,与时俱进。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时代、形势和实际情况出发。 ( 2 )独立思考 ,不断创新。胡绳既是努力营造学术自由空间的学界领导者 ,也是一位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学者。 ( 3 )信念坚定 ,但不僵化。胡绳真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但绝不盲从 ,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 4)逻辑严密 ,说理透彻。这是由于胡绳哲学家的素养、长期学术论辩的锻炼、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才能达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天瑜 《文史哲》2006,3(4):52-56
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分期聚讼未决,原因之一是“封建”等核心术语概念有待厘清。在给历史段落命名时,应“制名以指实”、“循旧以造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秦以下两千年命名“封建社会”,名实错位,形义脱节,亦与外来义相左,而称之“宗法地主专制社会”较为名实相符。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与<中国史学名著选>的注释,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凡属关键性的和必要的人名、地名、书名、字义、字音、制度等一律加注;典故和与历史事件无关的问题不注;注解要简明扼要.人名注释着重于生卒年代、封爵、官职、著作等;地名重其今天方位、所属;字义凡字义曲折、含义有变、隐曲难解者注;凡难读和不常见的字、形体相近音读不同的字、有特定读音的名词,皆要注音;年代注重公元纪年的注释;史讳缺字、缺笔皆加注.  相似文献   

17.
李睟光将他所接受的程朱性理学称之为"道学",所以现以中国"道学"的名称、体系及其思想内容为依据,揭示李睟光"道学"思想的蕴涵,建构李睟光"性理学"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李退溪在总体上继承朱子理论的同时,以“理气”论“四端七情”,提出了“四端七情理气互发说”,把“四端七情”问题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在终极意义上着重论证了四端与七情的差异,其思想本旨在于对“理”的透彻理解和充分的实践。退溪对“理”的穷究,是为了要凸显人道德的主体性,希望通过道德主体的自觉操持,实现万物存有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慈波 《兰州学刊》2005,(5):306-310,314
在元祜文坛上,廖正一颇负盛名.他以试策受知于苏轼,从结交伊始就陷入政治漩涡.但是他和苏轼心契神往,相知于道义文章,他们的交游带有明显的苏门文人团体性质.作为苏门重要成员,他和苏轼诗文唱和,与苏门其他人员也多有交游.其诗、词、文创作都有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年代久远,事迹难征,故而其名湮灭不彰.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大致考订他的生平,对之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对于了解苏门的特点,认识当时的政治形势及文人交往、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