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潭大学萧艾教授说:“中国文学史应从‘卜辞文学'开始.‘卜辞文学'的确立,将打破中国文学史始于《诗经》的看法,把中国文学史向上推溯六七百年.”近年来,萧艾教授致力于“卜辞”研究.他认为,通过卜辞,可以从侧面去认识商代文学的面貌,某些卜辞之具有文学性质,这无论是从广义或狭义的角度去理解“文学”一词的含义,都是说得过去的.他认定  相似文献   

2.
由朱德发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纪游文学史》一书已经由山东友谊书社出版。这是一部具有拓荒性的文学专史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将我国的现代纪游文学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纪游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文学理论界的足够重视,并未当作独立的文学品类加以研究。对于“纪游文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文学是多民族文学构成的共同体,具有多样统一的特点.一般来说,目前流行的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绝大多数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多民族性这一特点,所述内容基本上是汉族文学及少量的少数民族作家的汉文创作.亟须编撰尽可能真正再现中华多民族文学原生态和民族特点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正确认识并解决好相关的理论问题是编撰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前提.应以多民族文学史观为指导,从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及其流程,对古代少数民族的作家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口头创作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基础研究和各民族文学专史的编写是综合性的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史的撰著,已经有了一个世纪的时间。近十多年来,基于对文学史著作中长期占主流地位的教科书模式的反思,学界在重新建构文学史的问题上探讨尤勤,诸如“悬置名著”、“进入过程”、“大文学观”、“话语体系”等,都是与之相关的颇有价值的思路。由知名学者陈文新教授主编的18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版,以下简称《编年史》),正是在此学术背景下,以编年体的形式重新建构文学史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5.
文学思潮史隶属文学史之范畴。自2 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倡导“重写文学史”以来,对“思潮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文艺理论史”或“文学批评史”的重写已然成为其中的热点。2 0 0 2年,张俊才、李扬两先生合作推出了一部新专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主潮》)。与同类研究成果相比,该著以其新颖的思路和精深的阐发等特点确立了自身独特的学术价值,为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重写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一在为数已不算少的思潮史著作中,《主潮》一书之所以能新人耳目,首先在于著者依据自己对文学…  相似文献   

6.
历经 1 0余年精心编撰的 4卷本《蒙古族文学史》今年 4月正式出版发行。在 4月 6日召开的首发式座谈会上 ,有关专家学者认为 ,这部 1 80余万字的巨著是目前资料最为丰富、涉及内容最为充实的蒙古族文学史详书。《蒙古族文学史》是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荣苏赫、赵永铣主持完成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八·五”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之一。该书从 1 986年开始编撰 ,至 1 999年 8月编写告竣。全书详述了从古代至 1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蒙古族文学现象及其发展轨迹。这部文学史以蒙古文创作为主干叙述 …  相似文献   

7.
《文学名作赏析》是中师语文的选修教材,为省内外中师广泛运用。教好它,使师范生文学方面的知识能力“在必修课的基础上适当地扩展和加深”(《中等师范语文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教法各异“百花齐放”。“抓点带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学名作赏析》因袭了专业课《阅读和写作》教材按文体体裁分类的教材编撰体系,设有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剧本四大单元;每大单元下再分小单元,以文学史年代或国别划分。如小说单元中又分中国现代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和外国小说。每单元中按教学要求又将…  相似文献   

8.
199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风靡全国,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迄今已销售20万套。2007年9月,章培恒、骆玉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总社联合推出。《中国文学史新著》是海内外著名文史研究专家章培恒先生古稀之年领衔撰写的结晶之作,是一部极富特色与创意的文学史著作。全书以人性的发展作为文学演变的基本线索,对现代文学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作了实事求是而又独具特色的描述。作者打破了此前同类著述主要按朝代论述文学史的惯例,将先秦至1900年的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9.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一部“活”文学史——读林庚先生《中国文学简史》吴相洲林庚先生的《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下称《简史》)修订本出版了。这是文学史写作上的一件盛事。《简史》从1947年出版后,1954年、1958年两次修订,多次重印,影响广泛,但两...  相似文献   

11.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2.
读了现在通行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现行文学史”),谁都会为我国文学传统之悠久和文学财富之璀灿感到自豪。但是,同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学相比,又不能不说现行文学史还是不完全的。编写包括各民族文学的《中国文学史》,是我国文学史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4.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5.
宗教文学史: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见之于中国,还只是本世纪初的事,在这近八十年的历史中,出版过近百种文学史,其中有一部规模最大,学术价值很高,而又不被一般人所知的文学史,这就是黄人所编著的《中国文学史》。黄人,字摩西,江苏常熟人,生年不详,死于一九一三年。东吴大学创办以后,黄人被聘为文学教授,《中国文学史》就是黄人在东吴大学执教时所编的教材,在清末以铅字有光纸印刷出版。这部文学史共有二十九册。作者在这部文学史中提出了很多独到、精辟的见解,因而被誉为“瑰奇恣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文学”义指“文章博学”,近代以后成为学术分科的一支,用于指以语言为表达方式的艺术。清民之际,西方“纯文学”史观输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学史建构的理论基础。考析林传甲、黄人的《中国文学史》,可以对清民之际“文学”概念的转换有更具体的认识。林传甲《中国文学史》以传统“文学”概念为理论基点,是非关史体的“讲义”;黄人《中国文学史》汲纳西方“文学”概念的内涵,可说是近代意义文学史的发端。  相似文献   

18.
一部 154 万字的地市级文学通史《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以下简称《通史》),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于 2004 年 5 月出版。该书的主编是苏州大学的范培松教授和苏州教育学院的金学智教授。中国的名市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名市都具备编写“文学通史”的条件。譬如说,陕西的西安市、河南的洛阳市、江苏的扬州市,历代文人写它们的文学作品不少,但这些市的原籍作家并不多,它们可以编一本写西安(长安)的文学作品选,写洛阳的文学作品选,写扬州的文学作品选,但要编撰一部文学通史却勉为其难。惟有苏州,一方面有建城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另一方面,两千五百多…  相似文献   

19.
《老子》是中国道家哲学的开山之作 ,但它同时又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部文人和个体的大型文学作品。《老子》对自然与人事现象的全面而深刻的哲学认识 ,尤其是对现实社会大胆犀利的批判 ,表现为现实主义。它借助丰富、诡谲的想象来充分地抒写自我情感、展示自我形象 ,则表现为浪漫主义。而且在总体上看 ,还初步呈现出两者相结合的特征。《老子》广泛采取和灵活运用了当时南北文学中的各类文句形式和修辞手法 ,并开创了韵散结合的“哲理散文诗”或曰“诗化散文”。这在楚文学史乃至中国先秦文学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而且为中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毓庆同志提出文学史著作应当分六期来编写。第一期:文学的古朴时期(即太古至秦)。第二期:文学的朦胧时期(两汉)。第三期:文学的觉醒时期(魏晋至初唐)。第四期:文学的纯熟时期(唐宋)。第五期:文学的维新时期(元明)。第六期:旧文学的收场时期(清代)。(该文见《中州学刊》一九八七年五期)。 他认为,就目前的文学史著作而言,象谭丕模的《中国文学史纲》,这种按社会意识形态分的;象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这种按朝代分的和按历史时期分的如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无论哪一种,都是不科学的。”他指出“‘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而不是指某一阶段的文学。这样按政治社会史的阶段去分割文学史显然是文不对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