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京话的“您”与京味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普通话第二人称代词尊称"您"的用法源于北京话。"您"在北京话中是一个具有明示权势关系、凸显京味儿文化双重意义的尊称代词,在交际中不仅普遍使用,而且显示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依据《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在对北京话"您"的用法的描写与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京味儿文化对北京话"您"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谢燕琳 《社科纵横》2006,21(1):106-107
本文详尽分析《三遂平妖传》的“被”字句的用法特点。从语法结构划分,可以分为四大类:“被 N施 VP”;“被 VP”;“被 N施 所 VP”、“被 N施 把 N受 VC”。并对书中出现的“被”字句参照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和描写。  相似文献   

3.
王凤兰 《学术交流》2008,(5):144-147
在现代汉语中,"来"有表示目的之用法.但只有用以连接分句的"来"才真正表示目的,而用在介词结构与动词短语之间的"来"以及连动句、兼语句中的"来"不表示目的,其作用是凸显前边表示方法、手段、途径的状语,可以看作是焦点算子.表示目的的"来",后边为动宾短语,其中的动词一般为双音节的抽象动词,且必须带有受事.表示目的的"来"与表示目的的"以"用法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可以互相替换,有时不能.  相似文献   

4.
颜回、 陶潜与扬雄是贫者、 隐者与学者形象的代表,相较于唐人对三者及其所饮水、 酒、茶的描写,宋人以"杯中无酒"关注并纾解着陶潜、 扬雄的寒素特质,又用"以茶代酒"提取与塑造了杨雄的学人身份.其中,黄庭坚首次以"有茶"调和扬雄"无酒"的困顿,促成了诗歌史上贫者、 隐者、 学人之复合形象的生成.同时,黄庭坚茶诗注重在茶事活动等过程性体验中灌注日常闲趣与人格精神,既有以禅入诗、 用典生新的意蕴,又多庄谐并出、 以俗为雅的笔法,彰显出追求知识、 纾解窘境的特质,乃宋调形成之关键.  相似文献   

5.
杨君 《社科纵横》2003,18(4):38-39
本文对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常见词汇"阿练"、"练师"的适用范围、含义进行了分析,指出前者有一个重要用法长期遭到忽略,即为民间对僧人的称谓,后者则主要用作对道士的称谓.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两个称谓在词义上的一致性,以及由此所反映的中国普通民众对于佛道二教等同视之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高育花 《唐都学刊》2002,18(1):111-114
中古汉语副词“故”的用法比较复杂 ,既可表示肯定、测度等语气 ,还可表示“本来”、“特地”、“仍然”等情状方式。由于其本身所负载的非副词义项过多 ,副词义项的组合功能又不强 ,所以整个使用频率都偏低 ,而且个义项的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中文词"人学"有多种含义.耶稣会士的"人学"是指有别于神的启示的人的知识.郑观应的"人学"是指与科学技术学科不同的一个学科分类.费尔巴哈的"人学"是指他的人本学哲学学说.所有这些用法,与我国学术界目前讨论的"人学"不可混同.  相似文献   

8.
"人"具有量词属性,这从它符合量词的语法特征、可以构成复合量词、曾经出现于"数+人+名"式以及跨语言比较所具有的相似性等方面可证.通过历时考察,我们发现其量词用法在汉魏时期已基本形成,此后,变化不大,只是搭配对象的范围随社会发展而逐渐扩大.另外,我们还在量人个体量词这一背景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量词"人"具有搭配对象广泛、使用时间长久、出现格式固定和量人作用特殊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行域、知域、言域的语义框架,可以发现副词"也"的一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意义都可以得到解释."也"表示委婉语气的用法也是通过引入一个社会规约的类同参照来减缓主观色彩,因而事态、认识或言语行为的出现显得合乎情理.三域之间存在着交叉,不同语义域也可能共用同一个形式.  相似文献   

10.
说"命"     
雷淑娟 《学术交流》2001,(1):102-106
从语源学的角度去溯寻"命"字本源意义的生成及向派生意义演变的文化理据是一个重要课题.甲骨文中,"命"、"令"是字形相同,音相近、义相通,甚或有时通用的同源字.但这种通用是仅限于"命令"这一本来意义上的.在其后的引申、派生的道路上"命"和"令"便分道扬镳了.从三条线索描写、阐释"命"字的词义引申和演变的理据与轨迹1.从"命"的名词意义的引申来看.2.从"命"的动词意义的引申来看.3.从"命"和它的同源字"名"的通用中引申出的意义来看.我们依相关性和联想性的逻辑,参照古人的本体观念,人生哲学,揭示"命"一词诸多义项间的派生关系,并以相关的同源字印证之."命"一词的大家族,是古人"天命"的本体观演绎下的"人命"的人生观,上下尊卑的社会伦理观的文化亲缘关系的集合.  相似文献   

11.
Commonwealth countries share their British social policy legacy in a variety of ways. Autstralia attempted to adopt the postwar "new Fabian" welfare state model at the very time whe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ircumstances undermined its Keynesian foundation. With Labor governments in power from 1983 to 1996, Australia diverg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neo-liberal reform path adopt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Australian governments looked increasingly to European social democracies for alternative social policy models. In a manner anticipating the "Third Way", the tendency was towards mixing neo-liberal economics with social democratic welfare. The Australian "Third Way" which resulted proved unstable. Current social reformers, the paper proposes, ought to revisit a neglected but characteristically British emphasis on the need for a measure of "socialization of investment" to underpin redistributive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结合笔者所做的山东省沂源县缠足女性质性调查研究和以往相关文献及研究经验,论证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三大特点:1.更加注重自我与主流价值期待的一致性;2.缺乏女性自觉意识,容易过分抑制自身合理的需求与欲望,甚至牺牲自身利益;3.容易忽视自我价值,缺乏挑战现有社会建制的认识和勇气。并阐释其对当前中国大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启示和意义。最后研究方法上,结合本次调查研究成果及经验,笔者阐释了"质性研究"方法对中国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行政的“疆域”与行政法的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明安 《求是学刊》2002,29(2):66-73
行政的范围 ,既取决于不同时代 ,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 ,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同时也取决于人们对政府权力的成本—效益的认识。在传统社会 ,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量较小 ,政府管的事自然不多 ;在现代社会 ,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量大增 ,政府的职能和行政的范围是不是就应该和必然无限地扩张呢 ?行政国家、全能政府在为人们部分解决了现代社会发生的许多复杂问题 (如“市场失灵”问题 )以后 ,又导致了大量的更为复杂的问题 (如政府腐败、社会腐败问题 )。于是 ,“有限政府” ,政府权力向社会 (“第三部门”)转化的方案提出来了。政府权力转化为社会公权力后 ,行使社会公权力的行为还属不属“行政”的范畴 ,应否受行政法的规范和控制 ?行政法的功能是什么 ?管理论、控权论、平衡论对之有不同的看法。现代行政法在纠正传统行政法片面强调管理或片面强调控权的偏向后 ,正逐步形成以规范和控制行政权为手段 ,以服务行政相对人和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为目的的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4.
Following its election victory, the Labour government embarked on a programme to reform fundamentally the United Kingdom's post-war welfare state. The reforms are outlined in a number of government policy consultation papers and are intended to address neo-liberal concerns about the welfare state, although neo-liberal panaceas have been rejected in favour of a "third way". Strongly influenced by Mead, Layard, Giddens and Field, the government's welfare reform package is premised on a conception of citizenship that emphasizes equally the importance of "entitlements" and "obligations", especially the obligation to work. We argue that this reform approach is inherently flawed: it presumes that the poor are without work because they lack appropriate incentives, not because they lack jobs that will lift and keep them out of poverty. We argue that the government's welfare reform strategy is contradictory: while it aims to ameliorate poverty, the emphasis on obligations and compulsion may have the effect of reinforcing exis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ivisions. In approaching the second millennium, there is a clear need for a robust interventionist approach to welfare which emphasizes the right to a satisfactory standard of living.  相似文献   

15.
北京话敬称代词“您”考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定量的方式考察了《儿女英雄传》、《语言自迩集》、《小额》等早期北京话作品中的第二人称表敬形式,认为表敬代词"您"应是从"你老"发展而来,但并非直接由"你老"(nǐlǎo)脱落元音而成。它先在《儿女英雄传》中以非自由语素的形式存在于"ni-na"(你那)中,到了《语言自迩集》中才独立地充当句子成分,取得第二人称敬称代词的地位并拥有了新的汉字形式"您"。整个过程可概括为:你老(nǐlǎo)>你/您纳(ni-na)>您(nín)。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您"的一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6.
闫顺英 《阅江学刊》2013,5(2):137-141
“使”有两种用法:一是表动词的“役使”,是常语;二是表“致使”,为连词,分别相当于英语的“enslave”和“cause”。古代文献中表“役使”和表“致使”的“使”都是动词。汉语中词和句法结构不是一一对应的,这两个不同的意思是由语境赋予的:如果前面是人,施事性比较强,表示主观情况,则表示“役使”;如果前面是一种客观情况,是一种行为导致另一种行为发生,则表示“致使”。表“役使”既可以表示动作实现,也可以表示动作没有实现,而表“致使”则表示动作一定实现了。  相似文献   

17.
当前要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必须坚持理论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下功夫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先进性 ,在代表“发展要求”和“前进方向”上下功夫 ,使理论研究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在落实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下功夫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必须坚持牢记宗旨 ,在代表根本利益上下功夫 ,把科学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面向社会、推动普及 ,在促进领导干部掌握基本知识、增强执政能力上下功夫 ;必须坚持贯穿全部、统筹全局 ,在全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必须牢牢把握四个突出 :突出现实 ,贴紧要务 ;突出重点 ,破解难题 ;突出优长 ,打造精品 ;突出创新 ,繁荣学术 ,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Current policy places great empha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artnerships", particularly between NHS and local authority services, with the aims of increasing service coordination and delivery and improving health. To this end, primary care groups (PCGs), at the forefront of NHS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s, are required to include a social services representative on their governing boards; similarly, primary care trusts (PCTs) have a social services representative on their executive committees. Drawing on a representative longitudinal national survey of English PCGs,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se new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agency partnerships. Despite poor histories of collaboration and some major organizational barriers, there are some signs of progress, with social services representatives playing an active part in PCG affairs and having clear lines of communication about PCG matters with their employing authorities. Equally significantly, PCGs have also quickly established a wide range of contacts directly with other local authority services and departments. However, these early gains risk being limited by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inequalities between social work and medicine and, in particular, by the prospect of further organizational upheaval as PCGs merge with each other and/or acquire trust status.  相似文献   

19.
王琳  陈隆文 《唐都学刊》2002,18(1):70-73
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 ,钺文化广泛地存在着。对于钺的用途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通过对目前发现的大量考古材料的研究分析 ,钺可分为石钺、玉钺和青铜钺三种类型。它们的用途各有不同 :石钺没有作为生产工具的痕迹 ;玉钺具有礼法、陪葬的作用 ;青铜钺作为兵器、刑具 ,具有军事权力的象征意义。那种认为钺是生产工具的观点是无根据的。  相似文献   

20.
论"虚假人类中心论"与"真实人类中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从而引发了对以往“人类中心论”的反思与批判,应该说,这是人类面临生态环境危机,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自我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结果是有些人把问题简单而武断地归结为“人类中心论”,进而提出“非人类中心论”。实际上,生态环境的恶化,并不能简单笼统地归结为是“人类中心论”问题的症结是以往的“虚假人类中心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以“非人类中心论”代替“人类中心论”,而是抛弃“虚假人类中心论”,建构“真实人类中心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