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近人论及公土家族多与古代巴蜀之“赛”人相联系。而于“(宀禾贝)”人之来源,历来又多认为来源于“廪君”。《舆地纪胜》卷162引《晋中兴书》言:“(宀禾贝)者,廪君之苗裔也。巴氏子务相乘土船而浮,众异之,立为廪君,子孙列布于巴中。秦并天下,薄其赋税,人出钱四十,巴人谓赋为(宀禾贝),遂因名焉。”邓少琴先生指出:“此是将(宀禾贝)与白虎同居既久,混为一谈.未与分清。”①然今之学者中,仍不乏“(宀禾贝)”人源于“廪君”之见。徐中舒先生认为:“板楯又称‘白虎复夷’,复即免其徭役,他们也属于巴族,他们都是廪君的后裔。”②实质上,“板楯蛮”即“(宀禾贝)”人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代活跃在今鄂西清江流域的“廪君”是古代巴人的祖先,也是今天鄂西土家族人的祖先。如果对“廪君”名号的含义能给出清楚确切的解释,对于巴文化研究和土家文化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廪君”的含义,虽然有的学者曾指出廪君就是虎君,但并未充分阐释理由,而且也有岐说。有的学者认为,廪君即“林君”。例如徐中舒先生在《论巴蜀文化》中说:“廪君之廪,又与林同。如林钟之林,金文皆以,作或。廪君就是居于森林地带射猎部族的酋长”。笔者认为,“廪君”的含义是虎君,其根据是土家语虎名的语言学背景。至于其另一重要理由——土家族白虎图腾崇拜的宗教文化,有的学者已有论述,本文不拟赘述。  相似文献   

3.
对“廪君”巴人起源几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战国以来人世本》、《后汉书人《水经注》、《晋书》、《通典》、《蛮书》等典籍中都见有“虞君”传说的历史记载。在论述“摩君”巴人历史时,学术界一般多根据《世本》中有关“摩君”出赤穴的一些历史传说记载,从而认为“廪君”是巴人的祖先,并且还认为“摩君巴人”就起源于清江流域。不仅学术界十分流行这一说法,而且分布在湘西、鄂西、川东、贵州等地区巴人后裔土家族居民中,人们世世代代都广为流传说“感君”巴人是他们的祖先。那么,“‘摩君”到底是不是巴人始祖?“质君”又是不是起源于清江流域?““廪君”其人究竟出现在中…  相似文献   

4.
夷水,即今鄂西清江的古称。鄂西古为:“古蛮夷之地”,“未通中国”(道光《施南府志》卷。),是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学者们指出,古代巴人的祖先及今鄂西土家族的祖先——廪君就诞生在这里。但是,笔者发现,在以白虎为图腾的原始氏族“廪君种”之前,古清江流域还活跃着一个以巨蛇为图腾的古老氏族,只是他们一直为深厚的文化堆积层掩盖着。本文试图揭示这一巨蛇图腾氏族,追溯清江流域土家族文化更古老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正> 土家族与古代巴人的历史渊源关系越来越为人知晓了。只是要成为科学的最后论断,还得在资料的搜集、史实的考证和研究上狠下功夫。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要对古代巴人廪君时期的社会和宗教,以及它们对后来土家族的深远影响,必须进一步取得准确的认识。对廪君时期的社会和宗教说得最简洁的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巴郡南郡蛮,本有五性:巴氏、樊氏、瞫(音审)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长阳县境内)。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性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巴人的起源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巴人发源于湖北长阳武落钟离山,廪君是巴人的始祖,巴人是廪君的后裔.1982年,笔者同朴永子同志在《吉首大学学报》第一、二期上发表了《羌人、巴人、土家族》一文,对此观点进行了商榷,提出了“巴人是伏羲之后,伏羲是古羌人之后”、“古代巴人就是‘降处于巴’的古羌人的一支、“古代巴人是古羌人的后裔”的观点.因当时所掌握的资料有限,未能充分地展开论述,现就“巴人源于古羌人”问题作补充论证,请史家特别是巴蜀史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廪君在清江流域的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汉书·南蛮传》云:“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这就是说,廪君族最早生活在“武落钟离山”,武落钟离山是古代巴人和今土家族的祖先——廪君的发祥地,它与清江流域远古氏族的活动直接相关联。 但是,武落钟离山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8.
湖北长阳是廪君巴人的发源地 ,廪君巴人是由“赤穴巴姓”与“黑穴四姓”组成的。本文拟从巴人“五姓”中来探索廪君巴人的组成源流 ,以及巴姓在“五姓”中的地位及影响 ,从而说明廪君巴人生存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9.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早期五姓巴人"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辞海>记载:巴人"周以前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廪君为著名领袖."[1]廪君巴人的发源地"武落钟离山(又称难留山)"、"赤、黑二穴"在不在湖北长阳?在长阳什么地方?学术界有过争论.2004年9月,我们通过田野调查,对比历史文献与考古报告,认为长阳西部的柳山是武落钟离山,柳山的榨洞与虎洞是赤、黑二穴.  相似文献   

10.
廪君传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廪君传说,是中国众多的古史谜中的一个。南北朝时,奉廪君为祖的“廪君蛮”们,曾与北方民族大融合相呼应,在南方同样演出了民族融合轰轰烈烈的一幕;由于巴人文献记载的稀少,它又以其与巴人的特殊关系而引人注目;随民族史研究的兴起,不少华南、西南少数民族的形成,被认为与古代巴人和南朝蛮族有密切的关系的廪君传说更因而倍受关注。但是,关注者虽多,考订之专文未见,引用者各取所需。本文试图从分析廪君传说在古籍中的记载演变状况着手,探明其见载的时间,传播的范围,并借以说明传说以及“廪君蛮”产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11.
“扞关”是古代蜀、楚通道的名关险隘。《史记》称“扞关”,其他史书称“捍关”。关于“扞关”的建置经过,《史记·楚世家》说:“肃王四年(公元前377年),蜀伐楚,取兹方。于是,楚为扞关以拒之。”当时的蜀实为巴,已为学界考定。兹方,今湖北省松滋县。又《水经注》卷3说:“捍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卷37说:“昔廪君浮士舟于夷水,据捍关而王巴。”再《盐铁论·险固篇》又道:“楚自巫山起方城,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北历史名城灵州,始建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是宁夏历史上有确切建城年代记载的最早古城,也是宁夏古代经济、军事、政治中心,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明洪武十七年(1384),黄河水淹没灵州,“城凡三徙”.宣德三年(1428),迁至今灵武市.1989年笔者提出古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的观点,今吴忠市、灵武市都是古灵州的继承者,都拥有古灵州的辉煌历史.历史文献有记载,专家、学者有论述,2003年5月8日吴忠出土吕氏夫人墓志铭,佐证古灵州在今吴忠市的观点是正确的.古灵州“在今灵武西南”说已过时.《括地志》“初在河北胡城”有误;明代地方志灵州“西南角”“遗”字有新解.吕氏夫人墓志出土十年来,史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古灵州在今吴忠.  相似文献   

13.
《春秋左传》、《史记》等汉以前的史书中所指的“颍”的地理位置在颍水上游。所谓的管仲地望“在安徽境内”、“在安徽颍上”说和《辞海》中有关管仲地望在“颍水之滨”的说法都属地域模糊不确。管仲地望应在颍水上游之滨。根据南京图书馆藏的孤本嘉靖八年《登封县志》,可以确定管仲地望在今河南登封县境内。  相似文献   

14.
试论古代巴人发源于湖北长阳佷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的巴族,是个能歌善舞、非常强悍的民族,他们在历史上对开发鄂西、川东有着重要贡献。他们创造的光辉物质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在祖国历史上有着绚丽的篇章。 古代巴族首领,名巴务相。史学家授予他崇高荣誉,称“廩君种”。他创建一个国家,呼“夷城”。以后,巴人又建“廩君国”,“巴子国”等国家。廩君种的后代,即巴族人在四川境内的部分称板楯蛮;南移湘西的部落构成武陵蛮一部分;先后移至鄂东的,东汉时称江夏蛮,两晋、南北朝时称五水蛮(见《辞海》221页“巴”条)。鄂西恩施地区土家族,是巴人后裔,他们记得祖先是居住在湖北长阳县。可见,巴人足迹曾至附近数省广大地域。  相似文献   

15.
<正> 《潮州史事三题》(载《韩山师专学报》1990年1期)一文,在初唐潮州的地域与人口一节中,所论错误颇多,而福建、长汀州即其显著者。文章说:“潮州的地域和人口均与漳州、长汀州有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初以为作者一时误把汀州作长汀州,及再阅下文,始知非是。因为作者一再提到长汀州——“建议在此置州获淮;这样就建立了长汀州(因长汀溪而得名)。为此,潮州北部又割去了相当的地盘给长汀州”。两唐书《地理志》说汀州建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治所在长汀县(今福建长汀),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临汀郡,乾元元年(758  相似文献   

16.
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过巴人历史的学者,多认为四川巴人,来源于湖北的清江流域,该地就是巴人最早的发祥地,因在强楚的侵逼下,或由湖北的恩施、长阳、宜都沿长江逆上入川;或从清江走巫山大溪入长江进川; 或经宣恩、咸丰到四川的黔江.涪陵,而后重庆、合川、阆中,最后在阆中为秦所灭.常引用“巴子时都江州(今重庆),或治垫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丰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涪陵).”因此推论1954年6月发掘出土的巴县冬笋坝、昭化(今广元)宝轮院两地的战国巴人土坑墓(船棺葬),应为清江巴人不断西迁四川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在古籍中经常出现“淮海”一词。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淮海”原是泛指长江中下游,主要还是指江南;宋以后,“淮海”也还泛指长江中下游,但主要是指江北;明清两代,“淮海”为苏北里下河一带;近代,“淮海区”则更向北移动,即洪泽湖及其以北的徐淮地区。“淮海”,最早见于萧世怡的《淮海乱离志》,该书记载南朝梁末侯景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攻下台城(宫城),又分兵破广陵(今江苏扬州),吴郡(今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据“乱离”范围看,南北朝时期“淮海”是指长江下游、淮河与东海之间的广大地区,主要部分在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诗中有句云:“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彭蠡”,今江西省鄱阳湖。孟浩然诗中说的“淮海途将半”仍是指长江下游,主要又指江南。  相似文献   

18.
虎蜒氏族的历史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廪君是父系氏族时代巴人的祖先,这已为研究清江丈化和土家族文化的学者所共识。但是,在廪君之前,古代清江流域还活跃着一个以巨蜒为图腾的蛇人氏族,人们对此知之不多。本文将探讨这个巨蛇氏族与白虎氏族在清江流域斗争相融合的历史过程,揭示鄂西土家族远古历史中的一段悲壮史诗。一、廪君的祖先鄂西建始县高坪龙骨洞曾出土早更新世晚期的南方古猿化石,长阳下钟湾等地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长阳人”化石。这表明清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有原始人类生存。但是,在“长阳人”与廪君之间的清江流域人类文明史,文献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仅《世本》有“廪君  相似文献   

19.
宋代“泸夷”非乌蛮集团的民族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宋代“泸夷”非乌蛮集团 宋代“泸夷”即宋代“泸州夷人”之简称,它不是单一的民族称谓,而是指在宋代泸州及羁縻州活动的少数民族的总称。其地域大致相当于今泸州市(包括属县)及部分宜宾地区、滇东北角部分地区、黔西北部分地区。北宋政和年间,原隶属泸州的淯井监升建为长宁军(治今长宁县境内),辖区即原属泸州的很大部分羁縻州地。在宋代“泸夷”中,除乌蛮  相似文献   

20.
从静态结构看,廪君与盐神故事和楚王与巫山神女故事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我们先看看众所周知的关于清江流域发生的廪君与盐神的故事。《世本·氏姓篇》载: (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不知东西所向七日七夜,使人操青缕以遗盐神,曰:“缨此即相宜,云与汝俱生,宜将去。”盐神受而缨之。廪君即立于阳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