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莫言的新作《生死疲劳》延续了他一贯的民间写作立场一历史意识,却采取了一种戏剧化与狂欢化的方式来审视民间社会与历史,看到了民间社会在主流政治入侵后所发生的改变与异化,以及荒诞的历史表面背后所折射出的巨大悲剧。小说以荒诞化与戏剧化的方式来审视民间与历史的同时,也把复杂的人性放在了历史情势下来审视,使得作品在多维度与多层面上呈现出了丰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某一历史事件的作用、贡献和地位、意义是不尽相同的。作用、贡献是侧重于评价事件自身对社会历史的影响;而地位、意义则是以历史的长过程、社会的大剖面为座标来审视历史事件由其作用、贡献所决定的位置。从这一观点出发,本文分别论析了三中全会的历史作用、贡献、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普希金的历史文学具有四种时代向度:称颂历史上的伟大帝王,发掘俄罗斯的历史精神,讽喻或鞭策现实的帝王;重新审视历史人物或事件,得出新的结论,传达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理念;辩证地评判伟大人物的功过是非,张扬一种历史理性;思考民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包含着许多理论生长卢、和天才思想的萌芽,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地位和思想史价值。《草稿》对人及其历史发展所进行的哲学和经济学的审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研究人的存在的方法论特点。马克思对"人"的哲学审视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着眼进行的:1.对人的存在的二重化的揭示;2.对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的概括;3.对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之目标的设定。他对"人"的经济学审视主要是围绕人的异化的历史生成和历史扬弃而展开的。他对人的历史发展的双重审视是互为条件、内在统一的。《草稿》中所体现的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既是他的经济学和哲学双重视野相整合的前提,同时又是这种整合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历史的眼光和唯物主义的方法,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社会历史环境,全面审视与客观阐释大众文化人文精神缺失的现实,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深层的社会历史透视。  相似文献   

6.
汉学主义作为一个新的理论范畴和批评话语已经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是欲将汉学主义构建成一个可行的研究范式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其中包括研究汉学主义的产生、兴起、历史演变和内在逻辑.汉学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通过审视汉学主义在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分析历史上一些主要的思想家和学者们撰写的有关中国的学术论著,批判对形成中国学术研究的方式产生显著影响的学术思想,可以获得一个宽泛的汉学主义演变的历史形成脉络,把握其作为中国知识生产的一种体系在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点,并了解其性质和主要特征,从而对最终演化为内在逻辑的一些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进行定位.因此,对汉学主义的历史回顾其实是探讨其基本原则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批判性审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对于研究全球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是使世界历史的研究达到一种新境界 ,这就是要注意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来研究世界历史 ,注意世界历史的制度分析和整体性的把握 ;二是为观察社会历史开拓了新视野 ,这就是要求在考察社会历史问题时 ,不能仅仅从一国的视野来考虑 ,必须同时具有“世界历史”的眼光 ;三是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这就是要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自觉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潮流 ,以此来审视和进行我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认识阿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藏族著名青年作家阿来以他独特的心灵体验,在诗歌和小说创作领域掀起了“尘埃热”。他以空灵清闲、浓重深厚的民族文化为底蕴,以对历史的审视和反思为切入点,营造出一种浪漫绚丽、神秘悠远的文学氛围。本文通过对阿来近年来的创作经历的回顾,提出民族文化的整体意义升华了作者创作的现实意义,作者对民族历史的审视和文化的回归感,又从另一种角度使他获得了更从容的艺术审视目光。他的创造使别具一格的文学的民族性品味被再一次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间人物"是"十七年"小说创作中的一个特殊存在,作为一个文学族类,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学的一道亮丽景观,但从现象形态与创作主体角度审视,反映了那个时代作者的一种言说与形象表达,也是当时有见识的作家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客观认知与艺术解读,是特定历史语境下作家感知生活、表现文学"人学"思想的一种话语策略。重新审视这一现象,或可使我们重新认识那个历史时段文学的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物古迹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历史在它某一瞬间的凝固 ,通过对这些无数凝固点的审视和阅读 ,可以把握住历史的脉搏 ,聆听到历史的脚步声 ,欣赏到历史在它“流动”行程中的美妙韵律。江苏文物古迹 ,是江苏文明发展史的物质写照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史与社会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国经济史研究需要理论的整合与创新。中外经济史的研究都经过了一个从经济史到经济史与社会史结合的过程,傅衣凌先生倡导的"社会经济史"是中国经济史研究应当全力以赴的方向。没有经济的社会史不可能成为整体的社会史,经济史的研究同样需要与社会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逝世以后,对马克思理论的诠释和实践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局面。马克思思想的架构本身也有一个发展历程。1845年,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范式转型",即从人道主义哲学批判,转到对人类社会的结构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究。马克思理论旅行到中国时,正值中国"救亡图存"之际,因此它作为一个有可能使中国扬弃当时的发展困境的新的意识形态而受到关注。郭沫若等中国学者首先尝试把马克思五种生产方式更迭的历史发展模式用于解释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宏观理论与具体场景相协调问题。论文对马克思的"奴隶制"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以及中国的历史现实进行了对比探究。论文认为,从跨文化和比较思想史的角度对马克思理论的各种释义和与之相联系的实践经验进行再认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世界历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民族和国家依次排列的历史著作不能称为世界史。世界史是一门独立学科,任务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整个进程和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随之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实现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历史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及其相互作用成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史、文化史、文学史的研究对商人及其作用关注不够,文学史的研究更有待于拓展视域和空间。通过对明清时期留有文墨的商人的研究,我们可以进入到经济史上部分商人的心灵世界,他们不再是抽象的"商人"。商人对文化史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如戏曲、园林建筑、文物收藏等,这些贡献又延伸到文学创作之中。明清时期商人不仅参与文学创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学生态。研究商人与经济史、文化史和文学史的关系,可以丰富经济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更有助于深化对文学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佛罗伦萨史>奠定了马基雅维里在历史学上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史学思想及"历史与政治相结合"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尼采认为 ,历史是人的生命意志的反映 ,它是英雄人物在瞬间的艺术创作冲动的产物。人的历史开始于“个人具有创造性的自我解放欲望之际” ,这是尼采历史观的原始起点和意义支撑。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应该有利于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个体生命的解放 ,而现在的历史已经背离了历史的本来意义 ,成了生命发展的桎梏和障碍。现代历史教育是错误历史观与错误人生观相结合的产物 ,是一种摧残人性的教育 ,它使受教育者变得虚伪、迟缓、猜疑、抵触 ,并以软弱的人格、麻木的心态期待着刺激性“事件”的发生 ,哪怕它危及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宫廷史与政治史研究的结合,也可称之为是宫廷政治史研究,是从政治史的角度研究宫廷史,这一带有侧重点的研究,是对宫廷史研究的深化,也是对政治史研究的补充.以往的研究既不系统,也不深入,很有必要加强.宫廷政治史研究的必要性与其意义大致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古代王朝国家的皇家私属性,决定了古代政治史的研究必须紧密结合宫廷;2.宫廷事关国家大政,但又具有一定封闭性、私密性、独立性,外朝难于介入,因而国政的研究必须深入宫廷之中;3.宫廷事件、政治斗争引起政局变动,乃至影响王朝的更替,对历史的影响重大,有必要作系统研究.总之,中国古代史欲做全面、深入理解,需要宫廷政治史专门系统的研究.文中着重对宫廷政治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诸如:与国政相关的宫廷人物及其活动、事件,与国政相关的宫廷制度,与国政相关的皇室家法,以及每一方面对政治的影响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口述史学方法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研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口述史学的特性,分析了兵团口述史研究的现状,对兵团口述史研究存在的问题作了阐述,指出研究队伍中缺乏专门人才,研究范围狭窄,获取资料的方法科学性不强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加强研究机构的合作,提高口述史研究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收集口述资料时尽可能保证其科学性,在研究时注意兵团口述史研究的范围及对象等。  相似文献   

19.
建筑史中空间概念的历史就是对空间知识的认识活动以及空间知识自身认识活动的历史。文章以谱系分析的方法,通过追索建筑史中典型的空间概念,论述了空间概念的形成、发展和衍变,并明确了认知空间概念的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历史分期法:历史哲学与马克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分期是历史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以前的历史哲学提出的诸多历史分期理论,都是按照思想的或政治的标准来划分历史过程的,并且往往先提出一个抽象的分期模式,然后再应用于具体历史。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出发坚持了经济的标准。他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和“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作为成熟的历史分期法是相互补充的,辩证地说明了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