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评萨特的“自由选择”理论张爱波让·保尔·萨特(1905—1980)是战后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继承了存在主义的前驱者基尔凯廓尔等人的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思想,以及德国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法,创立了一种“新”的存在主义哲学。在这种“新”哲...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西方哲学流派之一。现象学的方法与分析哲学的方法以及辩证的方法,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广为人知的“三大哲学方法”。胡塞尔奠定的现象学方法,经由海德格尔、梅劳——庞蒂、萨特等许多现象学家的努力,发展成为对西方思想理论界发生了重大影响的现象学运动和以现象学为基础的存在主义。二者又共同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得以孕育的母胎。诚如后现代主义大师伽达默尔所言,胡塞尔的现象学对20世纪的哲学转折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方法是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和基点来思考问题的全新方法论。它…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     
现象学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之一,同时也是最矛盾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之一。哲学现象学流派的创始人是爱德蒙特·胡塞尔(E. Husserl)(1859—1938年)。胡塞尔于1900—1901年出版了两卷本的《逻辑研究》一书以后,成了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对于二十世纪资产阶级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最强烈影响。胡塞尔在两卷集的《逻辑研究》一书中规定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科学知识和科学认识。他的目的是要建立关于科学的科  相似文献   

4.
萨特尔(1905——)是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著名作家、政论家。1925年至1929年在大学求学期间,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有所了解。后来,他到柏林研究德国现代哲学,受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影响,开始形成无神论存在主义思想。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是《存在与虚无》(1943)、主要论文集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5)、《什么是文学》(1947),1960年出版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他的著名剧本有《苍蝇》(1942)、1945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自由之路》,已出齐四卷,1946之主编《现代》杂志,常常发表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胡塞尔现象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海德格尔哲学中 ,现象学真正由认识论过渡到存在主义本体论 ,其直观方法所包含的经验与先验的矛盾最终被圆满地解决了。与此同时 ,海德格尔一贯地坚持并发展了胡塞尔所创立的关于理性、科学的批判概念和原则 ,将认识批判原理发展、改造为存在批判原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萨特的早期文献为依据,探讨了萨特思想得以形成的基础和过程.年青萨特通过研读胡塞尔的现象学,澄清了胡塞尔现象学与康德哲学在主体课题上的重要分野;进而又通过对胡塞尔的超越论的自我思想的批判,推进了早期胡塞尔的非观念论现象学的进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非自我论的意识概念,从而为他后来的存在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级现象学会主席、“哲学教授A·T·蒂米尼亚(Anna-Teresa Tymieniecka)女士1988年终于出版了她的长篇巨著《逻各斯与生活》第一卷(Logos and Life.Book 1),副标题为《创造性经验和理性批判》(Creative Experience and the Critique of Reason)。在长期的哲学生涯中,蒂米尼亚教授孜孜不倦,著述甚多。她的这部巨著,在美国哲学界引起强烈震动,被认为是对古典现象学的严重挑战,代表了现象学发展的新阶段。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和胡塞尔曾先后提出“理性批判”的响亮口号,试图与从前的哲学思维方式彻底决裂。作为时代的精神哲学,康德和胡塞尔的批判理性是当之无愧的,他们开辟了不同的哲学时代。可是,作为旧哲学和古典现象学的代表人物,康德和胡塞尔的“理性批判”仍停留于人类意识之上。他们的哲学体系不同,然而,他们的哲学基点都是理性。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一书在其生前没有发表过,一直到1947年,才由胡塞尔文库作为《胡塞尔全集》第二卷出版。它的出版,对我们理解胡塞尔的思想及其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我们理解胡塞尔从《逻辑研究》到《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哲学的观念》的发展的重要材料来源。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根据布伦坦诺的思想,把现象学叫做描述心理学。1903年左右他开始意识到描述心理学仍然是自然实证的科学,因此它不可能成为逻辑和数学的基础。尽管描述心理学对长久以来建立的经验心理学有贡献,但是为了给逻辑、数学和所有其他的自然科学提供最终绝对的基础,还必须发展意识的哲学的其他形式,这就是胡塞尔在《现象学的观念》中首次提出的先验现象学。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与哲学人类学的创始人普莱斯纳之间有一段不太长的师生关系。由于普莱斯纳在他学习的一开始就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因而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持有怀疑与批判的态度。胡塞尔对普莱斯纳的首要影响在于撇开所有理论,面向实事的要求;其次在于意识的意向性和先天本质方面的主张。此外,胡塞尔的哥廷根讲座“自然与精神”也对普莱斯纳哲学人类学思想的形成有启示作用。尽管哲学人类学曾受到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批评,从现象学到哲学人类学的发展也仍是《逻辑研究》发表以来胡塞尔现象学及随之形成的现象学运动的两个主要展开方向之一。这个方向带有舍勒、普莱斯纳的思想踪迹;另一个方向则带有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思想踪迹,即从现象学到解释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的主流传统是观念论或唯心论,具有强烈的理论化倾向.作为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延续并强化了这种倾向;而作为德国现象学在法国的传播者的列维纳斯却批判这种倾向.他先是借助于具有一定实践倾向的海德格尔式存在论来读解胡塞尔的认识论哲学,进而批判胡塞尔哲学的强烈理论化倾向以及海德格尔哲学隐含的理论化倾向,在创造性误读胡塞尔直观理论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现象学的实践转向要求.而在政治学和伦理学这两门主要的实践哲学中,列维纳斯主张伦理优先于政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史论结合的方式论述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思想,尤其着力于将之与柏拉图、笛卡儿、康德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现象学与西方哲学传统的关系。胡塞尔强调哲学是一门普遍科学、总体科学、严格科学,强调从哲学的理性出发,追求终极的存在和真理,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文章重点剖析了胡塞尔现象学中最具特色的先验意识理论和生活世界的概念。认为胡塞尔是西方哲学传统的继承者,又是突破传统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国际上和历史上具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我校哲学系教授罗克汀多年来对现象学的渊源、实质、理论结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近年来,他除了在《哲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以外,1986年又出版了《现代西方哲学论集》(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另两本专著《从现象学理论体系剖析》、《从现象学到存在主义的演变》即将出版。罗教授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代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职能)特别邀请他担任“现象学研究”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课题主持人。美国活跃的学术组织《国际现象学学会》主席代表学会来信要求罗教授同该学会联  相似文献   

13.
1913年胡塞尔发表了《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时至今日,如果要追问这部百岁著作的历史意义,最好从它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对比说起,确切地说,是从胡塞尔对"先天综合知识"的理解说起。胡塞尔现象学在这个问题上改进了康德的先验哲学,解开了康德在"先天综合知识"的问题上的许多谜团,使之更切近于我们的实际认识过程。当然,他也留下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文兴、七等生、丛甦等台湾现代派作家代表了最为彻底的“西化派”。王文兴的代表作《家变》宣告了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摒弃和背叛,艺术上借鉴了意识流和存在主义小说的技巧;七等生的代表作《我爱黑眼珠》则是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形象化诠释;丛的《盲猎》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中虚无主义的影响十分明显,写作手法上显然受卡夫卡和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世界现象学既是一门历史现象学,也是一门前—人格的本性现象学。胡塞尔对海德格尔著名的"哲学人类学"的批评首先意味着自我深化,它建立在胡塞尔在后—《沉思》时代对超越论现象学的主体性悖谬的明察之上,而作为这一自我批评的结果,胡塞尔对前—存在领域的揭示"预示"了海德格尔后期的存在论"转向"。因而,即便在最终的现象学基础上,海德格尔与胡塞尔在存在与思之间还是保持了一种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丁·海德格尔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现象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利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对空间现象作了深入的探讨,这对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重新确立和把握哲学研究的主题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英伽登的作品结构论与审美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美学是西方二十世纪重要的美学流派,其哲学基础是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 的现象学哲学.波兰哲学家、美学家罗曼·英伽登(Roman Ingarden,1893-1970) 作为胡塞尔的学生,在早年赴德留学期间,跟随胡塞尔对现象学进行过相当深入的研究,并在其一生的辛勤著述中,创造性地将现象学理论运用于美学研究领域.他以《文学的艺术作品》(1931年)、《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1937年)、《艺术本体论研究》(1962年)、《体验、艺术作品和价值》(1969年)等著作在艺术本体论、文学认识论和审美价值论方面作出令人瞩目的理论突破,从而成为本世纪著名的现象学美学家.  相似文献   

18.
现象学     
现象学一词是由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1807年)一书中最早使用的,因此这一名词在哲学中得到了广泛流传。但现代现象学传统的主要起源却是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年)的著作。“现象学”一词是由源出自希腊语的phainomai(出现)和logos(理性)组成的复合词,这表达了胡塞尔现象学的主要研究对  相似文献   

19.
(一) 胡塞尔的现象学就其基本理论意图而言,是寻求哲学的确定性基础。用他本人的宣称来说,胡塞尔成功地创立了一种新的科学性的哲学。现象学的科学性在于哲学已被确立在一种绝对可靠的方法论基础之上。只有现象学才能成为历史上“唯一科学的哲学”。胡塞尔指出的面向事物本身,意向性的内在结构,还原方法的具体内容都贯穿着一个主导性的理论倾向,这就是确立哲学的确定性。前现象学的各种哲学家都没有把握与确立这种哲学的确定性。而胡塞尔经过自己“独创性”研究,终于找到了哲学的确定性,有了坚固的根基。胡塞尔始终在关注于他所选择的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德里达的《几何学起源导论》继承和发展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哲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德里达运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观念的起源、历史、传统进行了先验性的研究,提出了观念的对象性表现为语言的成分,由此推出了全部科学文化都是在语言中形成的。德里达的语言观搁置了主体,超越了事物。意义、观念和历史是在时空中形成的和表象着的,而意向性是意义、历史变化的根源,因此说,意向性实质上是主体意识的超越和延续。德里达的这本书又可直译为《胡塞尔的几何学起源:导论》(以下称《导论》)。这是德氏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962年。德里达曾经评论说,他于1967年完成的《说话与现象》是他自我评价最高的一本书,但是它只是《导论》的翻版。《导论》的研究成果在他以后的著作中被继承下来,因此可以说《导论》也是德氏其他著作的“导论”。《导论》的英文译者JP.Leavey评论说,《导论》的基本结构是现象学,但不是福科说的先验意识,不是说德里达是胡塞尔或海德格尔主义者,或唯心论者,或说他的方法是现象学的;而是说,在现象学失足的地方,德氏发现了一片沃野,这是哲学的“边界”,在此可讨论写作、起源、历史和oliflerance问题。然而,有一点是清楚的,为了理解德里达,首先要理解胡塞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