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酒信的结构体系、社会影响及其趋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酒信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是加强自信心以把握自然力的心理手段,具有信仰、文化、功能三大结构系统,它顽强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技术、文化习俗和宗教等许多方面。虽然中国酒信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迷信色彩,但它终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而日渐式微,直至消亡。  相似文献   

2.
妇女解放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标示着整个社会或者是说整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时恰逢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大转型,海归胡适所带回来的新的妇女理念,对旧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给国人以全新的视野。新派人物的胡适,他的妇女观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苏州这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意蕴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地从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吸取有益的养料,将其融汇进新时代的文明中去,创建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苏州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其丰富的文化蕴涵表现为一种文化生产力,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文化、党的实践三方面探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逻辑,并说明节约理念是贯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继而从政府、产业、社会三个层面出发,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到启示:我国应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分三个层面进一步加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政府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政策体系;产业层面应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加强扶持政策,引导绿色投资;社会层面应进一步提升全民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生态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正在指导着我们的具体实践,并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要想在与工业文明的竞争中处于优势,还必须加强对生态文明的保护,尤其要加强对相关法律保护机制的建设,只有这样,生态文明的理念、价值才能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地、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中共中央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时代要求我们需要从学理层面上开展关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更细腻、更透彻、更绵密的学术研讨与逻辑评析,从而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理念和实践理念的支持。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的研究,离不开对于反映生态文明时代精神精华的生态哲学的探讨,进而离不开作为生态哲学思想资源的人类生态思想史的研讨。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作为一种境况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是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然而人与自然矛盾关系却是自古以来就程度不等地存在着的。  相似文献   

7.
饮酒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和手段。《世说新语》中常见的饮酒地点和场合包括:酒馆、公宴、家宴和游宴。在酒场社交中应注重劝酒的艺术,要慎重选择酒友。酒后失态会造成社交紧张。酒在社交场合具有调和矛盾、交流情感、鉴别人品、彰显个性的社交功能。酒场中名士呈现出的酒态、酒仪和酒品,是窥探魏晋社会文化和名士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8.
作为植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乡贤文化曾为文明的传承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弘扬乡贤文化有助于涵育文明乡风、稳定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在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均有建树。发挥乡贤文化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重视乡贤文化研究、加强书香社会建设、吸引乡贤回归和重塑乡土精英等。  相似文献   

9.
以培育生态文明理念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国家在新时期赋予大学思想品德与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是大学生德育的新内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重,五位一体,科学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大学首先应当建设好校园的生态子系统,继而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先行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支配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一种价值理念,也是构建和谐内蒙古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加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内蒙古的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陕西茶文化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茶文化发展的每个历史节点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传说中的神农氏在陕西开创了五千年"茗饮之风";陕西形成了最早的吃茶习俗;陕西不仅把"茗饮之事"推广至大江南北,还将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陕西创制了中华第一茯茶。陕西茶文化不仅是中华茶文化的源头之一,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中唐以来,茶的饮用就有"喝"与"品"之分。历代的茶人既嗜茶,又善品。他们从切身的感受与深刻的体验中,总结出品茶的诸多要素。文章就其中的人品与环境分别作了论述,以探究其所含意蕴与所具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代酒风的炽盛是汉赋中酒文化的社会原因。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赋中酒的基本文化功能。以审美判断来审视汉赋中的酒文化,可见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而汉末则成为酒文化以悲为怀的开端,此后借酒浇愁、寄酒为迹则成为中国文人酒文化的常态。  相似文献   

14.
《尚书·酒诰》与儒家酒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酒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篇具有法律效力的酒事管理文献,对儒家酒德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历史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用政治意识形态观念去审视酒事活动,把饮酒行为与国家治乱现象相联系,形成儒家“饮酒亡国”论或“酒祸”论的基本酒德文化观念。其二,对社会酒事行为严加控制管理,为历代专制王朝实施“酒禁”政策提供了儒典圣贤的历史依据。其三,把饮酒行为纳入儒家“礼”的伦理道德范畴,通过酒礼政教活动强化儒家等级有差“礼治”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我建构与中国人的休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Markus和Kitayama提出了独立型自我建构与互依型自我建构概念:独立型自我个体崇尚彰显自我价值和与众不同,愿意把自己从环境和他人中脱离出来;而互依型自我建构个体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他人的需求与感受,愿意把自己融入环境和他人关系中。自我建构概念对理解中国人的休闲非常有益。第一,互依型自我建构特征影响着中国人的休闲认知,大部分中国人认为参加休闲活动可以增进家人感情和促进人际和谐,该认知进一步影响了休闲活动选择和休闲制约。第二,互依型自我建构特征还影响着中国人的休闲情绪。中国人喜欢温和情绪体验,与西方人相比更喜欢静态的休闲活动。第三,互依型自我建构特征也影响着中国人的休闲动机。西方学者认为休闲的核心特征是自由选择和自主性。但大量研究表明,它们最适于西方独立型自我建构个体,对处于东方文化中的互依型自我建构个体来说,人际关系和归属感比自由选择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其中收录了大量跟酒有关的汉字,这些汉字的字形和字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汉民族的酿酒技艺、饮酒习俗及祭祀宴飨之礼等内容,折射出丰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国酒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谚语看日本酒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智慧的结晶。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日本酒文化源远流长,日本人不仅制造了口感细腻纯正的清酒,还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内涵丰富的酒谚俗语。这些酒谚,一部分出自中国的古代典籍,明显带有中国文化思想的痕迹。其中特别是儒家伦理道德型的酒文化精神对日本的酒德、酒礼等影响深远。同时,日本民族独特的酒文化特征也在谚语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比较而言,日本和中国酒文化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相似文献   

18.
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传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国饮食文化拥有万千余年的悠久历史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本文从膳食配置、饮食方式、菜肴风格、餐饮习俗、饮食制度、餐具使用、美食追求、烹饪思想、饮酒风尚、茶事活动以及宴会举办等方面概括总结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民族传统。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命运多舛的20世纪30年代,经历过五四时期的文人思想和文风出现了差异.周作人和林语堂的文风格调受不求进取、自我陶醉的人生观影响,一如他们的喝茶观及有关"喝茶"的散文小品.鲁迅则不然,他洞悉传统文化弊端,并以改良人生的文学和社会责任感为己任,对林语堂等人"秋思"般的"清福"和"苦茶"等不以为然.鲁迅的《喝茶》发轫于生活与时事,但论述时则突见机锋,对不合时宜的"清福"和"寄沉痛于幽闲"等进行了针砭时弊的评说.这三位文人所论"喝茶"的不同,反映了茶文化的广泛包容性,体现了三位文人在茶文化的民族性和思想性追求上的差异;以喝茶为题,还体现了鲁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文学批评手法.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表现饮酒的诗人,他使酒和文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紧密而重要的联系。嗜酒的时代风尚影响了陶渊明,他借饮酒追求精神的超越与解放,化解人生的种种感伤、焦虑与痛苦,他在酒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和慰藉。他以自己的真性情和大才气实现了诗与酒的完美结合,达到了酒与诗的最高境界。诗酒合一表现为陶渊明引酒入诗,以酒寄意。诗酒合一使陶渊明更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使其诗文中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